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策略研究

2022-02-08王晓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图书馆时代素养

王晓艳

(内蒙古财经大学 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1 大数据时代的含义及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的内涵

1.1 大数据时代的含义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2008年IBM公司首次定义了大数据的含义,并于2012年大数据一词得到了广泛关注。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数据来源多种多样,数据种类多为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包括: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1.2 高校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最初对信息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的是美国图书馆学会,其提出:一个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通常知道自己何时需要信息、怎样获取这些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信息。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对信息素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有关信息素养的概念,通过对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整理,可将信息素养的概念界定如下:信息素养是对个体所具备的搜集、筛选、鉴别、整理和利用信息能力的综合反映,其涉及对传统知识信息的接收与继承以及对新信息资源的辨识和利用。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将直接决定个体综合竞争实力的高低。

2015年教育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下面简称“《规程》”)总则第二条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规程》明确规定,高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大学生方面的重要职责。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能够利用信息资源,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大数据时代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大数据时代是一个囊括海量数据信息的时代,庞大的信息数据对社会相关行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以信息论成败的时代,大学生作为生力军,只有注重对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才能坚持与时代共进步。具体来说,大数据时代开展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明显,信息素养也成了所有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因此,高校必须注重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

2.2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和课题研究的重要支撑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和进行课题研究时,必不可少地需要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知识学习能力和拓展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力,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和课题研究前沿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课题的研究,因此良好的信息素养基础是大学生专业课学习和课题研究的重要支撑。

2.3 信息素养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高度有着直接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不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在求职中,谁能够在海量的知识、数据中,获得一手资料,掌握最新的知识和应用最新技能,谁就更可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所以大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高低直接关系着其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高度。

2.4 信息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模式正逐步从应试教育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创新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而要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首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其积累理论及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信息素养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3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素养培养内容缺乏合理性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是利用新生入馆教育和文献检索课等手段来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新生入馆教育一般理论高度较低,通常是对图书馆的书库布局、数据库的简单介绍等;而文献检索课在高校是选修课的居多,或者不开设该类课程,内容浅显,大部分课程停留在对数据库的检索和论文下载等操作,缺乏对引文信息分析、课题指导、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培养。在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征是信息资源爆炸,信息素养内容不全面,不利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3.2 大学生对信息素养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功利性阅读和学习在当代大学普遍存在,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锻炼上,对信息素养课程关注较少且不能够正确认识信息素养课程的重要性。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与一线教师沟通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图书馆的认识仅限于上自习或者借书,且在论文撰写时,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够在大数据时代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查阅专业数据库,而是使用百度、谷歌等综合类搜索引擎完成毕业论文或课程小论文。

3.3 信息素养师资队伍建设参差不齐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参差不齐,缺乏图书馆学专业背景人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中进行信息素养培训的馆员没有接受过专门化、系统化的学习培训,信息素养专业教学知识储备不够。另外,数据时代,不仅赋能信息技术,且对高校各专业也存在冲击,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馆员与一线专业教学老师的沟通较少,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大数据时代学校各专业在优势学科方面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

4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文献信息资源,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专业知识框架体系,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笔者提出4点优化策略。

4.1 优化和丰富课程内容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并非都根据时代的要求调整自身的信息素养培训计划。因此,建议高校图书馆应当对信息素养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丰富,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①在新生入馆教育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当给新生上好信息素养的第一堂课,在对图书馆浅层认识的基础上,强化对信息知识和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基础内容扩展。②高校图书馆应当扩展文献检索课的内容,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利用传统数据库获取知识的培养,还需加入从海量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中获取到有效信息的教学方式。③利用计算机技术,如文献管理工具使用、引文分析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优化和丰富学生在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素养能力的知识面。

4.2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知识学习积极性

高校图书馆应当通过多种培养方式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学习积极性。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推出的信息素养教学游戏就颇具成效,该项目采取的是图书馆和学校的休闲技术中心相合作的方式,其致力于打造教育类的游戏,借助休闲型的以及具备重复性的行为来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技能。2015年武汉大学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方面首次创新性地提出了《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经典》,通过闯关游戏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之后很多高校借鉴该项游戏,提升大学生新生入馆教育的趣味性,值得学习。事实证明,将此类游戏互动应用于信息素养教学课堂上,可让教师和学生都充分体验到快乐教学和快乐学习的良好氛围,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借鉴互动游戏的成功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4.3 设立MOOC信息素养课程

所谓MOOC,指的就是一种利用网络无限制参与的、开放性的在线课程,除了传统的课程资源以外,MOOC还能为师生和助教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2013年出台的《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中明确强调:MOOC以及开放资源将成为未来几年内教学和创新性研究推进的主要动力。其主要立足于定制型的平台技术、科学完善的课程设置,将教师、学生以及平台之间所存在的交互关系作为基础,打造完整健全的生态体系。将MOOC引入信息素养课程之中,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图书馆体验到名师教学,同时还能最大化发挥出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资源的作用。图书馆馆员可借鉴馆藏建设、教育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对课程进行设计、组织和管理,从而为MOOCs提供更好的支持。

4.4 强化信息素养教学队伍的建设

大数据时代,要保证信息素养教学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就必须塑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师资队伍。①信息素养师资队伍应当不仅具备传统信息素养知识能力,还应当具备大数据时代在海量信息资源中获取知识能力的专业馆员;②馆员应当和一线教学老师多合作,了解学校的相关专业特别是优势专业的建设方向,从而把握学校对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相关培养要求。③图书馆应当引进大数据专业人才,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知识方面信息素养培养能力。

5 结束语

在步入大数据时代以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也变得越发严格,但实现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一个长远、可行的规划方案,在全面发挥其信息素养教学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图书馆时代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图书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