APP下载

勃拉姆斯《钢琴第二狂想曲》的创作风格和演奏特征

2022-02-11强友超

轻音乐 2022年1期
关键词:狂想曲八度勃拉姆斯

强友超

一、《钢琴第二狂想曲》的创作风格

不同于李斯特的狂想曲作品中既有功能性的作用,又具有色彩性的对比功能,并注意利用调性色彩的变化来表达音乐的情感,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运用较为松散的结构和多变的主题材料陈述与发展中可以使整首作品表现得更为饱满。[1]而勃拉姆斯创作的狂想曲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在一个人人解放思想,追求浪漫主义音乐表达的过程中,他的作品里却依旧贯穿着古典主义的内核元素,这种相互协调,共同表达的方式成为了勃拉姆斯的音乐语言。

或许有的人不理解,一直抱着传统音乐主体作品的勃拉姆斯为什么能够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在分析完此次《钢琴狂想曲》之后其实就已经有了答案。勃拉姆斯身处德奥浪漫主义的氛围中,他却循着古典主义大师贝多芬的道路,毅然投身到古典主义作曲家擅长的典范中,不为浪漫主义新兴的标题性体裁所动[2],勃拉姆斯通过结合时代的元素与传统的精华,打造出了这既含蓄、内敛、优雅、深沉又热情、细腻、生动的音乐语言,是勃拉姆斯创作的一个新高度,也是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二、《钢琴狂想曲》Op.79 No.2的曲式分析

整体结构上如下图,从呈示部到展开部再到再现部直到最后的尾声,旋律声部表现特别明显,在演奏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的旋律声部还需要左手完成。狂想曲的曲式结构完整严谨,和声的运用多变且饱满,丰富的声部使用很好地衬托出乐曲的主旋律。

《钢琴狂想曲》曲式结构图

本文研究的狂想曲的结构表达中可以看出全曲的曲式结构非常严谨,起承转合的各个段落分工明确,的确颇有古典主义的作品风格,通过三个主要部分和最后结尾呼应,段落分明,在展开部的四个阶段采用的是展开性变奏,通过对呈示部的展开来铺陈主题,就调性上而言,整体结构相同。

《狂想曲》的副部的主部与连接部的乐式表达又有所不同,主部段有两个主部主题乐为:1—4小节和5—8小节,后者是主部主题旋律的上方大三度模进,是对主题的一种重复方式。连接部是9—13小节,由小调转入到大调色彩,节奏更为密集,左右手以柱式和弦,八度的跳音形式进行,使音乐热情洋溢,如舞曲般的风格[3]。副右手要以三连音加八度进行,左手为分解琶音,右手在演奏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旋律音型的划分,每一段的演奏都要调整呼吸,让高中声部相互重叠。

展开部和呈示部相同的是以高声部为主要的旋律表达主体。其中,中声部以连续的三连音保持演奏,在低音部就改为大八度的进程音阶弹奏,由高到低呈现了一种递进式的音乐表达。展开部通过高中低三个阶段的相互配合来使得音乐的整体表达更加丰富,演奏的情感也更加柔和。

在《狂想曲》第二章节的结尾部分,结尾章节已经逐渐开始积累音符,为最后的一个陈述进行连接,随着演奏进入了尾声,最后的音符越来越少,在乐谱中出现了较长的渐弱符号,演奏的情绪也渐渐平复,这也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为最后两个大的音符爆发而做好铺垫,最后通过两个大和弦结束全曲,和之前的渐弱演出形成对比。

三、《钢琴第二狂想曲》的演奏特征

(一)指法的使用

在钢琴曲的演奏过程中,指法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指法使用能够让《狂想曲》的演奏者充分地理解作品中每段音符的含义,让段落的表达变得清晰合理,下文就通过研究各个段落中的指法使用,来梳理在演奏《狂想曲》过程中的相关注意点。

谱例1:

如谱例1中出现的众多声部线条,想要将每一个音部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个个演奏出来,并且演奏的节奏和清晰度都达到标准要求的难度非常大。在上段的演奏过程中,可以尝试双手演奏的模式,配合适当的指法来实现每一个声部的情绪表达。

比如在中声部里面的fa音表达,演奏者可以用右手弹奏,因为在曲目中,中声部与低声部的声音间隔较远,如果使用左手来弹奏就会导致声部切换之间容易产生音线的断裂,造成演奏过程中的弹奏不明晰,句子就难划分开,从而影响观众的听感,经过认真分析,我们才会对结构豁然开朗,这里不是对前面一直进行的旋律的延续,而是属于另外的一个织体层次,它在这里的作用便是将两个句子紧密连接,[4]使人听不到它的断句处,使音乐很紧凑,中声部的弹奏使用右手来控制,因为右手对和弦的位置较为靠近,所以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可以用右手的大指去弹奏。在左手弹奏的后期出现了连线的八音旋律,这里的演奏要求是必须连贯,不可切断,这时候就可以用八度联系连音的弹奏手法,利用1、4指与1、5指的交替弹奏来保证乐句的连贯。对于一些高潮或者连音的部分弹奏难度实在过大的情况,可以在牺牲一些音色的情况下,配合踏板来演奏,针对《狂想曲》的演奏,本文还是建议使用4、5指交替弹奏的办法较为稳妥。

在演奏的过程中,左手要很好的控制低音部分的弹奏,利用小指来衔接下一个音,通过对踏板的连用保证乐句的连贯性。尤其是在乐谱上的表情符号,摸清演奏时情绪表达的走向,从而控制旋律的表达。在《狂想曲》中每一个小节最后的mi音建议用右手衔接,保证最后演奏的连贯性,不需要左手的来回切换,从而降低失误的风险。

当然,这些指法的建议因人而异,通过和踏板的配合,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演奏指法,是实现完美演奏效果的必然手段。

(二)触键的研究

在演奏《狂想曲》的过程当中,触键的控制将直接决定演奏过程中音色的好坏,也是决定一次演奏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下文就提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分析。

在《狂想曲》主题部分第一次出现时,演奏者应该将旋律的每一个分段都清晰地弹奏出来,在演奏的过程中,当第一个八度和弦出现就应该为之后的音阶做好准备。第一八度音应该将手掌全部支撑起来,利用手指为支点,加大打击力度,可以通过下落手臂来强化力量,实现更加响亮利落的音效。触键的过程右手不用与键面靠得太近,应该利用双手抓住琴键上的音,利用小指勾住琴键,防止在弹奏过程中出现意外下滑的情况。因为本次演奏中包含大量的三连音,想要保证高密度的三连音弹奏得清晰,就需要利落地弹奏每一个音,节奏要均匀,不可拖泥带水,手指需要从第一个八度音就顺着手势节奏。在左手和弦的控制上,因为乐谱上出现了连线,所以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要三音连弹,让手保持一个放松的状态,当左手的八度音停止的时候,右手要第一时间进行衔接,因为左手主要负责的是中、轻音部分,所以在弹奏的过程中,触键不需要太过急躁,要贴近弹奏,与右手相反。

(三)力度的把控

前面指法与触键的演奏技巧很大程度与演奏时候的力度有关,想要完成一次完美的演出,演奏者对于弹奏过程中的力度把控尤为重要,合适的力度能够让演奏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力量感。在《狂想曲》的演奏过程中,因为很多三连音和多密度的音符,对于力度的控制要求都很高,尤其是本次研究的《g小调狂想曲》的鸣曲力度包含了fff-ppp的演奏变化,作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特色化演出特征,在演奏的过程中要尤为注意。

曲谱中经常出现“fp”标识,代表着是强后即弱的演奏要求。演奏过程中,弹奏力度会经过一个由弱渐强的上升过程,当音量达到顶峰之后,又再次变弱,乐谱中会给出较为明确的演奏提示。在接下来几个章节的演奏中,也出现了跳音的演奏要求,这里的处理可以因人而异,本文建议演奏的时候可以更加连贯一些,用以提升演奏的连贯性。

(四)踏板的使用

前文在使用指法和触键的解释过程中都提及了要配合踏板的运用。这是一门非常深奥的演奏技巧,是通过踏板配合双手的弹奏来让演奏的音色更加完美的一种方式,在使用踏板的过程中,因为使用的灵活需求,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有很浓厚的主观色彩,使用的随意性很强,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通过即兴发挥保证演奏的完整性。

谱例2:

成熟的演奏者可以通过感觉来判断踏板的使用时机,但太过草率的使用也会导致演奏的音色模糊不清,带有嘈杂的混乱节奏,所以使用踏板必须结合和声、演奏的节奏、演奏规律的划分来进行。比如在谱例2中,在演奏的一开始就出现了一个重音的符号,强调的是在演奏之初需要一个强劲的八度音开头,之后的三个小节都出现了大连线,这代表演奏的过程不能断,在这里的演奏,每一个右手的中音节都可以配合重音踏板和连音踏板,保证演奏的顺畅与音色的完美。

勃拉姆斯的演奏是具有双重性的,既崇尚古典主义,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年代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所以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钢琴作品风格[5]。古典音乐演奏时的流畅感和浪漫主义时的三连音跳跃,都有效控制了《狂想曲》的乐色表达,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对交叉节奏的控制和主观的切分节奏,营造一种不安而激动的心情。《狂想曲》这种重视情感表达的曲目,力度和节奏的控制往往才是乐曲语言的灵魂,是乐曲的色彩所在,在日后的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必须重视指法、触键、力度和踏板的运用,用协调立体的演奏描绘出属于这首《狂想曲》的真谛和情感高度。

结 语

Op.79作为勃拉姆斯最巅峰时期创作的作品,一直被世人深深喜爱着,也是目前在学习、教学领域常常被人采纳的一篇经典案例。这部融合了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元素的古典钢琴乐曲,带来的是一种自由与人本的强烈思想。本文通过对《狂想曲》第二部《g小调狂想曲》的深入研究,集合笔者自身学习与演奏的相关经验,分析《狂想曲》的表达特色,从指法、触键、力度、踏板四个方向分析乐曲的特色性节奏,探究《狂想曲》的情感表达以及技巧规律,对全曲进行了深入且透彻地演奏分析,得出了《狂想曲》所拥有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重个性,《狂想曲》通过在节奏上保持古典音乐的严谨性配合浪漫主义的跳音与自由演奏节奏,让笔者对勃拉姆斯这部著作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对于全曲有了全新的认知,对笔者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注释:

[1]童师柳.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的调性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102.

[2]王雅迪.勃拉姆斯与发展变异[J].人民音乐,2007(10):80.

[3]江昀芝.勃拉姆斯《狂想曲》演奏探究[D].西南大学,2013:48.

[4]牟 琳.珍珠般的作品——勃拉姆斯Op.119[J].乐器,2007(02):31

[5]张 芳.勃拉姆斯钢琴音乐风格探源[J].文化学刊,2007(03):91—95.

猜你喜欢

狂想曲八度勃拉姆斯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罗罗布的狂想曲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罗罗布的狂想曲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亲爱的克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