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关键因素的思考
——基于对X县的观察

2022-02-05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民农村

胡 渊

(中共修文县委党校,贵州 贵阳 550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也提到,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涉农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以多种方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这就在宏观层面指明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的方向。

一、当前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打工潮席卷广大农村,农村集体经济首先面对的是人手缺乏的尴尬;在大多数村,要想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发展依然是首选。在一些小有资本的村庄,畏于发展风险,发展模式仍较为落后;即便在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产业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地方,集体经济的技术支持、投入依然不多,生产方式较为原始,难以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参与竞争。

(一)人才匮乏、组织松散

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城镇化飞速发展,城镇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年轻劳动力的普遍选择;进入发达省份上班获取的收入成为很多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相比传统农业的耕种和养殖,进城务工收入更多地更为稳定,风险也较小。所以,同等收入下村民更倾向于选择进入城镇,这就导致村民对村集体经济不太关心,如X县Z镇城镇化率较高,D村区域内有9 家企业,有70%的村民选择到就近的企业就业,而不愿参与到集体经济中。

近年来,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民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以农村作为生产、生活地的群体,其生活、就业较为自由;农村内部缺少利益联结,村民分散各处,各自寻求生活出路,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弱化,组织程度越加松散,对党组织的需求程度降低。基层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不够紧密,组织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有所下降,即便是细化网格党小组建设,也面临着年轻劳动力逐渐流失的问题,想要重新将分散的大多数农民组织起来难上加难。加之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缺乏示范带动样板,导致他们对利益联结机制产生不信任、不接受,对如何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不愿主动了解,从而较少给予关注。

除农民以外,部分村干部在村任职时也抱着“干一天算一天”的心态,在工作岗位上难以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少乡镇干部提到,他们中部分人工作比较辛苦,有时甚至会贴钱干工作,但付出与回报往往不成正比,所以时有怨言。自整合专职化村干部以来,X 县L 镇共有12 名专职化村干部辞职(不含村支书、主任),对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有所影响。

(二)产业发展滞后,依赖“输血”

X 县曾在2021 年入选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农业发展有优势。2021 年12 月,笔者对X 县126 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有38 人认为,做强优势产业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出路,这其中包括种植、养殖、旅游,占比30%;有12 人认为,闲置资产盘活是集体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有11 人认为,农村土地资源是影响集体经济的一大重要因素。很多村干部明白,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出路,而要做大产业,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目前X县,最主要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有以下几种:划拨补助性资金、征地拆迁款项、涉农项目扶持、固定资产租赁、通过固定资产或扶持资金入股分红等。截止到2021年底,X县126个村(社区)有39个村采取资金入股方式,占比30%。除此之外,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另一种主要模式是盘活闲置资源,利用村劳动力、房屋、土地、矿山、林场等资源,成立相应的劳务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发展果蔬种植、畜禽养殖为主的支柱产业。目前组织运转、效益好的村股份合作社有24家,占全部村(社区)比例的19%。在合作社运行良好的村庄中,如X 县Z 村,作为X 县首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早,金秋梨已发展近20 年。2021 年种植金秋梨约2000 亩,亩产约2000斤,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560元。

总体来看,除去发展已具规模与有经验的村以外,大多数的村为了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宁可把扶贫资金用于入股分红,也不敢放开手脚发展产业。农村产业发展,如果没有先前的经验,就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而这样的成长过程,必不可少要耗费一定成本,缺乏试错成本的农村,自然就难以有丰富的成功发展经验,农村集体经济也就缺乏长效发展机制。[1]所以,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村民,对于合作社要种什么、怎么种,很难有清晰的思路,说起来壮大集体经济重要,做起来却不知如何下手。此外,县、乡一级政府,若是没有分析研判村庄自然和社会资源,没有统筹整合有投资意向企业的投资规划,就容易导致村庄和企业在合作洽谈过程中出现发展目标一致但发展路径不一致、发展路径一致但发展目标不一致等情况,沟通成本较高。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但就目前现状来说,一次性财产性收入是不少村集体资产的主要来源,经营性收入丰厚的村并不多,村集体的“造血”功能依旧不足,集体经济总体仍偏薄弱。

(三)规模微小,技术欠缺

X 县有108 个行政村,成立了村集体公司120 个,合作社20 个,2020 年,108 个行政村中集体经济有5-10 万元的村35 个,10-20 万元16 个,集体经济20万以下的村占据了主体。

现行村集体经济组织,多数是将原有的村支“两委”组织架构移植到股份合作社中,而合作社的运营,需要懂技术、懂市场的专门人才,村“两委”要想胜任,依然具有不小挑战。所以在实际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管理不规范、经营不专业、市场渠道狭窄等现象,这种形式改革难以让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和运行产生实质性改变。

从现状来看,集体经济规模总体偏小,生产成本高,技术投入不足,某些地方的果林普遍结果小、品相差、单产低,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经济效益不佳。随着近年雇工成本和土地流转成本不断增长,要想以低廉价格招募到人手实属不易。合作社主要参与者是农民,科学管护意识薄弱、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由于成本高、产出低,产品投入市场缺少议价能力,难以比得上其他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导致其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如X县以种植猕猴桃闻名,但因缺少林下产业技术,发展模式较为单一。林下种养可以扩充主要产业品类,降低老百姓单独投资种植的风险。猕猴桃林木下如果没有其他种植、养殖业的产出,村民收入只能依靠猕猴桃销售,这种产业单一的形式极易受天灾、市场因素影响。

对于养殖来说,依然要面对技术难题。养殖业投入大,对养殖技术有较高要求,导致合作社进入该行业的时候会承担较大资金风险和养殖技术压力,目前效益较好的养殖场也是在当地政府的参与、指导下发挥效能,若单靠合作社自身发展养殖,发展会很艰难。

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为应对诸多集体经济发展难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只有人的要素齐备了,才有可能有产业的发展。其次是机制的问题,在某些产业初具规模的地方,探索推广“三分一保”利益联结模式,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发展落后的地方,要找到适合于自身的发展路径,逐步吸引更多技术投入。

(一)探索村民灵活聘任机制,做通村民工作

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参与。集体经济是众多主体共同参与和互动的经济形式,也是一种信任共同体。[2]人心齐、泰山移,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融合农民个体的目标与集体的目标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对广大农民来说,如何取得经济收入,使得生活富裕起来,是当下之急。对村集体来讲,集体经济的发展,能给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村级机构运转提供更多经费支持亦是其目的所在。

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农村年轻劳动力务工人数逐年增多,集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人力资源匮乏的阻碍。要使打工一族回到家乡,那么,他们在集体经济当中获得的收益要超过或者略等于外出务工获得的收入,且承担的风险要小于或等于外出务工收益的风险,这样集体经济才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可探索外出务工流动人员聘用机制,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在乡时间,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其既可以在经济形势下行、打工所获收入不多时参与农村集体经济,用务农的收入解决吃饭问题,又能在合同期之外自由支配时间。此外,可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修改集体经济组织章程,经过商讨,明确分红比例,确定各家入股份额,公布股东名单、分红清单,接受群众监督,用这种方式将农民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联结在一起,确保在后续发展中,有着源源不断的制度和人力资源的支撑。

(二)借鉴利益联结成功机制,尝试推行

做好土地流转解释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区分,耐心做好村民前期动员工作,阐释清楚法律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消除其对土地最终能否归属自己承包的疑虑,鼓励其参与土地流转,将经营权转让给合作社或公司。

企业与合作社互助互帮。借鉴推广“合作社+投资企业+农户+订单主体+金融服务”的联合产业发展模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就X 县来说,目前已经有成功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村社合一”开展合作社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建设。入驻投资企业除负责自身产品生产销售以外,还附带打通合作社的产品销售渠道,而合作社则为企业提供土地、人力资源的保证。企业应对市场具有专业性,合作社与村民之间沟通成本较低,双方发挥自身专长,利用比较优势,减少投入不擅长领域的风险。

探索推广“三分一保”模式。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下,广泛应用分组承包、分类管理、分期经营、定价保底的“三分一保”模式。“分组承包”即组内成员自由组合,将固定亩数生产经营管理劳务分小组承包,小组长自由组合农民,形成承包小组,完成固定劳务。“分类管理”则是依据生产作物的种类划分,不同种类所要的管理模式、技术不同,各劳务小组就根据自身专长来承包。“分期经营”就是各劳务小组根据自身所拥有时间,结合作物的生长周期,分期承包合作社劳务。“定价保底”意味着无论市场行情怎样,对劳务报酬实行保底给予,让农民做得放心。以此,可增加农民务工灵活性,增强务工积极性,提升务工效率。

(三)吸引技术投入本地产业,充分利用资源

相关部门分派技术指导员,联合乡镇一级,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决策过程,提供技术层面的指导建议,对农村发展的方向进行评估分析,帮助农村选择合适产业。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部门应给予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帮助集体产业规避生产误区,提高作物产量。吸引周边高校科研资源参与发展,以地方自然条件和交通、产业优势,吸引农业课题组、农业研究项目在农村进行农业技术试验,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农村出地,以较为实惠的价格出租给课题组、项目组,课题组、项目组明确专人、专职,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让其少走弯路。

结合村内人员构成,选择合适优势产业。面对当前农村年轻劳动力大多外出的现状,为招募到合适务工群众,根据村民的年龄、学历、性别、身体情况,选择技术含量相当的产业,量力而行;再结合每个地方的海拔、气候、土壤、人力、交通等,与企业沟通协商,积极引进有意向的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对产业、市场的熟悉,最终确定适宜发展方向。既要让作物能在自然条件下种得出、种得好,也要让在家“留守”的人们可以参与到劳务当中来,最大限度调动百姓、企业参与其中。

通过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集体发展。临近城区、旅游资源丰富的村,有着其他村庄难以企及的优势。工业发展方面,优势村可利用自身交通、产业的优势,吸引厂家入驻,发展农产品加工,把工业化过程中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隐性贡献内部化,直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旅游业方面,通过景区吸引游客的优势,结合当地特产,通过村集体集中力量、引进技术,发展特色餐饮行业,让服务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促进,进一步提升当地集体经济收入。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