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先生制”课堂的教师角色定位
2022-02-09孔令春
孔令春
“新小先生制”课堂教学倡导“人人都是‘小先生’”“教人教己,成人成己”的理念。基于这些理念,从单向输出转为互教互学的“小先生”学习方式备受瞩目,而“大先生”的教学也不应被忽视。
一、教师扮演的角色及其使命
在由平等、自由、尊重的学习文化建构起来的学习场中,“提问小先生”“答疑小先生”“追问小先生”“讲解小先生”“演示小先生”五个角色组成了“新小先生”成长共同体。五个“小先生”角色通过人人参与、相互协作、动态转换,实现教学的互惠共赢。但“新小先生制”的着眼点不只有“小先生”,还有“大先生”。坚持人人都是“小先生”的地位,离不开“大先生”的思想转换与角色更新;发挥“教人教己,成人成己”的作用,少不了“大先生”的组织、引导和帮助;实施“领导自己的学习从主动请教开始”的策略,缺不得“大先生”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与此过程相对应的是,教师需要以“演员大先生”“导演大先生”“制片人大先生”的角色,经历辅助、激励、完善三个阶段。
1.以“演员大先生”培养角色榜样
第一阶段,教师扮演“演员大先生”参与教学舞台中,统筹兼顾学生意愿、学生个性、班级特色、学校方案等,选出第一批“小先生”作为榜样培养。教师既是“主角”,让学生在学习、模仿、参照“大先生”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认同五种“小先生”角色,初步理解提问、答疑、追问、讲解和演示的操作流程和实施意义;教师又是“配角”,帮助学生特别是“小先生”榜样搭建支架,营造“互教互学”氛围,快速在班级树立角色典范。
2.以“导演大先生”鼓励全员参与
第二阶段,教师扮演“导演大先生”,指导每一个学生自由选择“小先生”角色。“导演大先生”需要借助上一阶段中的“小先生”榜样,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在班级形成平等、自由、尊重的学习场。“导演大先生”应把握时机、穿针引线地帮助“小先生”顺利地选择、扮演某一角色,帮助“小先生”共同体解决难点问题和模糊问题,推进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达成。
3.以“制片人大先生”促进全人培育
第三阶段,教师扮演“制片人大先生”,从培养一种身份的“小先生”到发展多重身份的“小先生”,从唤醒单向有效的问答到自发多维深度的对话,从关注“小先生”榜样的数量到重视“小先生”共同体的品质。“制片人大先生”隐身于幕后,把“小先生”共同体置于“学习的中央”,整体调控于台前,推动“小先生”角色随机、动态地转换,促进教学过程灵活、生动地发展,在班级打造互教互学、情智相融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应用能力等多种素养,实现培养目标全面落实。
二、教师角色边界的理性审视
作为“大先生”的教师要学会有所“不为”与积极“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伴互助,合作交流,深度卷入学习过程,发展核心素养。
1.教师应有所“不为”
其一,不轻视学生的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选择“小先生”角色时,不应轻视其能力,不能仅将机会留给班级里综合能力“最强”的学生,而应发挥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担任“小先生”的最初阶段中,往往容易出现种种问题,这时教师不应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怀疑。
其二,不压缩探索的时空。教师在引导每个学生从“学习者”转变为“教授者”、从“先学后教”转变为“互学互教”的过程中,不应压缩学生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不应为了最终效果的快速完美呈现而急不可耐地越俎代庖。
其三,不囿于课堂。尽管“大先生”以课堂知识学习为培养“小先生”的有力抓手,但是“新小先生制”的应用与发展不应局限于课堂,止步于知识传递,停留在学习领域。生活中的每一处都应是“小先生”求真理、做真人的舞台。
2.教师要明晰“应为”
一是及时了解学情,提供思维支架。教师需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适时提供支架以启迪思路、点明重点。首先,教师编制简洁明快的口诀,帮助“小先生”掌握教学流程;其次,提供表达范式,引导“小先生”清晰、规范地呈现观点,如“我的思考是”“我的讲解结束了,大家有疑问吗”;最后,搭建语言支架,以语言的优化推动思维的优化,帮助“小先生”把握讲解的要点。
二是引导深度思考,落实素养培养。在“小先生”进行任务共商、成果共享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在瞻前和顾后、比较和联系、反思和总结中将思考推向纵深处。这样既能建构出新知的“生长点”,又能发掘新知价值的“增长点”,便于学生将零散、脆弱的知识碎片串联成完整、稳固的知识结构,利于学生应用与迁移。例如,在“小先生”用画图表、列算式、写文字、编问题等方法演示“二八十六”口诀之后,教师抛出问题:“方法各不相同,为什么都可以表示‘二八十六’这句口诀的意思呢?你有哪些新发现?”以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加、减、乘、除法之间的紧密关系,培养推理意识和模型意识。
三是充分联系生活,推进全面育人。“新小先生制”下的教学实践重视在生活教育中全面育人,将生活、智力与情感紧密融合。教师既在任务包中引入生活中的素材,又鼓励“小先生”将学习路径从课内延伸至课外。“小先生”有了教、学、做合一的机会和平台,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最终实现全面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