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理念下的课堂质量评价研究

2022-04-20冯伟林刘开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导向理念指标

□冯伟林 刘开华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质量评价已经在我国各高等院校中广泛实施。课堂质量评价工作为学生表达自身的学习需求、参与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工作改进的依据,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堂质量评价具有激励教师按照评价要求努力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功能,能够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1]。因此,评价指标设置是否科学以及评价工作安排是否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专业认证工作已经在很多高校广泛开展,也给课堂质量评价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

一、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

专业认证能够有效保障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在我国工程教育、师范教育和医学教育等领域广泛开展,其基本理念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

(一)学生中心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是专业认证的基础,这是教育教学理念的重大变化,要求围绕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开展教学工作,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方面。

(二)产出导向的理念。产出导向是专业认证的核心,强调在科学设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基础上,反推设计出实现这两个目标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同时,重点关注学生获得了什么,而非传统的教师教了什么。

(三)持续改进的理念。持续改进是专业认证的保障,要求以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为依据,基于教学实施效果的周期性评价和反馈来发现需要改进的教育教学环节,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专业认证理念下的传统课堂质量评价审视

传统课堂质量评价注重“以教评教”,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评价,没有体现“以学生中心”,没有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评价结果也未充分用于课堂质量改进提升[2]。

(一)评价角度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中心”。从评价角度看,传统的课堂质量评价注重“以教评教”,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中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应该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作为评价的核心,而当前大部分高校使用“以教评教”的课堂质量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评价课堂质量,没有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专业认证理念,实际上教师“教得好”并不等于学生“学得好”。因此,需要将“以学评教”理念融入到课堂质量评价中,构建体现“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理念的课堂质量评价体系,不直接评价教师,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成效和学业发展等,将课堂质量评价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来。

(二)评价指标没有突出“产出导向”。从师生地位看,传统的课堂质量评价中,教师处于“考生”位置而学生处于“考官”位置,评价指标没有突出“产出导向”。有些评价指标是直接评价教师的外在教学行为特征,比如教态、板书是否公正、PPT是否精美、声音是否洪亮等,这样将学生作为“考官”直接评价教师的外在教学行为,一方面会让教师产生“地位下降”的尴尬心理而进一步演化为“无声对抗”的行为,另一方面会导致一些教师为了达到这样的外在良好行为效果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终极目标,对学生是否学了以及学习效果如何则没有充分关注[3]。因此,需要在“产出导向”的理念指导下,构建基于“产出”的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课堂质量评价真正实现从外在评价到内涵评价转变。

(三)评价结果没有充分用于课堂质量“持续改进”。高校开展课堂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认真备课、授课,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评价结果输出单一,一般情况下就是一个评价得分,具体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反馈中没有体现,不具有“以评促教”功能,无法指出课堂质量改进的方向,较难实现“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因此,需要通过对每个评价指标的结果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学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为教师改进教学、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三、专业认证理念下的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专业认证的理念为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提供了行动指南。结合当前高校课堂质量评价存在的一些问题,将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具体到可操作化的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一)“学生中心”的评价维度。针对“学生中心”的评价维度,将其从满足学习需求、调动学习行为和注重学习巩固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也体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4]。满足学习需求评价指标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资源、素材和求助渠道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向学生推荐参考书目、信息查询网站、课程网站,或者提供雨课堂、学习通、蓝墨云等学习平台,或者遇到学习问题向教师咨询求助得到有效帮助。调动学习行为评价指标主要考察教师是否给学生布置了围绕课程目标的、明确而充实的课外自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有效的学习行为。注重学习巩固评价指标主要考察教师是否经常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并且对作业进行合理时间间隔后的讲评和信息反馈;另外,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时,是否安排学生对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包括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二)“产出导向”的评价维度。针对“产出导向”的评价维度,将其从服从课程目标、突出课堂重点和达成预期成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服从课程目标评价指标主要考察教师是否围绕课程大纲所设置的课程目标来进行教学,每次课堂教学内容是服务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突出课堂重点评价指标主要是考察教师在课堂上是不是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课内外的学习,是否掌握了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达成预期成果评价指标主要是考察学生通过课内外学习,是否掌握了本门课程所要求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是否具备了相应的分析和解决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否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否有了一定的创新精神和素质,能够创新性地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持续改进”的评价维度。针对“持续改进”的评价维度,将其从重视课堂反馈、优化学习内容和改善课堂生态三个方面进行评价。重视课堂反馈评价指标主要考察教师在课堂上是否征询过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采纳了学生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优化学习内容评价指标主要考察教师所提供的教学内容是将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学生的课堂学习充实深刻而不是空洞浮于表面。改善课堂生态评价指标主要考察教师在课堂上是否能够为人师表,言行举止给学生做出表率;是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否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和研究态度。

表1 专业认证理念下的课堂质量评价指标

四、专业认证理念下的课堂质量评价实施

专业认证理念下的课堂质量评价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实现“以评促教”的预期目的,除了有理念先进的评价指标体系,还要优化评价实施的工作安排。

(一)注重学生的真实参与以实现“学生中心”。课堂质量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得到可靠的评价结果,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中心”。在过去的评价过程中,一些学生是“伪参与”,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让别人代替自己评价,另一种情形是因为没有掌握评价指标的内涵而随意评价。基于这两种情形,在课堂质量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班团会、专题会等方式向学生阐明参加课堂质量评价是一项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学业质量提升的重要工作,要求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同时,通过专题培训,为学生讲解评价指标的内涵,让学生真正把握评价的目的和指向。

(二)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运用以实现“持续改进”。开展评价工作一方面是为了掌握课堂的真实质量状态,更重要的是发现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改进依据。因此,评价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运用。评价结果公布后,每位教师要根据每一个指标的评价结果来分析需要改进的方面,基层教学组织要通过专项教研活动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宏观整体改进;另外,对质量问题比较大的课堂,教学管理部门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改进方案,通过听课诊断、专项检查、专项培训、结对帮扶等措施,帮助教师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持续提升课堂质量。同时,在评价模式上,采取期中过程性评价和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打破过去单一的期末评价模式,以实现更及时的信息反馈和课堂改进。

猜你喜欢

导向理念指标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偏向”不是好导向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