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民为中心是百年党史的根本立场

2022-02-03楚向红

南方论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群众历史

楚向红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河南郑州 450018)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以来,成就辉煌,经验丰富,涵盖各个方面,而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深入学习党史,就是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继承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推进人民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奋斗之路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一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过了一条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之路。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之下,中国社会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带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的奇耻大辱进入了20世纪。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把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十四年抗战,英勇壮烈,中国人民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不仅彻底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有力地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觉醒、大团结,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磅礴力量。解放战争,摧枯拉朽,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苦难历史,走上了当家作主的新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不移地开辟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道路。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漫步乡镇,美丽乡村现代化楼房宅院随处可见,电视、电脑、空调、手机、摩托、轿车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交通通信等得到了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现在提高到77.3岁;钢产量从“每人不够打一把菜刀”到连续多年世界第一;经济总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679亿元增长到突破100万亿人民币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中国经济成就在世界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过了一条开天辟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奋斗之路,取得了令每一个中国儿女都为之骄傲、为之自豪的辉煌业绩,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拥有了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拥有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巨大力量。

人民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力量,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历史反复证明: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可以创造出任何让世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下,革命力量遭受重创。危难时刻,革命群众义无反顾,鼎力相助。根据不完全统计,当时13个苏区县约有240万人,其中青壮年50万人,先后扩红参军33万人,支前60余万人,牺牲20余万人(有姓名者10.8万人);长征途中,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1名兴国战士倒下;瑞金人口约24万,共有11万人参军参战,牺牲5万多人(有姓名者17166人);1932至1934年间,革命群众认购了68万元公债,借出25万担谷子,其中41.5万元公债和所有粮食为无偿奉献。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革命力量经受住了敌人围追堵截等重重考验,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由最初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了“燎原之势”。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12日三大战役期间,我方支前的民工近900万,出动大小车辆100多万辆,仅运送的粮食就达到8.5亿斤。在淮海战役中,先后参战的人民解放军约60万人,约543万的民工参与、支持,其中随军行动的民工超过80万人,大小车辆80万辆,转运伤员11万人,送达前线粮食5.7亿斤,弹药物资330万吨,最终共同战胜了80多万的国民党部队。也正是因为如此,时任华中野战军副司令、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陈毅同志,曾经饱含深情地指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样的典型例子在我们党历史上数不胜数。

事实胜于雄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和人民的事业才会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三、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沧桑,把全面小康的里程碑树在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创造了世界惊叹、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我们用一百年时间赋予了人类现代化最鲜明的中国特色。

1979年12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用“小康”一词描述中国的发展愿景:“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现代化概念,不是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小康由此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路标。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小康”的拓展中不断提升,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之花结出了令人振奋的丰硕果实。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这一掷地有声的表态,向全国人民作出了郑重承诺,向全世界作出了庄严承诺。当时,我国贫困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2%,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难啃的硬骨头。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农村环境等问题已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严重地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成了全党上下的共同心声和一致行动,凝聚出了打赢攻坚战、总体战的磅礴力量。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1800多名党员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呕心沥血、奋勇直前,终于完成了一项人类历史上无出其右的伟大功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这意味着我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极大缩小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越来越坚实。这在世界上只有我们党和国家才能做到,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正是凭借这种优势,让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之不易,这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是一部气壮山河、光耀千秋的辉煌史诗。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建党精神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至上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下,一百年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表现的实际行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恪守的坚定信念。

四、以人民为中心,我们党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志在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的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人交出一份优异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已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今后,我们依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今天的中国不仅要坚定不移地“做大蛋糕”,更要圆满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分好蛋糕”,不断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中国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重大转变。

面向未来,我们要务必牢记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我们只有切实把这一奋斗目标融化在脑海里,渗透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才能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才能始终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真正做到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面向未来,我们要务必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推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决定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群众,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我们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力量,才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面向未来,我们要务必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人民群众对切身利益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最重要动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归根到底,就是要用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高品质的发展成果、过上高品质的幸福生活。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更是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的根本遵循、行动的重要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恪守人民立场,用一心为民的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来观察时代、认清形势、指导工作,从中找方向、找方法、找动力,让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结出累累硕果。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群众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