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兴蒙”推动下的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2022-02-08敏,张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内蒙古

杨 敏,张 雨

(1.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乌兰察布市科技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1)

高新技术产业是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内蒙古自治区在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抓住“科技兴蒙”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对调整结构、提质增效、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带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主导产业、优势特色领域的创新需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力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措施不断完善。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1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

自2019年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以来,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及强度、财政科技支出增速明显。2020年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达到161.1亿元,较2018年增长24.69%;投入强度为0.93%,较2018年增长了16.25%,创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最好水平。财政科技支出32.38亿元,较2018年增长24.30%。研发人员年投入2.7万人,较2018年增长12.05%,研发投入指标增长速度均达到两位数以上。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增长,创新产出明显提高,截至2020年末,内蒙古自治区发明专利有效量6 943件,较2018年增长36.7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9件,较2018年增长37.62%。随着全区经济向着高质量方向转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内蒙古工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主要工业新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1.2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增强

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截至2020年底,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 069家,比“十二五”末翻了两番,高新技术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3家,占比达到51.7%。科技型中小企业560家。高新技术研究取得“蒙芯”射频芯片、煤炭地下气化、乳酸菌基因测序、无遮挡骨科手术机器人等一批标志性成果,这表明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1.3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

202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方向,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坚持高端集聚、创新驱动、开放协同、特色发展,以打造主导产业集群、转化落地科技成果为重点,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前,自治区拥有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区、包头稀土高新区、鄂尔多斯高新区3家国家级高新区,通过国家高新区“提质进位”行动,2020年呼包鄂3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较上年度分别提升10位、5位、1位,建成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自治区级创新平台载体。

2 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发展阶段,内蒙古的高新技术产业在“科技兴蒙”政策推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抢占先机、赢得优势的先手棋,内蒙古自治区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和迫切,同时也暴露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 986家,基数偏小,企业研发动力不强,有研发活动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均偏低,研发经费投入不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从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数不足,是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的重要不利因素。

2.2 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协调

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分布集中度较高。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以其区位、经济和环境优势,成为全区创新能力的核心区域,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协调。2020年“呼包鄂”三地R&D经费投入共132.29亿元,比2019年增长6%。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托于资金、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而“呼包鄂”在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高层次人才集聚、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和政策方面都有突出优势,因而“呼包鄂”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比其他盟市要快。

2.3 产业人才资源配置不均衡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相对较少、产业人才资源作用有限,高层次科研人才严重短缺,是内蒙古自治区产业人才面临的主要问题。R&D人员情况是测度地区科技人才资源的一个关键性指标,内蒙古的R&D研究人员与其他地区的投入水平也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数据显示,R&D人员数2.49万人年,居全国第25位。高层次人才匮乏,因缺乏领军型科技人才,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科研机构、重大科技项目布局上缺少话语权,国家级科研平台很少在内蒙古自治区布局,加上区内科研平台、科研团队吸纳人才能力不强,人才引进难、人才留住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十分突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人才优势,而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流失严重,不仅高层次人才匮乏,而且缺乏技能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制约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产业创新激励制度不完善

内蒙古自治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产业创新激励制度,导致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不利于提高企业自主研发的主动性。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代表未来产业革命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对政策要求更强,基于这样规律特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更加宽容的创新环境。

3 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要持续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带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

3.1 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加大产业创新投入,创新投入体现在经费、人员等方面,多重投入因素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水平产生重要影响。优化资金投入方式,持续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动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研发,形成科技投入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支撑体系。政府要真的投、企业要舍得投、金融资本要跟着投共同发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引导带动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2 加强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优化整合、统筹布局各类研发创新平台,构建开放共享机制。借“科技兴蒙”的“东风”,广泛开展科技合作对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推动自治区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落实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行动,统筹更多创新资源要素参与“科技兴蒙”行动,挖掘合作潜力,拓展科技合作新模式,推行更加开放、互惠共享的科技兴蒙“4+8+N”合作机制。探索建立横纵结合协同工作机制。推动与其他厅局、盟市共同设计创新议题、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联合组织技术攻关,加快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应用,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3.3 激发产业人才创新活力

实施科技人才引育工程。加快建设多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梯次培育体系,对有潜力参选院士的高层次领军人才、行业领军人才给予专项资助。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持续引导科技型企业吸引高新技术人才。重点培养本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强关键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引进,扩大实用型创新人才队伍规模。优化科技人才创新发展环境,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流动等机制。

3.4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环境建设

抓住“科技兴蒙”行动,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意识,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发挥政府总体推动、部门协同联动、各类创新主体实施的工作格局,形成以有效政策引导的创新能力提升环境。开展政策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评估工作,完善政策跟踪问效和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掌握政策的落实情况,找到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调整和完善政策措施及相关配套政策,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猜你喜欢

内蒙古自治区高新技术内蒙古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自由》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可爱的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