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四重向度

2022-02-05周文静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周文静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昌平 102206)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起点上,回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路,就会弄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什么能够成功,从而为中华儿女更加坚定地走好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一、历史向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的一部近代史不仅是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斗争的历史,也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

(一)从“模仿西方和回归传统的徘徊”到“走自己的路”

中国早期的现代化是在任人宰割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反击西方列强保全自己的具有一定防御性的被动的现代化。1840 年以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对中国现代化的探索在模仿西方与回归传统之间徘徊,在理论和实践上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1921年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开启了探索现代化的征程。从世界现代化的历程看,实现现代化只能靠本国和本民族的内在力量,“走自己的路”是实现现代化的第一步。在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独立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始终强调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7 年3月,毛泽东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64 年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党和国家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但在1962—1976 年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偏离了中国客观实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遭遇挫折。

(二)从“走自己的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历史性跨越。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设想中,邓小平强调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2]1979 年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邓小平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和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特色逐渐凸显。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明确作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的宣言,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此后在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在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细化,提出了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根本进步的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党的十八大提出,21 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揽“四个伟大”工程,出台了系列方针政策,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个阶段”推进,提出用两个1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1 年7 月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5]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

从“模仿西方和回归传统的徘徊”到“走自己的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救国、兴国、富国到强国的历史跨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理论向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阐释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本质上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足中国实际,依靠全体中国人民的一条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立足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起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实际、吸收中华文化智慧、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发展模式。”[6]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遵循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带有中国的特殊性,是一条植根于中国实际、适合中国发展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人民至上,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胸怀天下,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现代化的优势及特色。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领航人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是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领导力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亿万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都在于人民,党的事业离不开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没有广大人民的参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难以成功。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7]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资本主导的现代化,不是贫富差距分化加大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是我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鲜明价值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特征。共同富裕不是同时段富裕,而是在动态发展中分阶段推进的共同富裕,是量和质统一的共同富裕,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尊重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追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所围绕的主题,因而也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是中国走向自强、自信、自觉的过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过程中,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顽强突围,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伟大历史性飞跃。面向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

三、价值向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一方面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中国人的道路自信。另一方面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唯一性,证明了现代化方式的多样性,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都有可能走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意义

第一,赋予现代化以新内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西方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赋予了现代化新内涵,为现代化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西式现代化建立在血腥和罪恶的基础上,遵循资本的逻辑,将资本增值作为不懈的追求。这种现代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8]。中国式现代化扬弃了西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视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关心和关注劳动者对共同富裕的利益诉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促进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的建构与完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避免了西方现代化资本剥削与劳动压迫的老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丰富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二,增强中国人的道路自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9]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好不好,要看事实,要听中国人民的声音,而不是仅凭少数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观臆断和刻意抹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几代中国人赓续奋斗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走出,大大增强了中国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中国式现代化从“两步走”到“三步走”到“新三步走”,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再到共同富裕,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的战略规划明晰的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两个十五年”的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激活了传统文化,实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嵌着中华文化的基因,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是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思想的守正创新;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是对“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继承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与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对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10]的现代性转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检验了中华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魅力,大大激活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的内驱动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不断激发中华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魅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

第一,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唯一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成功走出现代化的新道路突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唯一性,避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对外侵略、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正义性,为其他国家探索现代化提供了中国参考。曾饱受西方列强凌辱压迫的中国,在现代化路径的探索中珍视和平发展,将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拒绝盲从和照搬照抄,跳出西方现代化“强权独霸”模式的桎梏,走出了一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开辟了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拓展了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第二,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处于动荡变革期的世界注入了发展的正能量,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扬弃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野蛮与血腥、排他与霸权,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统治地位,破除了“文明冲突论”的忧虑,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世界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携手共克疫情,中国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擘画了世界现代化多元文明共存的新图景、合作共赢的新秩序、命运与共的新趋势。

第三,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力,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20世纪90年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西方国家趁机将苏联模式的失败与社会主义的失败划上等号,并得出“历史终结论”的判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增强了社会主义的活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用不到4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道路,不仅扭转了中国被开除球籍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格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没有辜负中国,中国共产党从人民需要出发,着眼于“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到新的发展阶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前所未有的活力。

四、经验向度: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经验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11]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从被动现代化到主动现代化的奋进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制胜法宝。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政治保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如果中国出现了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必定会产生灾难性后果。”[12]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定海神针。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苦难中奋起,成功赶上时代,并逐渐具备引领时代的能力和实力。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全国一盘棋,才能成功应对重大风险、重大挑战,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行稳致远,才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出更多更大的奇迹。因此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

(二)掌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11]。“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3]676是精神上获得主动的标志。精神上的主动促使行动上的自觉。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人民挺起了精神的脊梁,真正主宰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上,实现强国目标更需要我们有清醒的自觉,继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进经验,敢于斗争,赢得主动。

(三)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旨归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11]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一方面,人民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团结带领人民并紧紧依靠人民,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取向。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始终心系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利益问题,始终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不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继续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14]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亮点,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中国共产党将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中国发展的特殊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迈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转变,实现了从工业现代化到“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拓展,实现了从解决人民“有没有”到解决人民“好不好”的跃进。新时代要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的良性互动,要继续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样态为实践基点,灵活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底色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场域”[1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的精神滋养。新时期要继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正确辨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寻求二者的结合点。另一方面要注重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要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挖掘和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独创性与开创性,开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境界。

(六)坚持发展中国与胸怀天下相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想情怀

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不意味着要独善其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16]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心关注人类的前途命运,胸怀本国人民的利益与全人类共同利益。实践证明,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框架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造福了中国人民,也在造福世界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把握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继续秉承“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理念,坚持强而不霸、强而不欺、强而不躁、强而不傲的民族秉性,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续写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理想情怀与大国担当。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中国式民主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中国式性感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