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育人功能之间的关联探索

2022-02-07杜予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暑期社会民办高校育人

□杜予婷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院校按照国家社会实践要求和院校自身的培养目标为主,组织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实践到乡镇地区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优势,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扎根中国大地的生动实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基层治理体系的亲身参与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深入到地方、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觉悟,锻炼优秀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拓展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有计划的活动总称。暑期社会实践是对学校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实践育人的关键,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民办高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作为民办高校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例如首都高校志愿者、专利创新、“挑战杯”竞赛、寒暑假公共能力课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育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作为辅助,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教育和培养,其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充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不仅要在学校里完成,更需要将理论知识带到社会实践中去进行检验。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的方式是示范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榜样和先进典型的力量进行示范教育。其次是课程教育和批评说服教育。而暑期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不仅可以从学校里学到知识,还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在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加强实践教育,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的重点工作。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需要大学生亲自参与到服务社会当中。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翻阅文献,进行查找资料,开展寓教于乐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活动,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搭建系统的教学体系,将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传播党史教育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除此之外,根据团中央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要求来看,学生还需将国家最新的政策方针进行宣传,并且扩充被服务对象的知识体系,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

(三)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优良品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和优良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切实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小组的模式进行分组教学,加强了学生之前的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优秀的个人品格需要在实践中得以加强锻炼。大学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活动,让学生深入农村学校,感受农村生活条件的艰苦,有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品质,也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重任”,现在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完成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之际,当代青年人作为完成新时代任务的承担者和接力人更应该拥有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意识。现阶段的大学生在大学所学的思政课,仅仅还只停留在书本的理论层面,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何为“时代的责任”。所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将社会的课堂与学校的课堂相结合,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面对困难和挑战,始终能做到不忘初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

二、民办高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首都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仍以高校为直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由共青团组织专门的工作。民办院校在生源、师资、经费等教育资源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一定的差距,相对于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民办院校的暑期社会实践育人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较为不足。

(一)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就民办院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讲,宣传工作是为大学生认识和了解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保障,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实践育人的环境和氛围。但大部分的学生在经过前期宣传工作后,仍然对该活动不了解,一是归根于学生缺乏自主探究的主体意识能力,学习和探究新事物的能力较为欠缺。二是大部分二级学院都没有展开详细的培训,仅通过宣讲会和启动仪式这些偏于表面性的宣传活动,对学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从而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忽视了学生在该项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团队人员构成来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每一位学生成员组成的团队,每个团队6~10人(不包含指导教师)。且大部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是学生干部,其余非学生干部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是少之又少,导致学生报名和参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不是很高。并且前期在筛选人员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学生觉得暑期社会实践难度大,且条件艰苦,都是由于缺乏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认知所导致的。

(二)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不足,后续力量薄弱。很多民办高校对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高,且对该活动的支持力度不够,并且学校的经费等大多用来教学和科研方面,因而忽视加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建设,很难有效组织学生参与到其中。此外,一些已经搭建好的实践基地,却因为合作和联系不够密切,后期经费不充沛,难为学生创造后续的活动条件,导致与搭建好的实践基地成为“一锤子买卖”。不仅如此,学生在前期对接实践单位上缺乏资源、经验和人脉,大部分的资源都是由指导教师进行联系对接,有的团队甚至因联系不到实践单位而无法参加实践活动,限制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与首都其他院校合作有待加强。作为民办高校切实希望能够增强与公办院校之间的合作,提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使其更好地发挥实践育人功能,相互取长补短,形成合力。然而目前从现实情况看,只有极个别的公办院校与我们进行合作,且没有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从而难以规范和延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影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提升民办高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育人效果的路径

民办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但是也存在新媒体宣传力度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主体意识,实践基地的缺乏等问题制约育人功能的发挥,需对其进行实践育人效果的路径分析。

(一)学生层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提高自己社会实践的创造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我探索和研究的学习能力。对于一个陌生新事物或者是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更需要自我主体意识,对自己不熟知的事务进行一个客观和理性的判断。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就感。除此之外,有很多实践基地需要大学生拥有专业素养过硬的能力,如果自身的专业知识较为欠缺,就会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造成阻碍,也会影响到实践单位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整体评价,从而导致后续活动没有办法开展。所以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从自身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操水平,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实践出真知”积极参加学术类和科研类的竞赛,在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创新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提高自身的水平也为实践基地创造长久合作奠定基础。加强学生对实践基地的调研和探究的能力,做到充分准备。

(二)学校层面。

1.高校要加大宣传和实践育人的力度。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种网络平台,对暑期社会实践做全方位的解析,并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他们对该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设计系列培训课程和增添相应的专业指导教师,来确保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贯穿大学生本科阶段。例如: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教育的学习,实操训练,以及结果产出等课程内容进行培训。确保在每个阶段都有专业的指导教师进行定期教育和指导,努力提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2.要建立有效稳定的实践基地,为学生能顺利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密切与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沟通和联系,健全合作机制,并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构建制度和各项规定。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规范化和制度化开展。同时,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应该定期地与构建好的暑期社会实践基地负责人进行沟通和联系,互相合作,构建有效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满足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体验感,也更好地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

3.加强与其他院校的合作。作为民办高校要加强和公办院校的合作,在互相交流和切磋中,增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一是公办院校的资源较多;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普遍较高;三是学校的支持力度较大。所以密切和首都其他高校进行共建关系,资源共享,能让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到有效的锻炼,确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暑期社会民办高校育人
暑期社会实践对高校学生核心素养影响
——以高职护理院校形体课为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随手拍
山西省农业大学师生开展社会实践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