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一品”激发课后服务活力
2022-02-09胡福如
胡福如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凸显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对校内课后服务提出了要求。提供高质量的课后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回归校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课后服务的支持者如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校外合规培训机构、当地街道和社区等,应该以“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标准,在自身决策范围内确定适切目标,选取合适内容。
一、目标导向下课后服务的“一班一品”项目
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结合办学理念和活动特色,以激发课后服务活力为目标导向,实施“一班一品”项目。“一班一品”即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建议、协商、选择、表决的民主程序,在充分征集学生意见的情况下,一个班集体申报一种特色项目,全班学生共同学习技能。在课后服务中,学校赋能“一班一品”项目,激发课后服务活力。
(一)重视师资,建设菜单式服务课程
依托在课程服务资源和师资服务团队上的优势,学校提出“把特色课程融入课后服务中去”的理念,成立课程研发小组,建设富有学校特色、切实可行的“一班一品”菜单式服务课程。根据班级情况,合理安排开设时间,以建设特色班级为引领,努力打造班级文化特色。由此,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课后服务安排。
学校每周安排两节“一班一品”特色课程。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劳动教育等学科教师最大限度提供活动资源,同时通过聘请民间艺人、专业指导教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家长志愿者等提供社会教育资源,满足学生需要。“一班一品”可选课程资源丰富,如才艺特长系列、体育健身系列、笔墨生香系列、科技达人系列、生活趣味系列等,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在课程菜单中自由选择项目。
(二)创建精品,打造高品质服务内容
在菜单式服务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加快精品社团建设,挖掘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和师资潜力的同时,引入社会资源组成优质师资队伍,开齐开足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类高品质社团。开展“一班一品”活动,打造精品社团,前者激发兴趣、培养特长,后者提升技能、展示才艺,两类项目相辅相成,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目前,学校精品社团53个,如陶笛、舞蹈、啦啦操、管乐团、合唱等,共计参与人数1501人。学生在省、市、区比赛中表现出色,取得优异成绩。
(三)增强效能,提供个性化服务保障
1.实行弹性预约
课后服务时间安排以学生和家长需要为主。一般情况,根据年级特点与内容选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加菜单式课后服务活动。课后服务在时间的安排上相对科学合理,其中15:20-16:10为第一时段,16:20-17:10为第二时段,17:20-18:00为第三时段。其中,一至二年级开设第一时段服务,三至六年级开设第一、第二时段服务,全校学生按需参加第三时段服务。
“一班一品”项目开展以来,学生参与率高。一至二年级学生100%参加第一时段服务;三至六年级99.82%的学生参加第一、第二时段服务,全校28.35%的学生参加第三时段服务。课后服务实施中,家长满意度高。灵活的时段设计帮助家长根据自身情况,按需预约离校时间。
2.加强家校协同
课后服务真正为学生和家长服务。学校主动向家长告知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保障措施等,通过微信推送《一图读懂“课后服务”》答疑解惑,并研制课后服务全校课表、年级课表、班级课表,甚至一生一表,家长更加清楚课后服务具体内容。
学生喜欢“一班一品”。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选择不同,则各班课表不同。在建设特色班级实践中,96.65%的学生表示兴趣爱好得到发展。家长支持“一生一表”。同班级学生课表也不同,如以项目内容为变量,学生经选拔进入该社团,则参加该社团及项目学习;以社团安排为变量,学生出于自身需要,自主报名某个社团,全程按社团要求参加训练;以实际情况为变量,家长根据需要,选择接孩子的合适时间。由此,“一生一表”助力家校共育。
在推进家校共育中,课后服务实现家校协同管理。学校根据家委会意见和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调整,保障课后服务的可持续性,并安排行政人员每天巡察课后服务进展情况,及时处置相关事务。同时,根据居住区域进行家长自愿轮值管理,为家长创造直接参与课后服务的机会。
二、育人视域下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效
学校在尝试中优化课后服务方案,提升服务成效。学生在课后服务的“一班一品”项目实施中自觉参与、主动成长。
(一)站位稳:立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开展课后服务的一个学年以来,学生总体近视率由51.12%下降到47.16%。学校采用访谈法对学生的睡眠质量做调查,采访了100位学生家长。98%的家长表示开展课后服务以来,孩子在校才艺技能增长了,运动量加大了,饮食胃口变好了,睡眠质量提高了。
(二)质量优:增强内涵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在推进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学校采取减少非必要会议、教师弹性上下班等温馨做法,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课程建设和内容提供上,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涵。学校组织专题讨论解决难点问题,召开家长会回应热点问题,不断克服困难,将菜单式供给内容做优。
(三)服务暖:家长学生教师多方满意度高
在课后服务中,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有温度的服务,三方测评满意度均达100%。一是学生满意。学生晚回家时,可留在学校,学校有教师贴心陪伴,家长可不慌不忙来学校接孩子回家。二是家长满意。顶层设计方向明、实施方案内容多、推进过程方法巧,在测评中家长赞不绝口。三是教师满意。根据教师特点,激发教师潜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四)育人深:奠基学生童年生活多彩底色
学校坚持课后服务“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的原则,全员、全时段、全过程育人。不断完善课后服务体系,打造课后服务精品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坚持在提供分层、分级、分类的个性化服务中推陈出新。在实施过程中,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童年涂上绚丽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