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宝卷在日本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2022-02-03苗怀明
苗怀明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8)
宝卷兼具宗教与艺术特性,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国说唱文艺,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因而受到的关注也比较多。日本公私藏书机构颇为注意此类文献的收藏,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得也比较早,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下面结合相关资料对宝卷在日本的收藏、整理和研究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为这一领域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信息和参考。
一
日本多家公私藏书机构藏有宝卷文献,从时间上来看,多是从二十世纪上半期开始陆续从中国搜罗而得,较之中国其他类型说唱文学文献的搜罗时间要晚一些。这与宝卷文献自身的特点有关。众所周知,现存宝卷文献大多是抄写或刊印于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的,早期宝卷存世极少,因而搜罗的时间自然也不可能太早。再者,不少宝卷为民间宗教的经卷,不轻易示人,外界难以得到。当然这也与时代学术风气的转变有关,此前宝卷或为民间宗教的经卷,或为下层民众的娱乐方式,没有受到学人的关注,自明治维新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日本学界受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一些学人开始重视民间文艺及民间宗教的研究,开始有意搜集宝卷文献。日本研究宝卷的学人如大渊慧真、吉冈义丰、泽田瑞穗、仓田淳之助等都曾到中国进行过宝卷文献的搜集。
经过上百年的积累,日本所藏宝卷文献就数量而言,颇为可观,其中收藏宝卷文献较多的藏书机构主要有如下一些:
一是日本国会图书馆。该馆系日本国家图书馆,也是日本藏书最多的公共图书馆,收藏中国典籍甚为丰富,其中宝卷就藏有44种。这些宝卷系日本侵华期间东亚研究所上海分所在江浙一带搜集而来,多刊于清末民初时期,其中《达摩祖卷》为明刊本①详情参见相田洋《有关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宝卷》,《东洋学报》第63卷第3-4期,中文译文载《世界宗教资料》1984年第3期。。
二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该所为日本著名学术研究机构,也是日本汉学研究的重镇,所藏汉籍多达30多万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汉籍目录》在集部词曲类南北曲之属著录宝卷120多种,不乏罕见珍本,其中《弘阳后续天华宝卷》为孤本。
三是广岛大学。该校藏有宝卷、善书等资料100多种,系学者太田出搜集所得,多为有关中国民间宗教与信仰者,如《苦功悟道经》《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修真宝卷》等。从2011年开始,由山下一夫、太田出等十名日本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对这批珍贵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1]。
此外筑波大学(其前身为东京教育大学)东洋史研究室藏有宝卷23种,主要是吉冈义丰的旧藏,其中有些是红阳教的宝卷②详情见宋军《红阳教经卷考》(《史学集刊》1995年第3期)相关介绍。。日本佛教大学也藏有《延寿宝卷》《指真宝卷》《钱果顺回文宝卷》《秀英宝卷》等宝卷12种,多刊行于晚清至民间时期[2]。
至于私人收藏,主要是那些研究中国民间文艺和民间宗教的学人,如泽田瑞穗、大渊慧真、吉冈义丰、仓田淳之助、大渊忍尔、窪德忠、高仓正三、矶部彰等,他们虽然研究领域不尽相同,但都对宝卷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都到中国搜集过这类文献,有着较为丰富的收藏。后来这些收藏在藏主去世后大多转归高校或学术机构。
在这些私人藏家中,以泽田瑞穗所藏最多。泽田瑞穗主要研究中国民间信仰与民间文艺,对宝卷情有独钟。他曾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两次到中国搜罗文献,所得甚富,其中以宝卷的收藏最受关注。
泽田瑞穗去世后,其藏书归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该馆专门设立风陵文库,并为其编制《风陵文库目录》③早稻田大学图书馆1999年刊行。。该目著录泽田瑞穗旧藏1370种,大多为戏曲、说唱文学等通俗文学方面的书籍,其集部曲艺唱本类收录宝卷214种④有关泽田瑞穗的收藏情况,参见杨慧《风陵文库目录与泽田瑞穗的戏曲收藏》(《兰台世界》2017年第13期),陈安梅、梁影《泽田瑞穗的中国说唱文学文献收藏及研究》(《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1第6期)等文的介绍。,且标明题名、卷数、作者、版本等基本信息,其中有一些为早期刻本,如明刊《福国镇宅灵应灶王宝卷》《灵应泰山娘娘宝卷》《销释孟姜忠烈贞节贤良宝卷》《销释准提复生宝卷》等。该馆还于近年将泽田瑞穗的藏书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中国民间信仰与庶民文艺影像资料库⑤其网址为:http://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furyobunko/index.html。,以照相版的形式在网上公开,世界各地的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询、下载。
大渊慧真在日本汉学家中也许是最早搜集宝卷的一个,他曾于1930年来华留学,得到宝卷10种,其中《销释普贤菩萨度华亭宝卷》《护国灵感隆恩真君宝卷》《金阙化身玄天上帝宝卷》《大梵先天斗母圆明宝卷》《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宝卷》5种为孤本[3]。大渊慧真去世后,大渊忍尔子承父业,继续搜罗宝卷文献,藏有清康熙年间刊本《破邪显证钥匙卷》《魏巍不动泰山深根结果宝卷》等。
吉冈义丰主要研究中国宗教特别是道教,他曾于1939年到1946年间到中国留学,搜罗了不少宗教类宝卷,他藏有多种版本的“五部六册”,所藏《古佛天真收圆结果龙华宝忏》为海内孤本。
仓田淳之助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对宝卷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藏有此类文献90多种,多为在上海、苏州等地搜罗而来。他还在其《吴语研究书目解说》中著录个人所藏宝卷41种⑥吴语研究班《吴语研究书目解说》,《神户外大论丛》第3卷第4号(1953年)。有关日本公私藏书机构所藏宝卷情况,参见车锡伦《海外收藏的中国宝卷》,《中华文史论丛》第六十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其所藏后归京都大学。
此外长泽规矩也、仓石武四郎等汉学家也藏有数量不等的宝卷文献。在长泽规矩也所编《家藏旧钞曲本目录》中设有宝卷类,收录了一部清末孙氏抄本《翠莲宝卷》[4]。黄仕忠所编《仓石文库戏曲曲艺书目》著录仓石武四郎所藏戏曲、曲艺方面的书籍,其涉及宝卷、弹词、鼓词、子弟书、杂曲等多种艺术样式,其中南北曲之属下的宝卷弹词鼓词类收录《花名宝卷》一种(“民国二十四年”上海仁和翔书石印本)⑦黄仕忠《仓石文库戏曲曲艺书目》,《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第144册(2003年12月)。后收入其《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对日本公私藏书机构收藏中国说唱文学文献的情况,冯佐哲的《日本有关宝卷的研究和庋藏》⑧文载《清史研究通讯》1984年第4期。、陈安梅的《中国说唱文学在日本的传播》⑨该文为博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16年。该文对中国曲艺各曲种在日本公私藏书机构所藏篇目列举较为详细,可参看。、陈安梅与董国炎的《日本研究中国宝卷的进程与启迪》[5]等文亦有介绍,可以参看。
二
说到对宝卷的整理和研究,用力最勤、成果最丰、影响最大者当数泽田瑞穗,他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搜罗宝卷文献,同时也开始了对宝卷的研究,不仅起步早,而且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宝卷的整理和研究方面,泽田瑞穗有如下两部重要著述:
一是《校注破邪详辩》,道教刊行会1972年刊行。
该书对清代黄育楩所著《破邪详辩》《续刻破邪详辩》《又续破邪详辩》《三续破邪详辩》等书进行校勘整理,包括断句、标点和校注。全书采用光绪九年荆州将军署重刻本为底本,所缺“又续”以下两卷则以李世瑜所寄手抄校订本为据。对于正文中的明显错误,加以订正。对于书中著录的宝卷,皆注明其存佚情况。为便于读者的检索,校注者还编有索引。卷首有解说和校注例言,书后附收《龙华经研究》《〈众喜宝卷〉所见明清教门史料》《清代教案所见经卷名目考》三篇相关的研究文章。黄育楩所撰《破邪详辩》系列虽为破除邪教而写,因其中提及很多宝卷名目且做有介绍,对宝卷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该校注本为研究清代宝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是《宝卷研究》,国书刊行会1963年版。后进行增补,以《增补宝卷研究》为名于1975年出版。
该书内容包括宝卷序说、宝卷提要和宝卷丛考三个部分,其中宝卷序说具有总论性质,对宝卷的名称、系统、变迁、类别、结构、词章、宗教性、题材、文学性及刊印、宣卷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其中有些观点较之前人的研究有所推进,比如学界通常认为宝卷源于唐代的变文,郑振铎、傅惜华等学者均持此观点,这一看法笼统来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放在宝卷发展演进史上进行观照,就很难讲得通,因为在唐代变文与明初宝卷之间“空白点长达宋金元三个朝代之久。不能否认两者之间有联系,但这只是从总体上来看,从谱系的角度承认其间有祖先和后裔的关系而已,很难看出变文对宝卷有直接的影响”①车锡伦、佟金铭以《宝卷的系统和变迁》为题,摘译该书宝卷序说部分的第二、三章,载《曲艺论坛》第3期(1997年9月)。。经过对文献的细致梳理,泽田瑞穗认为唐宋以来的科仪和忏法对宝卷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一观点将宝卷的起源及演进问题落到实处,且有文献证据,是很有说服力的。
宝卷提要部分共分五卷,另有别录及补遗,共收录作者本人及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仓田淳之助等公私藏书机构所藏208种宝卷,其中8种为海内孤本。对所收宝卷,介绍其题名、版本、故事梗概、品目等基本内容。有些作品后还有作者所写的备考。
宝卷丛考部分则收录作者所写七篇相关的研究文章。书后附偶《宝卷研究文献目录》及索引。《宝卷研究文献目录》分著录·提要、翻印、通论、专题及宗教史关系五个部分,收录作者当时所能见到的宝卷研究文献资料。从这份目录所列的研究著述来看,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学者发表有关宝卷的论文近30篇,其中有14篇为泽田瑞穗一人所写,占到总数的近一半,由此可见其宝卷研究在日本学界所占的分量。
对《宝卷研究》一书,日本学界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学人称该书“在宝卷研究史上是划时代的,它不但对以往的宝卷做了总结,同时也可以说给以后宝卷的研究开辟了道路”②相田洋《有关国会图书馆所藏的宝卷》,《东洋学报》第63卷第3-4期,中文译文载《世界宗教资料》1984年第3期。。
两部专书之外,泽田瑞穗宝卷方面的论文还有《中国佛教讲唱文学的生成》《孟姜女宝卷》《宝卷与佛教说话》《〈金瓶梅词话〉所引的宝卷》等。综上所述,泽田瑞穗对宝卷的研究侧重宝卷自身及其文学特性的研究,与同一时期吉冈义丰等人从宗教信仰角度的探讨不同,他们的研究形成了宝卷研究的两种范式。
三
前面重点介绍了泽田瑞穗的研究成果,在他之外,其他日本学者在宝卷整理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其中在宝卷的整理方面主要有如下一些成果:
1.吉冈义丰所藏宝卷的整理与刊布
吉冈义丰致力于中国道教文献的搜集与整理,藏有宝卷多种。在他整理刊行的宗教文献中,有不少属于宝卷,如《太上宗科仪》①载《宗教文化》第六辑,大正大学宗教文化研究室1946年刊行。、《弥勒地藏十王宝卷》②载《中国宗教思想史谈会报》第2号,1968年12月。、乾隆版《香山宝卷》③载吉冈义丰、苏远鸣编《道教研究》第四册,边境社1971年版。、同治版《香山宝卷》④载《中国宗教思想史谈会报》第3号,1971年4月。等。
其中《弥勒地藏十王宝卷》以光绪十一年刊本为底本进行整理,采取油印方式刊行,后有吉冈义丰所写《解说》;乾隆版《香山宝卷》采用影印方式刊行,前有吉冈义丰所写《乾隆版〈香山宝卷〉解说》;同治版《香山宝卷》以同治年间刊本为底本,采取油印方式刊行,在书后吉冈义丰所写《解说》中,将同治刊本与乾隆刊本进行详细比勘,并列出《异同对照表》。
2.早稻田大学中国古籍文化研究说唱文学研究班整理刊行的系列宝卷作品
该研究班整理刊行的宝卷多为泽田瑞穗的旧藏,目前已刊行《乌金宝卷》(2003年刊行)、《梅花戒宝卷》(2004年刊行)、《抢生死牌宝卷》(2005年刊行)三种,其中《乌金宝卷》以泽田瑞穗旧藏石印本为底本,《梅花戒宝卷》以波多野太郎所赠石印本为底本,《抢生死牌宝卷》以泽田瑞穗旧藏上海文元书局石印本为底本。三书有统一的体例,包括凡例、解题、故事梗概、作品整理及相关研究文章,其中对作品的整理包括三个部分,即作品的影印、整理与注释,并采取逐页影印、整理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⑤对已出三书注释存在的问题,黄仕忠撰文《早稻田大学整理本〈浙东宝卷三种〉正误》予以指正,见其《日本所藏中国戏曲文献研究》第280-287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3.矶部彰所编《清初刊教派系宝卷二种原典与解题》
该书由日本东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于2010年刊行,以影印方式收录《普覆周流五十三参宝卷》《姚秦三藏西天取经解论》两种宝卷。
4.上田望、施凯盛、林志英校注的《双英宝卷校注影印》⑥载《绍兴宝卷研究》之二附录,金泽大学2009年刊行。
该书内容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作品的校订,校订的内容包括文字的订正和词语的注释,后一部分为原作的影印版。卷首有上田望所写的题解,介绍相关情况。
5.金泽大学刊行的系列校注本
这批校注本包括汪平校注的《白蛇宝卷》⑦参见汪平校注的《白蛇宝卷》,金泽大学2011年刊行。、《目莲三世宝卷》⑧参见汪平校注的《目莲三世宝卷》,金泽大学2011年刊行。、《绘图玉蜻蜓宝卷》⑨参见汪平校注的《绘图玉蜻蜓宝卷》,金泽大学2011年刊行。、《赵氏五娘琵琶宝卷》⑩参见汪平校注的《赵氏五娘琵琶宝卷》,金泽大学2011年刊行。、《绘图珍珠塔宝卷全集》[11]参见汪平校注的《绘图珍珠塔宝卷全集》,金泽大学2011年刊行。、上田望所编的《苏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六种》[12]参见田望所编的《苏州大学图书馆蔵宝卷六种》,金泽大学人间社会研究所2012年刊行。。上述校注本除正文的校注外,还附收原书影印本,前有故事梗概及校勘记,体例较为完善。
6.朱火生所抄宝卷作品整理本
载佐藤仁史等所编《中国农村的民间艺能: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记录集2》一书,汲古书院2011年版。该书宝卷篇收录中国吴江地区宣卷艺人朱火生所抄宝卷9种,此外还有两种《猛将宝卷》,系日本学者搜集而来。
在宝卷的研究方面,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泽田瑞穗外,其他日本研究者的成果也很值得关注。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以将其分成如下几类:
一是对宝卷渊源流变、体制及具体作品的研究。
宝卷究竟起源于何时,其发展演进轨迹如何,这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因早期材料不多,研究者的看法也并不一致。酒井忠夫在《中国善书研究》一书中通过梳理已有的宝卷成果,对宝卷源流得出这样的认知:“从拥有古老起源的教说、佛教说话开始,逐渐创作出属于教说、说话系统的俗经、说话的文学作品等,而后又发展为明末清初的宝卷,他们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似乎也通过种种事例而得到证明。”
对明代的宝卷,他认为是从变文发展而来的,“唐宋时代已经广泛流传的通俗性变文、说经文,在明代依然流传,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演变成为宝卷”,这些宝卷“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混合了三教鼎分说和三教思想,以及被刊施流通”[6]。这一见解与泽田瑞穗有所不同,后者认为从变文到明代宝卷之间年代久远,缺少中间环节和直接的证据。对清代的宝卷,他认为在清政府的高压下,宝卷的内容出现了一些调整,那就是走向善书化。
对具体宝卷的研究也有不少,如山下一夫的《〈销释准提复生宝卷〉初探》一文对明代宝卷《销释准提复生宝卷》进行探讨。这部宝卷没有提及具体教派,虽然欧大年等学者已有初步的研究,但仍有问题没有解决。作者结合相关资料,从这部宝卷与明代准提信仰的关系入手进行梳理和辨析,提出该宝卷“是万历年间以后的东西”[7],它提到了准提咒和准提斋,明显受到明代准提信仰的影响,并与功过格的劝善形式结合起来。这样就理清了这部宝卷的主旨与内涵。相关论文还有小南一郎的《初期的宝卷——以销释金刚科仪为中心》①有关小南一郎研究宝卷的情况参见李永平、范夏苇《从小说到宝卷:小南一郎的俗文学研究路径》一文的介绍,载《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等。
二是对宝卷与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及文艺关系的探讨。
早期研究宝卷的日本学者如大渊慧真、吉冈义丰、大渊忍尔、窪德忠等多是从民间宗教、信仰的角度探讨宝卷,其关注对象在宗教类的经卷。相关论文如吉冈义丰的《近代中国宝卷流宗教的展开》《销释金刚科仪的成立——初期宝卷研究》、冢本善隆的《宝卷与近代中国宗教》等皆是从这一角度着眼。
相关论文还有田中一成的《元代佛典〈佛说目连救母经〉向〈目连宝卷〉与闽北目连戏的文学性演变》②文载《人文中国学报》第十九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吉川良和的《关于〈佛说目连救母经〉及〈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的成书年代》③该文中文译本载朱万曙、卞利主编《戏曲·民俗·徽文化论集》,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浅井纪《黄天道及其宝卷》④文载《东海大学纪要》文学部第67号,1997年。《九莲宝卷的成立》⑤文载《东海大学纪要》文学部第86号,2006年。、大冢秀高的《“先天元始土地宝卷”和“西游记”》、矶部彰的《明代教派宝卷的文学故事与清代故事系宝卷的关系——以西大乘教五部宝卷为例》、松家裕子的《〈太平宝卷〉的六种文本——兼论民间手抄本之价值》、二阶堂善弘的《宝卷资料之元帅神形象》⑥以上为中国宝卷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俗文学学会2014年会会议论文,详情参见王定勇、唐碧《中国宝卷研究的纵深化、多元化和国际化发展——中国宝卷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俗文学学会2014年会综述》,《民间文化论坛》2015年第1期。等。
其中田仲一成的《元代佛典〈佛说目连救母经〉向〈目连宝卷〉与闽北目连戏的文学性演变》一文探讨了《目连宝卷》在从元代佛典《佛说目连救母经》到闽北目连戏的文学性转变过程中的枢纽作用,一方面《目连宝卷》在情节、文字等方面明显承继《佛说目连救母经》,同时又朝世俗化、文学化方向演变;另一方面,《目连宝卷》又对莆田目连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该文最终的结论是:“东南沿海地区,宋元以来,文学和宗教之间有彼此依靠、相互浸透而发展的趋向,而福建商人利用海上交通开展地域贸易是其背景之一。”[8]作者是将《目连宝卷》放在宋元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宗教与文学互动的大背景下进行观照的,由此可见宝卷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对宝卷传播、接受特别是宝卷在当代中国生存状态的研究。
宝卷不同于早已消亡的变文、诸宫调等古代说唱形式,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至今仍在中国东南、西北等地区流传。那些活态的宣卷活动引起了不少日本研究者的关注,他们纷纷到中国特别是江南地区亲临实地进行田野调查,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⑦参见范夏苇《三位日本汉学家眼中的绍兴宣卷》(2020年7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文的介绍。。
其中规模较大、值得关注的是佐藤仁史、太田出等学者对中国江南主要是太湖流域进行的有关社会、信仰等方面的调查。调查从2004年持续到2010年,时间较长,成果较多,已先后出版《太湖流域社会的历史学研究——地方文献与现场调查的探讨》《中国农村的信仰与生活: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记录集》《中国农村的民间艺能: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记录集2》三部专书。其中《中国农村的民间艺能:太湖流域社会史口述记录集2》由汲古书院于2011年出版,是一部研究中国太湖流域宣卷的专著,其内容由解题论文篇、口述记录篇和宝卷篇三部分组成,后两部分为资料的整理,口述记录篇记录了十位吴江宣卷艺人有关宣卷的口述材料,宝卷篇整理了11种宝卷。解题论文篇为研究部分,收录4篇论文,包括藤野直子的《中国江南宣卷的演出状况》、绪方贤一的《关于吴江宣卷的文本——以朱火生的宝卷为中心》、佐藤仁史的《江南农村的宣卷与民俗和生活——着眼于艺人和顾客的关系》和太田出的《太湖流域渔民与刘猛将信仰——以宝卷、赞神歌为事例》,对太湖流域的宣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①有关该书的详细情况,参见朱小屏、张笑川《宣卷研究的新史料和新视野——〈中国农村的民间艺能〉》一文,载《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1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佐藤仁史还写有《当代江南农村的宣卷与民俗生活:以宣卷艺人的演出记录为中心》一文,系其在江苏吴江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写成。作者有感于近年来出现的民俗文化复兴,通过对宣卷活动的调查,探究其背后的根由。全文分宝卷的变迁、一位宣卷艺人的曲艺空间、从演出记录来看农村的民俗、宣卷活动的组织人和小结五部分。经过认真考察,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市镇对农村的娱乐圈和信仰圈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市镇与村落关系的转变;农村和市镇之间的脱离变得越来越明显。”②载冰上正、山下一夫编《地方戏曲和皮影戏——日本学者华人戏曲曲艺论文集》,博扬文化事业公司2018年版。
相关论文有矶部祐子的《地方戏曲的复兴及其意义——以莲花落、鹦哥班、宝卷的演出为论述中心》、小南一郎的《中国近世宗教文艺的特性——以宝卷(宣卷)为中心》、松家裕子的《绍兴民间的〈卖花宝卷〉版本》等。其中矶部祐子的《地方戏曲的复兴及其意义——以莲花落、鹦哥班、宝卷的演出为论述中心》一文即是其三次到浙江绍兴连续调查的结果。她一共考察了六场演出,其中有戏曲,也有莲花落、宝卷,目的在“弄清同一地区春、秋两季的演剧异同,即调查曾经是春天上演《祈福祭祀》与秋天上演《攘灾祭祀》在惯例上的差异,经过‘文革’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以便进一步明确民间演剧的上演与宗教关系的现状”③矶部祐子《地方戏曲的复兴及其意义——以莲花落、鹦哥班、宝卷的演出为论述中心》,《中国文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版。有关矶部祐子到中国田野调查的情况,参见谢涌涛的《她自扶桑来——记日本国富山大学矶部佑子教授》,《文化艺术研究》2007年第3期。。要了解这些情况,不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是不行的。《绍兴的宝卷——以〈三包宝卷〉为中心》一文也是其到绍兴调查的成果[9]。
对日本学界搜集、整理及研究宝卷的情况,陈安梅、董国炎《日本研究中国宝卷的进程与启迪》④载《图书馆杂志》,2016年第9期。、《中日宝卷研究历史状况及启迪》⑤载《四川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等文亦有介绍,可以参看。总的来看,经过日本学人近一个世纪的不断努力,无论是宝卷的收藏还是相关的整理、研究,都有着颇为丰富的积累,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今后的研究将在此基础上朝着精深的方向前进,会出现一些更有分量的研究著作,这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