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分析
2022-02-09陆慰
陆 慰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产业规模。部分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经营风险,导致信贷业务出现停滞,甚至出现严重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波及商业银行,扰乱金融秩序。因此,本文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和升级,更好地规避风险。
二、中小企业信贷状况及政策分析
1.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增长速度较快
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也逐渐扩大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规模,增加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比重。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占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三成以上,商业银行中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小企业的贷款业务已经成为部分地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贷款规模持续扩大。
现阶段,我国颁布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针对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也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激发了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因此,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需求增长速度较快。
2.国家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激发市场活力。因此,我国针对中小企业颁布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近几年,我国逐渐扩大了商业银行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并设置了流动性、稳定性等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地针对中小企业的业务需求和零售业务现状,确定贷款比例,能够让信贷业务切实地贴合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大型企业占据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大部分,拥有更大的信贷额度。随着政策调整,部分大型企业不得不拓宽其他的融资渠道,需要仔细衡量信贷业务以及其他融资渠道的实际投入成本,缓解自身的经营压力。因此,通过上述政策调整,为中小企业腾出了一定的信贷额度,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不断增长。
三、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1.企业自身原因
首先,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投入和产出较少,盈利能力相对较差,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差,往往缺乏足够抗风险能力。部分中小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市场可预见性较差,受市场和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在日常经营管理时存在一些问题。
其次,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缺乏丰富的运营经验,企业也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并不重视资本积累,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中小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难获得持续稳定的资金流,也难以获得有效的信贷资金支持,融资渠道较少,企业发展相对受限。
再次,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不同,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机制和体系。部分中小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很多主要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都是管理人员的亲戚朋友,影响了中小企业发展。另外,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也没有完善的决策制度,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发展规划不合理,业务稳定性较差,导致企业陷入经营困境。
最后,部分中小企业资金流动性较差,企业发展规模较小,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审批程序,导致企业的财务报表信息失真,在经营和纳税时容易出现严重的问题。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甚至为了减少纳税金额,制作了不同版本的财务报表,提交给财务部门、税务部门、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各不相同,导致商业银行在办理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时,容易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后续业务开展。
2.银行方面的原因
首先,商业银行在评估中小企业贷款资质时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进行相关评估工作时,对中小企业的调查了解不够深入,调查深度和广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通常会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证明文件进行审批,往往是由中小企业自行提供审批文件,并且往往是书面文件,缺少证明材料,存在一定的信息失真问题,造成审查工作质量不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设置完善的审查制度和审批流程,要从生命周期、社会信誉度、科技含量、经济增长速度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中小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更好地帮助商业银行规避风险,促进商业银行资金的有效流转。另外,很多商业银行没有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调研,没有分析管理者的偿债能力、管理水平,也没有审查中小企业的还款能力和实际经营业绩,导致中小企业的还款压力大,商业银行收回本息的难度大。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也很难设计较为科学合理的贷款方案,风险分析并不全面,不能够及时反映许多潜在的风险,甚至会影响商业银行自身发展。
其次,商业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时,过度地依赖担保方式,通过担保方式防范金融风险。商业银行通常会审核中小企业的抵押物,评估抵押物的市场价值,运用抵押担保的方式防止中小企业恶意拖欠还款。一些商业银行在采用担保方式的过程中,首先评估抵押物的价值,然后分析企业的还债能力及还款意愿。这种评估顺序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如果市场波动较大或商业银行管理不严,那么抵押物的价值也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导致商业银行不得不承受额外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四、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
1.完善审批流程
长期以来,大型企业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对象。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审批流程大多是针对大型企业进行设计的,符合大型企业的经营特点,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差别授权的工作模式,明确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审批流程,给予地方商业银行更多的自主权,让各地的商业银行能够切实地分析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经营情况,从而更好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提高信贷业务审批的准确性,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的工作效率,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此外,商业银行在办理业务时,也要明确贷款业务的相关标准。针对贷款规模较小、风险较低的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可以适当优化审批流程,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而对于新客户,特别是担保能力不强、生命周期较短、贷款金额大的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在保证专业性的前提下,深入企业内部了解真实的财务水平和偿债能力,严控风险。
2.设置专业的审批部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较多,信贷业务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会涉及大规模的资金。特别是在推广新产品或者设计新的贷款方案时,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贷款业务的专业性,优化贷款业务的审批流程,商业银行需要针对中小企业设置专业的审批部门,招聘专业的审批人员,由专业的工作人员针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设计适合的方案,制订完善的贷款计划;组建产品开发小组,专门审核中小企业的资质,调查中小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并按照预先设置的审核标准,对中小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一旦在审查过程中出现问题,就要及时防范风险,停止相关贷款业务,避免出现较大损失。
商业银行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组建专业的人才队伍,要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部门,设置专门的审批岗位、风险防控岗位等,并招聘专业人员,针对具体的行业需求,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同时,各地的商业银行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开展员工培训,使商业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能够准确地分析并把握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了解国家最新的政策,从而更好地提升商业银行的专业性。
3.积极开展贷款风险调查
贷款风险调查是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第一道关口,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关于贷款风险的研究和管理工作。管理人员需要从全局出发,设计完善的、多元的审批标准,要分析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贷款规模、抵押物、社会信誉度等,围绕多个维度对中小企业进行整体分析。
同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也要深入现场,进行详细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分析中小企业的经营情况,获取真实的财务信息,核实中小企业提供的各项资料,切实地提高商业银行工作的专业性。
此外,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审核中小企业的信贷资质后,也要严格地监控贷款资金的流向,要密切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专款专用,在中小企业有需求时提供资金资源,按照预先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资金挪用等问题。商业银行也要坚持有条件审批和有条件贷款,要严格控制贷款的资金流向,掌握贷款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确保贷款资金是为服务于企业发展,切实地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水平,实现预期的贷款目标。
4.加强贷后监管
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要积极采取多种优化措施,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管工作,定期进行监测和现场检查,仔细分析相关企业的资金使用方向,以及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并随时掌握有关企业的财务信息变化情况,加强贷后监管。
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也要积极采取措施,分期或者分年度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并明确企业偿还贷款的时间节点,在规定期限前发送还款提醒,并指派专业的工作人员与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或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地获取相关信息,督促中小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按时还款,从而更好地保障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水平。
此外,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将逾期还款或者拒不还款的企业管理人员纳入信用体系,从而督促还款,保障商业银行的经济收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信贷业务也越来越多样化。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经营风险,可能不能够按时还款,影响了商业银行健康发展。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坚持差异化原则,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制订信贷方案,并明确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审批流程,设置专业的审批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并加强市场调查和风险管理,确保贷款资金能够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向使用,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风险,促进中小企业稳定运营,从而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