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辅导为高职学生就业与择业排忧解难

2022-02-07刘利鑫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就业观特长辅导

□刘利鑫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六保”,其中“六保”之首就是保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再次指出要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充分说明就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就业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就业这个民生工程,尤其是疫情期间,国家出台多项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当前我国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的根子。“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正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这充分说明就业对职业院校学生、家庭的重要性。

一、高职学生就业与择业心理误区

由于择业问题的复杂性和当前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刚刚走向社会的高职学生在面对择业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和冲突,这些不愉快的经历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误区,对其择业心理进行系统分析,引导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消除或者减少心理障碍,培养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就业与择业心理,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以下四种心理误区。

(一)自负心理。一般而言,一些自身条件较好、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常持这种心理。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使得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的估计较高,表现在求职择业上便是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主要体现为:选择职业比较挑剔,自我感觉良好,这样容易脱离实际工作岗位,使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产生反差,从而错失良机。

(二)自卑心理。在就业过程中,自卑心理的学生一般表现为自信心缺失或者没有自信心,不敢参与竞争甚至不敢去积极应聘,尤其是在遇到挫折时,这些同学可能会产生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表现为胆小,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展示自己的特长。自卑心理会阻碍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发挥及特长的展示。

(三)急躁心理。部分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忧心忡忡、恐惧、焦虑,尤其是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签约,使自己更加焦虑不安,使得一些学生为了就业而就业,在不了解就业单位的情况下,就签约,签约后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合适干这份工作,随后便毁约。对单位对自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急躁是一种不良的心境,归根到底就是缺乏自我控制力。

(四)从众心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都比较好,但也有部分专业的学生就业欠佳,有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喜欢听从甚至跟风,看身边的同学签约哪些单位,自己就盲目的跟从,比如,工程物流专业,这个专业就业更面向工程局,铁路局也会招一部分学生,有的学生会签约铁路局,有的学生就会跟风想签铁路局,这些学生不考虑自己的专业,听别人说铁路局稳定等,最后导致迟迟不能签约。这都是盲目的从众,盲目从众的结果就是没有很好对自己的专业、爱好、特长等各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二、良好就业心理的特点及培养

(一)认识自我,定位准确。正确认识自己是一名学生能否合理选择单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名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那么他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非常的困难。自我的正确探索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正确的认识自己,即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特长、爱好、能力、性格等特征;二是了解职业要求,即清楚将要从事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不同岗位成功必要条件以及各种企业、职业的利弊、薪资待遇和发展空间等;三是职业决策,对自我和职业的权衡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笔者对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造价专业的学生开展《我是最棒的》团体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想从事什么职业?自己有什么样的潜质,更好的定位自己?什么样的职业才能让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你愿意和谁在一起等?通过开展《“20个自我”》和《自画像》团体辅导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以及各方面的技能,欣赏他人,悦纳自我,也能使大学生更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各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便端正自己的就业观与择业观。

(二)主动出击,敢于挑战。通过开展“老鹰抓小鸡”这个团辅活动,让学生学会主动出击,该出手时就出手,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就业原则,大学生作为就业选择的主体,拥有对用人单位、职业岗位的选择权,要能够主动地根据国家、社会的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及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应聘就业单位。

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需调整好自己的就业期望值,树立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就业信息,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勇于毛遂自荐,克服各种不安、焦虑、恐惧心理,抓住机遇,敢于竞争,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而努力。

(三)正视现实,积极向上。要进行成功的职业选择,就应该对自身所处的就业环境以及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要有足够的勇气正视这种现实,采取灵活变通的态度。通过开展“成长三部曲”让学生明白成长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有磕磕绊绊,遇到挫折或者困难时要正视现实,积极调整心态,采用积极的策略。当学生就业失败时正视就业现实,既不消极悲观,也不虚有幻想,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就业形式,都应该以一种乐观自信、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要保持一颗随时准备迎接挑战的决心,并要有信心,信心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大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要重拾信心,相信自己,自信心会帮助人以最好的精神状态和精力去克服难题,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挫折,以足够的勇气去迎接挑战,勇于尝试,这也是大学毕业生获得成功的重要的心理支持。

(四)冷静思考,探索自我。对于一些在就业过程中摇摆不定,不知自己想去哪些单位的同学要开展“求生抉择”这个团体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探索自我,学会冷静思考,明确自己的潜能以及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

三、结语

就业对一个学生、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学生的就业率也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广大高校毕业生也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要改变择业观、就业观,找到自己的定位,投入踏踏实实的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在就业的过程中端正心态,积极应聘。

猜你喜欢

就业观特长辅导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老板的特长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观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