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教学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
2022-02-09郭世杰
郭世杰
(德州市第十中学萱蕙校区小学部 山东德州 253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字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也面临着新时代下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新课程也明确提出了要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量感”这一要求,且这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估测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从而才能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加强“量感”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进行生活化的感知以及多层次的体验,从而才可以逐渐培养学生“量感”这一核心素养的形成[1]。所以对于体验式教学下的小学数学“量感”培养,也逐渐成为了社会各界学者值得研究的中药课题之一,本文也以此为主题对其展开了相应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其他教育学者提供些许参考。
一、在体验式教学下培养小学数学量感的重要意义分析
1.可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
基于当前数字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教育教学都充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以往仅仅只是停留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层面的传统教育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小学数学这门学科而言,让学生打好相应的数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主要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通常会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了相应的数学知识之后,却无法将其理论知识更好地用于社会实践中。而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因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于学生量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比较、估算、运算等手法来让学升聪视觉或者触觉上对物体的长短、高矮以及轻重等指标进行更为直观的感知[2]。
例如。在长度单位的教学中,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背诵和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公式,还需要应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行进行体验,让其在实际生活中用尺子量一量,测一测,从而学生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具体的感知到每个物体的长度。如此一来,但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感知,从而促进其要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相较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纸上谈兵教学而言,基于体验式下的小学教学“量感”数学,小学数学教师则更加重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这对于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用实践能力也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2.可切实落实生活化的教育理念
体验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触觉和视觉来作为相应的核心来展开的,且在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通常十分重视对学生“量感”的培养,而这则可以有效推进小学数学的高科创新。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对学生进行“量感”教育的培养,也是十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一方面,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量感”培养,通常会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用尺子对其进行测量。而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测量工具测量无处物体的长度和宽度的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人是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物体,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度这个概念的具体认知,从而让其掌握长度这个概念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通常会建立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并且会让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线,这对于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3]。而且在小学数学中对学生进行量感的培养,必须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前提和基础,且学生的实践探究也可以贯穿量感培养的整个教学环节过程中。由此可见,这种量感培养的数学教学模式也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
二、基于体验式教学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单一,且缺乏相应的情景创设
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下,从当前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整体现状来看,绝大部分教师在数学这门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量感”时,普遍存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法较为单一的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将现实中的一些物品和理论知识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部分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小学量感培养时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通常较为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一些实践知识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将一些数学理论知识很好的应用于社会实践中。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展开相应的教学工作中,往往把自身作为课堂的主体,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4]。并且这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往往只是一昧的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读,也并未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应的学习情景和氛围,而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一些知识的传授,这并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教师的教学脱离实际与实际不相符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偏理科性的课程而言,其所涉及的知识点本身就比较广泛,且很多知识点的内容也较为复杂,大部分数学概念也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数学教材和课本中所涉及的数学概念也越来越难理解,很多概念由于其自身的抽象性,也导致学生无法对其知识点产生深刻的理解,从而也就会影响到学生量感的培养。而且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下,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量感培养的现状来看,教师的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且以实际不相符合,这也充分制约着小学生量感的形成。在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度量单位是和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较为贴切的,例如身高、体重等度量单位是和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较为贴切的。但有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身高和体重这两个知识点的概念时,却脱离了实际生活来进行相应的讲解,也并未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从而导致学生无法对度量单位产生相应的量感[5]。
三、基于体验式教学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1.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
基于当前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若想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就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弥补以往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而且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时,还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来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而教师则需要在体验式教学下,利用正确的方法及时引导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数学思维去感知一些事物。另一方面,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量感”培养时,还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要在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中充分联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让学生理解数学理论知识的内涵。同时,教师也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来展开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氛围中培养其自身的量感。
例如,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千米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意识到千米这个单位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常见,但千米离学生平时的实际生活还是较为遥远的,所以。很多学生无法对“千米”这个单位进行深刻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展开这一内容的教学时,就可以充分运用情境教学法学生创设一个或者多个相应的学习情境。譬如教师可以从“米”这个单位来入手,要充分利用教室内部的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为学生播放万里长城、铁路以及杭州大运河等图片,从而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猜测他们的长度有多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意识到图片上的这些长度都是很长很长的,如果用“米”这个单位来表示的话,它的数字则显得比较大,不太方便,这时教师这就可以引入“千米”这个单位的概念,从而让学生对这个度量单位产生相应的思考,使其自身能够建立起相应的度量概念。
2.联合实际生活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量感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若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量感”,就必须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因为小学数学这门课程中的很多数学知识都和日常实际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通常也可以接触到很多跟“量”有关的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展开相应的“量感”培养时,必须要转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并要充分联合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物和案例来到学生在实际的体验中感知“度量”单位的概念。以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中,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这几个单位量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充分联合实际生活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对面积这一度量单位形成感性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告诉学生1平方厘米也就是边长为1厘米小正方形的面积,而后可以让学生用三角尺在练习本或纸上画出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可以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体是和这个小正方形的大小相近的吗?”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用尺子来测量自己的大拇指指甲,从而让学生了解手指甲的表面面积为1平方厘米,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平方厘米这个单位量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1分米就等于10厘米,并让学生动手实践画出相应的小正方形,再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生活中人的手掌就是接近于1平方分米大小,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平方分米这个概念产生清晰的认知。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而言,其通常都会存在个体的差异性,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体验式教学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时,也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且教师还要积极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来为其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例如,有的学生对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度量概念很难理解,而有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水平比较高,使其对于这些度量概念很容易理解。此时,教师的就需要根据这两类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并且要为学习能力不强,思维水平也有待提升的学生设置一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其能够更好的的理解一些度量单位的抽象概念。
4.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下,教室在小学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时,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练习。并且教师在设计练习的过程中,还应当设计一些多元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量感”。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时、分、秒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结束相应的课堂教学后,还应当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课后练习题,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了解这三个单位量概念的基础上,不断体验和感知小时和分钟的空间表现。譬如,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练习题为:“同学们,你们从家到学校一般要多少分钟?按小时来计算的话可以换算成几个小时”?而在课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测试,让每个学生都测量从自己家到学校具体需要多少分钟。而学生在这种练习体验中则可以从封闭的教学环境中走向开放,且打破了课堂教学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教师还要充分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整体情况,积极做好数学综合活动与实践活动作业设计和实施,并将抽象的一些度量单位和学生的具体体验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际的体验活动中构建相应的“量感”,以此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实践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在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求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性基础上所进行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而量感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量感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学应用实践能力,还可以切实落实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从而推动小学数学改革创新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