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盯风险点 保障资金和干部“双安全”

2022-02-06本刊评论员

财政监督 2022年18期
关键词:财政部门排查约束

●本刊评论员

8月16日下午,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内控办)召开了地方财政内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当前,地方财政内控建设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制约了财政内控工作的深入推进。要进一步推动财政内控工作提质增效。

内部控制是通过科学的权力配置(治理结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可操作的制度工具强化组织内部治理,防范各种风险事件发生,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财政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要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众所周知,财政部门拥有公共资金的配置权,是财政经济运行的枢纽。理论上讲,同样的治理环境下,经济利益集中、资金密集度高的领域,人为的风险因素越多,风险更加易发、多发。财政领域正属此列,利益驱动型财政权力运行风险、公共资金取用的操作风险以及由此引起的财政干部“安全”风险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更要强化财政体系的内部控制,特别是要加强财政权力运行的控制、约束,使外部监控难以覆盖的财政活动(理论界称之为“剩余行为”)在内部治理中得到有效监控。

财政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深入广泛的探索。科学配置财政权力,实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采购需求人、审批人、监督人要分开,不能自审、自批、自用。保障制度刚性执行,规范业务流程,约束“自由裁量权”。推动财政内控信息化建设,解决内部信息不对称问题,让更了解行为人的内部人来监督和控制剩余行为,防止出现“灯下黑”。建立与组织目标相容的激励约束机制,扎实开展内控检查、内控审核和内控考评等工作,并强化考评结果运用,使符合财政组织目标的行为人得到职务晋升、经济利益、组织内声誉等方面的激励;也要加强“负强化”,让不尽责、徇私舞弊者得到法纪、经济责任等方面的追究,失去职位上的安全和组织内声誉。权力制衡、制度保障、信息畅通、激励相容,诸如此类的内控制度设计和内控工具的运用,被实践证明具有普遍适用性,这些基本制度执行得好,内控就更加完善,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就更有保障。反之,背弃这些普适性制度和工具,风险必然增加。

内控体系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排查出各种风险点,以突出重点,使内控工作更有针对性。本次会议交流材料都突出强调风险点排查和风险防控,值得各级财政部门学习、借鉴。所谓风险点,就是利益上的焦点,资金上的集中点,内外监控的盲点,信息传输的堵点,风险事件的多发点。财政绩效的损失,财政干部“跌倒”,往往就在这些风险点上发生。财政内控,其核心就是防控财政权力运行风险,财政工作人员操作风险。只有精准地排查出各类风险点,才能找准内控的着力点,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前防范、及时预警,降低风险发生率。盯紧了风险点,出现了风险事件,也能及时反应,采取纠错对策,提高对责任人的查处率,让内控体系产生威慑力,以儆效尤。

财政部门、财政工作者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财政内控,是提高财政绩效、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职业生涯中加强自我约束、保持清正廉洁的动力和压力。各级财政部门、每一个财政工作者,不能消极对待内控工作,都应成为财政内控体系中的积极因素。

猜你喜欢

财政部门排查约束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如何排查并改错
马和骑师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财政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的思考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