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沉浸式阅读与高校图书馆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2022-02-09

传媒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现象学书籍师生

杨 薇

阅读是一种多感官活动,包括知觉、认知和运动与正在阅读的内容的交互[1]。借助数字技术,阅读本身具有广泛的多感官性——听觉、知觉、视觉、触觉等综合运用的结合体[2]。与传统阅读技术的方式不同的是,数字技术说明了阅读行为与我们既是身体又是精神密切相关并错综复杂地依赖的这一事实。这一事实对知识分子而言,无论是娱乐性、教育性还是职业性的阅读行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着重提到了一些迄今为止被忽视的有关数字阅读的重要问题,特别强调我们身体为沉浸式阅读体验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沉浸式阅读简介

沉浸式阅读要求培养师生缓慢、专注的阅读习惯和实践行为[3]。在笔者看来,是师生通过清晰的方式、明确的意图,反思、感受、适应和成为那种创造时间和空间的读者,在一个充满思想的世界里读书。

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沉浸式阅读呢?实现沉浸式阅读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优先考虑有效时间

阅读,你如何让你的思想准备好?有意留出的时间沉浸其中。沉浸式阅读时间是神圣的优先事项。注重阅读品质,重要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开始和结束对师生来说很重要,有计划地划分时间,身临其境地深入书目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真正深入阅读一本书。沉浸式阅读的结尾五要素:整合、反思、沉默、思考、入脑[4]。

(二)与书为伴感受图书

每次借书过程中,发现真正触动自己的书,找寻字里行间流淌出与自己的情感相契合点并与书产生共鸣,让我们汲取重要的精神营养。情感是沉浸式阅读的关键。书籍能洗涤我们的情绪。阅读完一本书后,情感和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据新的研究表明,沉浸式阅读文本可能会触发成长的瞬间理解更丰富、生活更充实。在读书过程中,书香及灵动文字、精神内涵给年轻师生们带来审美或智力上的愉悦。不同风格的书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宣泄通道。

(三)营造良好阅读环境

书籍从四面八方包围着我们,拥抱着我们。图书馆是激励师生们学习读书的好地方,是沉浸式阅读体验的最佳理想之地,能满足师生360度全方位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为师生们进行沉浸式阅读提供了最多的可能性和最佳选择。

(四)沉浸式对话与互动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是精神文化的宣传阵地。读者们可成立阅读讨论小组,互相推荐喜欢的书籍,分享不同的阅读成果。阅读在我们思考的过程中,既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也有基本的社会色彩。图书馆的书籍同样提供给师生们找寻到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经历等的相似背景。师生们有机会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与书中那些经历进行对话。图书馆温馨、休闲、宽敞、舒适的氛围为师生们谈论书籍提供了必要条件。 此过程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沟通的技能,更能敞开心扉自由表达观点。在坦诚和轻松自如的氛围里,师生们能了解到信息,互通有无,互为借鉴与提高。沉浸式阅读的结果可能是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报告等,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及书评,以及对未知书籍的好奇。真正引人入胜的书籍会唤起师生们的兴趣并促使交流谈书感想。

(五)埋头书海选择静心

高校图书馆是巨大的知识宝库。师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图书进行阅读。 选择对的书是重要的思维决定。确保师生们有广泛而自由的阅读机会,以符合他们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事实上,高校师生参与的阅读材料的可变范围是广泛的(书籍、网站、杂志等)。所有这些材料对我们来说都有水平或高或低的可能性[5]。在图书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高校学生在阅读材料中作出的选择。学生们可以借阅览所借图书之机会,在各自的阅读中选择素材,通过真实生活谈谈如何倾听其他人的建议,以及多元化观点所带来的影响。钻研式阅读可以加深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总而言之,慢读有很多好处,可以对抗匆忙和断断续续信息轰炸的冲击。通过培养有意识的、沉浸式阅读练习,师生们可以提高耐力,抵抗疲劳,恢复平衡。师生们将在自我管理方面变得自律和独立。在现今物欲大行其道、浮躁忙碌的社会,使我们成为肤浅的思考者,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或读得太深太长。在这种日益增长的忙碌文化中,高校图书馆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力。这一流行病的一个关键解毒剂,就是将阅读重新定向到培养有意识的、通过闲暇时间致力于参与沉浸式阅读。沉浸式阅读在分心的风景中“是沉思的行为,抵抗的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专注地沉思如何在图书馆内部产生良好的内驱力作用并保持持续稳定较好发展以帮助师生们在校内外过着有文化内涵的生活,达到精神充实。

实现沉浸式阅读的重要媒介之一就是数字技术。以下介绍数字技术和沉浸式阅读的概念、理论分析、读者心理研究、阅读现象学及新旧阅读方式对比等。

二、沉浸式阅读伴随数字技术融合发展

(一)引领数字技术阅读潮流

新技术条件下,阅读的方式不断被技术创新所塑造,新的设备和平台应运而生。数字技术也渗透到师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笔记本电脑和电子书、各种移动APP和纸质印刷品平分秋色,相互转换。越来越多的师生们从移动终端上获取阅读内容,实现方便、快捷、无纸化阅读。3D及沉浸式可以实现阅读立体化,文字及图画人物灵动鲜活,像流动的一幅画,让人清晰明了、身临其境。创新性地阅读成为当下热点问题。

数字技术是否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跨学科的理论家们大体上同意,当我们阅读时,我们的阅读方式是数字文本。不仅如此,我们的屏幕阅读与印刷品阅读明显不同,但我们的阅读模式和习惯是相同的。由于对数字文本的接触不断增加,总体趋势正在发生变化。现在有大量的数字阅读感知和认知方面的实证和实验研究,已经有学者深入探讨这些重要问题用于修饰或说明数字文本的无形性和易变性对阅读的影响和经验。

(二)沉浸式阅读是人类创造和维持的

阅读体验要求对阅读的影响有更实质性的理解。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这样的理解反过来又要求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影响读者多样化、情绪具象化的心理感受。阅读是多感官的综合体验,需要心脑手眼灵活性的协调活动[6]。

手为我们提供了直观良好的触感。当读者翻阅纸质书籍时,切身感受更为深刻。当阅读数字文本时,我们与文本的触觉交互是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发生的,保持着一定实际距离。而在阅读纸质文本时,我们的身体在现象学上(和字面上)与文本本身的物质基础相联系。在阅读关系研究中,认知、情感和情感的具体化互为关联。

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出现,据研究人员发现,在一项阅读纸质书籍和电子书籍的比较研究中,已经认识到从认知和心理角度解决物质性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认知加工,有学者发现,电子书并没有为读者提供外部指标,记忆就像印刷书籍一样,所以结论便是电子书“并不是一本明确的书”。传统的阅读方式及材料有其优势所在。

沉浸式阅读是沉浸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正如我们都曾经历过的那样,沉浸存在程度深浅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沉浸。我们通常在不同类型的环境中体验技术增强的环境如虚拟现实装置、计算机模拟和游戏。这种沉浸感使人有一种沉浸在虚拟世界中的感觉。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沉浸实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创造和维持的。 现在高校学生都拥有电子设备,方便快捷。但当我们真正沉下心来,从内心发现自我,就要考虑自身存在感和实际意义。

(三)沉浸式阅读的特征

隔着屏幕,沉浸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的心理、认知、从真实世界创造虚拟世界的能力。图书馆的核心资源——文本,无论是纯语言的还是多模态的、数字的还是非数字的,通过纸质或电子等传播平台显示。这是一种沉浸感。我们在阅读翻页小说时会有这样的经历。在这种沉浸中,物理材料支持的技术特征——书籍在理想情况下是透明的促进而非干扰现象学沉浸[7]。出于启发性原则,笔者称第一种叫技术沉浸,第二种叫现象学沉浸。数字技术似乎是提供这种沉浸感的完美平台。从模拟人生中的战略思考和计划,到现在以动作为导向的实际阅读过程中,使用鼠标或操纵杆进行快速而狂热的响应。相比之下,我们通常会沉浸在虚构的世界中。然而,当你阅读一篇惊险刺激的侦探小说时,你会发现虚构世界中的现象学主要是用于发挥创造和维持的我们自己的心智能力,如想象和幻想,似乎更难理解从阅读数字文本中获取信息。

从电子设备的普及程度来看,迄今为止,说数字技术是为技术沉浸而生似乎是有道理的。然而,它似乎不太符合现象学的沉浸。但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情况是否会随着新的阅读设备的出现而改变?例如,电子阅读APP、电子阅读平板和先进的移动技术,变得越来越友好?例如,阅读电子文学—或超文本小说,也是这样?这些作品是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或任何其他文学流派为了在计算机上读取而产生的。也就是说,他们利用了数字技术的技术特征,如超链接、多模态和互动性。如果我们把阅读的主要目的和动机看作是沉浸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那么文本就必须为你的写作提供必要的背景。这种现象学上的存在感可以通过任何形式告诉我们数字技术对沉浸式阅读的影响。它以叙述的方式——虚拟现实总结道,超文本格式可以提供文本小说的沉浸感,就像一些电脑游戏一样。

三、阅读无形文本的现象学

(一)无形有形之间

鼠标点击、触摸屏翻页或电子书点击的触感,翻页条与翻阅书籍印刷页的翻页条非常不同。当你点击时,与文本直接接触的感觉就消失了。使用鼠标,指向触摸屏,或使用按键或触摸板滚动,放置在远离数字文本的地方时,数字文本位于电脑、电子书或手机。因为这个本体论上无形性,我们对数字文本的现象学体验—阅读—将有所不同。这要从印刷文本中深刻地理解,对我们阅读不同文本会产生重大影响。当我们拿起一本书时,仔细地看它,花些时间思考它,在体验的感性特征中,书作为一种材料是变得显而易见的对象——它由多个直接与眼睛相遇的对象组成。即使我们无法从我们—以及本书—感知到这些信息当时的位置。但对象暂时不用的面(如背面),不过是我们对这本书体验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惊讶,如果我们拿起书把它转过来看看它的封底,它可能不可见,或不可接近。我们的感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但它仍然是整个现象学不可还原的一部分。 正如现象学家梅洛·庞蒂所描述的,“物体真的就在我身边,而他们无形的一面之所以具有现实性,正是因为我可以四处走动,从而让他们进入视野,触摸他们”。在这里,梅洛·庞蒂还指出了无形与有形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这两个维度是如何与我们的体验紧密相连的。

作为世界体现的现象学的身体,我们抓住了看不见的事物,即无形的,但真实的和现实的,还是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着。仍而无形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在某种程度上显著影响我们对所感知事物的体验。无形的,我们在屏幕上阅读。因为它是无形的,数字文本没有实质内容。因此,它没有看不见的维度。 一个触觉物体——比如一个印刷品——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因此,启示比无形的东西更重要。[8]在我看来,将数字阅读理论化——无论是娱乐、教育还是职业——以及图书管理,这是我们阅读过程和经验的重要方面,因为它可能为探索未来的娱乐沉浸式阅读提供重要线索。

(二)解读数字化阅读

数字文本阅读中的触觉捕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字文本的无形性的一个主要影响是让我们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阅读,这就考验我们的注意力。应用到数字文本小说的阅读中,屏幕并不能充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时,一些来源需要“更新”它。如果没有这样的来源,我们将在一段时间后失去兴趣和专注,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新的刺激上(我们变得易受新信息和干扰的影响)。注意力的自然倾向是漫步于不断更新的事物; 一旦目标的利益结束,就很快消散。因为那里没有什么新东西值得注意,所以不管我们的意愿如何,它都会变成某种东西。我们必须不断地寻求发现关于后者的新东西,特别是在有强烈印象的情况下才能吸引我们离开。 持续关注某一特定事物的必要条件,是我们应该不断地滚动它,并考虑不同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和相互关系。出于启发性原则,让我们将数字文本的阅读与电视上的“阅读”进行比较。如果电视屏幕上的图像和声音不能自己重新点燃我们的注意力,我们还有另一种方法。遥控器是一种方便的设备,它可以让我们的大脑在外界刺激下保持正常结构。 正如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我们很容易变得无聊,甚至在晚上也会失去注意力,电视屏幕能提供持续和大量的视觉刺激。 当这种注意力发生时,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众所周知的方法——频道冲浪活动。 我们冷漠地从一个频道切换到另一个频道,来自动刺激我们自己的注意力。

当然,阅读超文本小说的并行设备是鼠标和点击在链接上。用鼠标点击会立即更改视觉输入,以便可以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们的点击冲动和随之而来的不耐烦至少可以通过心理生物学的参考部分解释我们的固有性格。这些固有的倾向也有助于解释计算机(作为一种阅读设备)似乎不适合沉思和深沉的人。当阅读一本书时,书中的文字作为一个静态和固定的知觉现象根本不能为我们提供选择,自动刺激我们的注意反应。当师生读一本书,感到无聊时,通常是完全放弃了这项活动,正是因为活动(阅读固定文本)和所涉及的技术没有自身提供任何替代(外部)刺激。然而,我们有办法通过沉浸式阅读并借助科技手段等外界刺激轻易地重新点燃我们的注意力。

数字技术介入后,通过传统阅读文本和数字阅读对比,师生们的阅读心理变化的分析,可知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阵地,推广伴随数字技术的沉浸式阅读是时代前进的方向。

四、结论

沉浸式阅读体验为高校图书馆注入新活力,阅读将变得宽泛而丰富,数字技术与文本阅读连接越来越紧密,阅读行为与阅读心理、阅读技术互联互通,读者对沉浸式阅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有兴趣。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跟进创新沉浸式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以便进一步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和读者的多元化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运用一切可以推动图书馆事业持续向前发展和改善读者用户阅读体验的技术,加大对新技术、新方式的经费投入如沉浸式体验,从智能设备、数字资源、馆藏资源、人力资源精准实施沉浸式阅读的推广和传送,深化图书馆内部组织和读者用户升级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大力提高沉浸式数字阅读推广的服务力度,使读者感知一进高校图书馆沉浸式体验氛围和数字技术结合交互产生的换脸式变化。

猜你喜欢

现象学书籍师生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揭露现实和预示无限——对电影营造空间的现象学解读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天主教新神学运动中的现象学视野
浅析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结构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