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创意视阈下乡村旅游文创的设计价值及互动体验

2022-02-03施爱芹董海奇郭剑英

社会科学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创乡土旅游

施爱芹,董海奇,郭剑英

(1.南京林业大学 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37;2.南京林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3.江苏省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37)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不少乡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甚至被打造成风景优美、设备完善的旅游景区。依据每个乡村地区的文化风俗、自然资源、区位优势、政策规划等,形成了不同的乡村旅游定位,大致分为四大类:一是以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为主体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二是以休闲农庄、茶园、农家乐、农业教育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的乡村旅游;三是以乡村民俗、文化、民族风情为主的乡村旅游;四是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的康乐型乡村旅游。在这样一种发展态势的影响下,我国的乡村旅游逐步规模化和系统化,也逐渐开启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态势。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内在的精神文化诉求逐步显现和持续攀升,文化IP(以下简称IP)热潮到来。新时代的消费者需求日趋多元,更加重视在旅游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乡土文化互动体验。乡村旅游的原态产业链发展容积相对较小,在与文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产业逐步转型,其“运营方法、发展模式、产业结构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优化与升级,改变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原始特征和市场需求”。[1]因此不少地区开始重视将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创产业进行融合。在此发展阶段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因此,通过打造具有地域显性特征的文化IP形象对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IP创意的视角将乡村文化、自然资源、产业特色等与文创相结合,形成“IP+文创+乡土文化+互动体验”的乡村旅游特色产品,将推动乡村文旅特色化发展,从而形成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一、IP创意视阈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提档升级

(一)IP创意的集成创新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随着IP创意在旅游业的兴起引发了广泛探讨。IP全称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译为知识产权,最初被广泛应用在文学作品及其衍生物中。[2]文化IP具有独立识别性、广泛知名性和极强衍生性,它能够自带传播属性,以独特鲜明的形象吸引消费者,通过对其文化IP形象进行设计、开发、整合、联名等多种方式进行多维度价值延伸,具有持续生命力。正是因为IP形象具有超强的延展性和巨大的商业价值,2015年IP理念一经被引入旅游业,便成为了中国旅游行业的热点。不少景区纷纷推出属于自己特色形象的IP,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同质化问题严重的旅游文创市场。通过将文化IP和乡村旅游的文创产品相结合,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受众带来特色化的体验。这不仅解决了同质化的形象问题,也为形成属于旅游景区独有的文化特色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在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态势下,乡村旅游更需要一边粘连地方资源与文化,一边打通商业渠道的合力媒介,从而以个性化的形象与体验渠道形成在地化的魅力经济。而IP创意则以其独特的凝聚力、吸粉力和变现力征服市场,为乡村文旅融合提供优良的解决方案。将乡土文化元素或有关乡村旅游独特的元素借助IP的形式加以挖掘和表达,通过再创意与文化产品相结合开发属于自身独有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产业活力,也提供了乡村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日本的熊本县依靠打造的IP形象‘熊本熊’逆袭,在短短两年之内,使一个默默无闻财政水平处于全国中下游的熊本县,摇身一变带来了12亿美元的经济效益”。[3]“2011年,贯通日本九州地区的新干线即将开通,为了吸引游客在中途站熊本县下车游玩,熊本县政府打造了熊本熊这一吉祥物。开始在当地地铁站、食品、政府网站等地方印上熊本熊的印记,逐步打造主题商店、旅馆和旅游区,并持续开发和销售相关衍生产品,通过将熊本熊的形象免费授权给其他人形成广泛营销”。[3]这一IP创意的深化联动了整个产业链,极大地推动了熊本县的发展。我国苏州吴中区东山镇的西巷村野生的金钱蛙品种足足有61种,故被称之为“青蛙村”,文创团队挖掘出其独有的“青蛙特色”,以其为基础打造青蛙IP形象,走进青蛙村随处可见青蛙的身影,小河边、石头上、树林里,各种各样的青蛙雕塑和青蛙创意图画琳琅满目,让人仿佛置身于宫崎骏笔下的童话世界,形成以“青蛙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创意系统。青蛙村依托该村最具特点的自然资源及生态优势,聚力打造具有乡土气息及国际品质的乡村休闲旅游主题,通过“青蛙”主题文化创意的系统化、集成化开发使该村逐步迈入乡村旅游规范化、品牌化、特色化和全域化的发展轨道。在IP创意的视阈下,青蛙村通过发展创意农业和休闲旅游,使当地农民一年增收10多万元。由此可见,IP创意不仅满足人们文化与精神上面的高层次的需求,更有利于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特色主题与核心创意对促进乡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IP创意的个性魅力提高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需求也日益增多。同时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也日渐凸显,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现象难以解决。例如,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毗邻西安,地理优势明显,在文化传播方面由于著名小说《白鹿原》的广泛影响,该景区开业初曾火爆一时,但在投资35亿元巨资后经营惨淡继而关门歇业。其根本原因是目前西安周边的民俗村落、旅游古镇数量太多,明显供过于求,且景区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多数乡村旅游地区将发展精力放在了硬件提升方面,以打造优美的环境、漂亮的建筑、舒适的休闲设施等。但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不只是硬件设施的比拼,服务、创意、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其实更不能忽视,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4],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持久需增加自身的特色并以文化创意的方式实现再生。立足本土文化,打造个性化的核心产品,避免雷同。凝练当地的优势特色将其融入到乡村旅游当中,构建新型产品体系。[5]IP创意是最能直接表现乡土文化的窗口,通过二者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IP形象,以拟人化并带着乡土韵味的具体艺术形象与游客的关注度及兴趣发生紧密关联,通过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将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场景服务与游客的沉浸式体验相匹配,通过IP的独有魅力强化游客对乡村旅游场景的印象和认知,从而产生一定的好感及文化认同。IP形象的系统化推广与营销助力乡村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同时通过合理有效的文化创意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乡村文化资源进行了转换与再开发,形成特有的乡村文化特色,树立个性化的在地性品牌形象,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通道,增强了乡村旅游的软实力,形成当地特有的乡村旅游IP形象。由此,宣传和打造IP形象的个性魅力是提高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IP创意的再生转译激活乡土记忆和文化传承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乡土文化也是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所在。”[6]IP创意在后续的延展中可以结合当地乡土文化进行开发设计,深入挖掘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非遗传承等,将乡土文化与IP创意相结合,设计成各种可爱并充满文化特色的表情与动作,也可通过打造多个关联场景以实现IP形象的场域化,开发一系列具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文化创意产品和体验空间,让文创与游客之间通过IP形象的视听互动,激活特定的乡土记忆,实现在地性的文化传承,形成专属的地域文化价值。IP创意还可激发乡土文化的自觉意识:位于日本三重县青山镇的Mokumoku农场,之前只是拥有8000人的贫穷小山村,如今已发展成每年游客量超过50万人次的日本最富裕乡村之一。Mokumoku农场因拥有独特的伊贺猪品种,因此农场以伊贺猪IP为主题,让其IP形象融合农旅发展系统,从传统的一产和二产的主导产业深挖其专属资源,并发展创意农业,实现三产融合,将其产业的各环节与IP形象融通到旅游活动中,衍生出其相关联的文创旅游周边产品。由于该农场的目标群定位亲子游客,因此大到场景小到细节之处,包括园区产品、体验活动及餐饮美食等所有关联产品和空间均围绕着伊贺猪IP形象塑造。Mokumoku农场在亲子游的产业定位下以伊贺猪IP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以形象呆萌的主题创意最大程度地激发乡土文化与游客达成共鸣。[7]

乡村旅游环境与产品的开发,需寻找自身的独特之处,并能与游客产生共鸣,以“情感化设计”形成乡村文化叙事的场域空间,以温暖、亲近的叙事方式打动游客的心灵。乡村旅游涉及物质空间与场景感知,其本身更是一种地方文化的展示和体验空间。通过IP创意的系统化、集成化不但能将乡村文化转换为地域旅游符号,也是对优秀乡村文化的挽救与活态化保护,“有助于丰富旅游产品的形式和内容,也有助于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更有利于旅游者深刻认识和理解当地文化,提高旅游质量,进而形成地域文化认同”[8]。同时对塑造乡村民众的价值观和文化自豪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乡村旅游IP创意的设计价值

(一)打造拟人化特色形象,便于与游客情感化沟通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快速有效地吸引游客,已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首要任务。学会对外宣传是引流的重要手段,不少乡村旅游地区着力打造标识和宣传标语等实地宣传内容,期望通过标识和标语形成有力的宣传效应。但作为传统静态方式,抽象的标识符号和文字很难与游客之间形成更为情感化的感性连接通道,一般只能起到让游客简单认识的作用,很难触动游客心灵深处。而通过打造拟人化并具有叙事情节的乡村旅游吉祥物形象,会深化游客的直观感知印象。相对于文字和简单图形,更为具体的拟人化的IP形象在旅客的脑海信息中迅速被接收并反馈认知,IP形象的表情、动作、颜色、外形、动态特征、场景故事等更容易与游客产生共情,从而深入人心,这表明拟人化的IP形象在触发游客的情感共鸣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乡村旅游的宣传不再是冷冰冰的标识和标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或一系列充满活力和个性的IP形象,其叙事能力产生独有的在地性魅力更能让游客直观地了解与感受到该地区的乡土特色文化。

国内众多古镇实行的是商业化运营模式,追求高速经济发展,而忽略文化体验空间的塑造,从而导致不少古镇出现同质化严重、难以品牌化发展的现象。特别是江南地区的一些古镇,总是给游客似曾相识的同质化感觉,难以产生独有的文化体验。但苏州的木渎古镇却能在江南水乡之中脱颖而出,则是依靠以“皇家”文化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精心打造的黄六爷IP形象及其特色文化氛围。这种独有形象的差异化瞬间拉开了它和其他江南水乡古镇的体验差距,找到其独特的文化符号,从差异化发展的思路中提取其独特的文化基因打造IP形象。这一创意通过IP形象的天然亲和力量,以及以小见大的具象表意创新,为这一古镇再生出新鲜的现代化的文化生命力,将木渎文本之道通过这种更为人本位的方式形象化地传达给游客。

(二)强化游客认知体验,提高乡村旅游宣传的魅力指引

在乡村旅游宣传中,如果说品牌标识和标语是让人们了解和认知地域,那么IP形象就是决定人们产生游玩体验动力的源泉。由此即可看出IP形象魅力经济的重要性,其拟人化的感性形象在游客直观体验中成为旅客与旅游地之间情感共建的强纽带,由此深化了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在地感知和独有印象。其本质就是让游客与乡村之间“人-物质-自然-社会”的连接重新回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重塑彼此之间更为紧密的引力关系和信任关联,让乡村更有温度和人格魅力。“一般来说旅游市场在某一阶段内所拥有的游客量是相对一定的载体量,这些既定的游客流在一些相似的乡村内进行选择,由于旅游吉祥物具有易识别、强互动、易共鸣的特点,因而在乡村旅游宣传中将充满优势”。[9]IP创意形象与游客的生活或情感产生共鸣,成为了游客内心的投影,潜移默化中就更有意愿、更为主动地去把虚拟世界的物品变成个人生活的一种期待和象征,从而达到文化认同,并将其作为更有效、更亲密的传播载体。做好与游客的循环互动,合理利用IP创意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和营销,通过魅力形象指引强化游客认知的体验,将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文化价值观的温情传递。

(三)创造乡村文化产业链,引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IP形象不仅是乡村品牌系统中有着特殊意义的拟人化符号,同时也是可以借助于多种方式进行开发的文创产品系统的核心内容”。[9]乡村旅游IP形象的文创载体多样,小到首饰、文具、玩具、餐具、日用品、服装衣帽、农产品包装等,大到室内外装置、主题空间等;动静相宜,可采用动画制作短视频、表情包、动画短片等新媒体手段多方位展示和广泛营销。由此围绕IP主题创意开展主题文创系列产品、空间、项目及活动,拓展旅游项目的营收途径,创造更多乡村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回乡就业和人才引进,形成广泛的以旅游为中心的上下游乡村文化产业链。总而言之,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乡村文化产业链的IP形象塑造是引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它显著增强了乡村旅游的魅力经济,以一二三产融合提高了农村的产业竞争力。由此可见,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打造和完善乡村旅游IP创意以实现文化产业链的系统化构建。

三、IP创意与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的互动体验

(一)相互融合——文创与IP系统联动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和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旅游模式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IP市场持续扩大,传统的休闲娱乐旅游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体验需求,IP创意促成情感消费以满足游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在这样的需求转变态势下,旅游环境中的供给必须与之保持同步匹配。而代表旅游文化气息与精神魅力的IP和文化创意系统形成最有力的乡土文化叙事载体。乡土文创也是带动乡村旅游收入的主力军,是除景区门票以外的二次收入[10]。文创不仅丰富游客游览的体验性,更是乡村旅游文化输出的重要窗口,是对外宣传最具有特色的一张名片。文创与IP相互之间的联动,始终要以IP为核心形成乡村旅游特色文创产品。以IP为创意核心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文创品牌,首先将核心文化内容永远置于创意首位。要塑造具有独特个性魅力和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不仅需要完善的硬件旅游设施,更要具备吸引游客的文化内核。而每个乡村旅游地都可提炼出其独特的文化故事、自然资源、地域特点、民俗文化等进行现代再创意,充分挖掘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核与IP形象相互联动具有现实意义,为打造优质并属于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创奠定坚实的业态基础。

“优质IP的一源多用开发策略,可充分利用IP的全产业链渠道和带动能力,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11]文创产品开发的种类甚多,大致分七大类消费品:服装、家居装饰、玩具、食品、文具、出版物、电子产品。将IP创意形象与上述品类的文化创意相结合需在以下方面下功夫:其一,深度结合和创意性开发自身的文化内涵,以提取文化因子塑造独有IP形象。例如2019年春节前后,故宫推出了月销超6万件的“新春限量故宫福筒”,创意便源自于清代康熙开启的皇帝写“福”字赐给王公大臣的传统,这一IP形象显然以产品蕴含的文化寓意的生动性迅速打动了消费者。其二,IP形象赋予产品“人设”属性。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从帝后到侍卫再到御猫,无不在践行卖萌文化,给产品赋予“人设”,将“死物”转化为现代“活物”,这与主题乐园“吉祥物”的设置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三,开发实用性强的现代产品,摒闭曾经“文物复刻”的“大件”思维,突出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其四,紧抓消费者“消费主义先行”的消费心理,无论是故宫口红还是近期爆红的“猫爪杯”,都成功地将IP文创产品演变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群体认同感。因而,无论它们最终打动的是“猪猪女孩”还是“文艺青年”,对该主题文创产品来说,无疑实现了高境界的文化传递,并实现其商业价值。

(二)拓宽思路——加强文创的在地性乡土体验

随着当前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需要构建以IP形象为创意核心的文创产品系统,其最终目的是塑造和传播更具影响力的在地性乡土文化符号。2018年腾讯文创生态大会上,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提出“新文创”的概念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它要求“文化产品不光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形式,更要能给受众带来好的体验”[12]。IP创意通过具有亲切可爱的可感形象与主题场景有效增强了乡村旅游IP形象的影响力,在旅游过程中与游客产生共情,引发游客的消费热情。“因此在乡村旅游文创的设计与产品开发中,应拓宽思路以加强互动性和乡土体验方面的相关考虑,乡村旅游IP形象与居民、游客的互动主要通过旅游App、动态视频、交互H5、VR电影、互动人偶、表情包等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联动传播实现。”[13]静动互为转化的多样化展现模式提升了乡村旅游IP形象的灵动性和活力,体现了强大的空间和文化叙事功能,从而与游客深度互动、产生情感依恋与羁绊。将乡村旅游IP形象运用于周边产品形成系列化文创具有强力优势,将有效提高消费者产生品牌形象的认识度,通过认可和消费文创产品从而激发在地性的乡土文化认同。而各地在具体的旅游文创发展方面,乡村旅游品牌的文创设计和产品开发同质化严重,常局限于文具、旅游用品、生活用品类等小件商品。多数只是简单化地“搬来即用”,这是将IP形象直接运用在文创载体,而缺乏进一步的设计思考。如:文创与IP如何形成互动和情感交流?在与消费者的互动途径中,通过IP形象加强乡村旅游的乡土体验是乡村文创质变的重要一步。[14]例如,日本的白川乡合掌村,四面环山、水田纵横,素有“森林与溪流之国”的美称,为了防止积雪堆积,该村落外形酷似双掌合十,故而称之为合掌村。合掌村挖掘当地的民俗文化,让游客的乡土文化体验更加丰富,打造了“亮灯节”“浊酒节”等地域特色的节庆活动。以“浊酒节”为例,当地村民在巨大的酒盅前展开隆重的仪式,并开发了从祝词到乐器、假面舞会、化装游行等服装道具的一系列因活动而产生的文创产品。[7]在游客参与的过程中,通过这些文创与活动的亲密关联,可以深度体验到当地特色的文化氛围。除了为这些大型活动而设计的特色文创能让游客耳濡目染地体验到独有的乡土文化之外,在日常所见的小物件上进行创意应用也能展现出独特的IP效果和经济价值。例如雪糕文创,在2021年5月网络热搜榜上出现“兵马俑”文创雪糕。该创意一经出圈各地纷纷效仿,有的将标志性建筑做成文创雪糕,有的将自己的IP形象直接做成雪糕等等,这些文创雪糕第一时间便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形成热销,一时间各大平台的媒体宣传似乎被文创雪糕占据。这一网红文化创意案例的成功体现了文创产品在地性的互动体验价值和魅力经济的实现出发点。游客消费着具有文化感或与景区相关的雪糕,置身与此相关的景点之中,从而能够快速地沉浸在相应的氛围中,体会到这一景点的独有魅力。通过拍照打卡,游客直观、愉悦地表达对文创雪糕的喜爱之情和对乡村旅游地的场景认同,并将照片发在自己的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进行自媒体推广和宣传。文创雪糕此时不仅是作为物质性载体的雪糕,而已然成为了乡村旅游景区的特色文创产品和文化形象载体。在乡村旅游文创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则是加强文创的在地性乡土体验和情感呼应,这是每一位游客都渴望得到的实地体验,也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并实现魅力消费的制胜法宝。

(三)沉浸体验——文创系统与旅游项目集成多元

在体验经济时代,在物质消费已能轻易满足的情况下,人们迎来全新的旅游消费观。“体验”一词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一消费概念已然迅速崛起。游客在购买文创产品时除了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及功能以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人与物之间形成的情感交流与价值认同,从而产生一种更为生动的互动体验。在这一魅力指引的体验经济时代,只有深刻了解与分析消费者的不同层级需求,从体验消费的视角出发,通过文创产品的外形、故事、功能、文化等多方面的持续满足、引导和服务于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才能塑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形成旅游消费强有力的口碑效应。通过多样化的媒介传播提升文创产品的互动性和情感化设计,才能打造出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创产品,从而有力吸引和有效提升旅游文创消费经济。例如,近几年盲盒受到来自年轻人的追捧,河南博物馆由此受到启发开发并推出考古盲盒文创:盲盒内部的宝物随机出现,有青铜器、铜佛、玉器、刀币等,这些宝物并非真的古物,而是真实的仿制品或艺术衍生品。为了让挖宝体验更为逼真,该创意用泥土包裹宝物,盲盒中配上挖宝的工具,因而消费者可以亲手体验挖宝乐趣,从而将看起来相对乏味的考古发掘转变成有趣的探索过程。通过文创系统与旅游项目集成多元,开发出特色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与消费者产生互动体验,将吸引更多人通过文创产品进一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乡村旅游呈现多样化的形态,定位多元。例如田园农业旅游、农家乐旅游、乡镇旅游等等多种形式,[13]是主要以特色农产品及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为核心,开展乡村牧野游、农业游等主题活动,进而满足游客心理体验的旅游形态。当前,业界已关注到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仍过于注重物质性的观赏旅游项目,常忽视在地性文化根脉的植入和现代化的再设计及产品开发,更缺乏系统性和多元性的文化创意,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发展的内在动力匮乏。促进文化创意系统与乡村旅游中的项目集成发展,让游客从走进景区到离开都能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独有的乡村物质文化和非物文化,沉浸式的空间体验和文化体验形成消费,游客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感受着乡村的地域美景和特色服务,更能受到该地独有的旅游文化的感染。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游客们认同和青睐的沉浸式体验?一是围绕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提取地域文化基因,经过专业策划与文创设计进行集成性的一系列开发。在以自然资源为中心的主题文化创意中最大程度上保持曾经的乡村自然形态,将自然的建筑、水田、水路等等融入其中,形成游客的身临其境之感,形成真实且具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地。二是挖掘当地民俗文化打造节庆文化和旅游活动项目,让这一特色文创IP作为形象道具成为旅游动态或交互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文创通过旅游活动“活起来”。三是采用乡村旅游IP形象和文化系统完善旅游产业链,在相关的文化创意中既要保留村落的原始风貌,也需根据乡土特色建设商业街等要求有效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系统化布局其中每一店铺的设计布局、主题化装饰等,更需注重将独有的乡村IP形象融入其中,吸引游客拍照留念,催生文化体验和网红打卡地。将这一文化创意系统与IP结合的体系彻彻底底地全面落实在乡村旅游的“衣、食、住、购、娱”等旅游的各个环节之中,集成多元,从而形成沉浸式体验,通过文旅融合以引导乡村旅游项目的特色化发展。[15]

四、结语

乘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在IP创意视阈与体验经济发展的态势下,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乡村本土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等旅游资源,形成“IP+文创+乡土文化+互动体验”的开发模式,创造具有文化、传播和商业价值的乡村旅游特色文创产品,打造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和消费模式,促使游客能充分感受和认同特色乡村文化,通过集成多元的IP创意系统开发乡村旅游文创产品,让具有现代价值的乡土文化再生产品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以此创造和完善乡村文化产业链,通过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振兴,从而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和产业振兴。

猜你喜欢

文创乡土旅游
陶溪川文创街区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乡土中国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旅游
读《乡土中国》后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