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特征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2022-01-27杨富茂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定向医学生因子

杨富茂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 大理 671000)

国家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是我国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顺应基层医疗卫生发展的产物,2010年该政策实施以来,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了众多定向本科医学生。《云南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意见》(云教高〔2016〕61号)、云南省《关于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工作的通知》(云卫科教〔2020〕2号)等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免费医学生履约管理及违约记录事项。但随着2018年首批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本科生(以下简称定向医学生)结束规培返回签约地工作,基层履职过程中问题依然不断涌现,疫情以来全民抗疫,定向医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如何适应疫情影响下的医学生专业认同转变,仍然是定向医学生培养、使用的关键问题。

定向医学生群体作为一种政策性身份[1],良好的身份认同是其专业发展的前提,是专业质量的核心[2]。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的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3]。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认同是其身份认同的基础,是提高其未来基层履职能力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专业认同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接纳能力,高专业认同能促进定向医学生投身医疗卫生事业,与培养定向医学生的初衷完全匹配。同时,全科医生培养过程是建立专业认同的过程,期间既要重视教学培养,还要强调“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社会适应力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学生融入培养过程。因此,定向医学生作为特殊的医学生群体,在新形势下,对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现状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专业认同和社会适应力的关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云南省某地方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定向医学生(在校五年制本科全科医学)进行调查,对该校2017级-2020级定向医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以线上问卷形式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62份,删除无效问卷12份,有效问卷55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67%。

1.2 研究工具

采用秦攀博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量表进行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情况采集, 该量表由24个题条,其中前23个题条包括四个主要因子(适切性、认知性、行为性、情感性),第24个题条为主观感受题,以上均由程度性选择题组成。适切性因子的4个题条代表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认知性因子5个题条,为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行为性6个题条呈现专业行为表现;情感性因子代表对专业的喜好,由8个题条组成。此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6,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效标效度[4]。

定向医学本科生社会适应力调查在采用方从慧所编制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调查问卷》基础上,针对调查对象进行了优化。问卷内容涉及五个维度:学习适应(6个题条)、环境适应(5个题条)、未来适应(5个题条)、心理适应(4个题条)和人际适应(3个题条),共计23个题条,均是程度性选择题。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0,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2]。

上述两个量表都采用 Likert 5级评分量表,即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确定、基本符合、完全符合,计分范围为1~5分,其中部分题条为反向计分。问卷总分各自为23个题条得分和,分数区间为23~115分。量表总均分为总分÷23,各维度均分为该维度题条总分÷该维度题条数。平均分范围为1~5分。分数越高,表明社会适应力越强、专业认可程度越高。

1.3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550份有效样本中,男生204人(37.09%),女生346人(62.91%);大一(2020级)114人(20.73%),大二(2019级)137人(24.91%),大三(2018级)164人(29.81%),大四(2017级)135人(24.55%);非独生子女学生499人(90.73%),学生干部167人(30.36%),非学生干部383人(69.64%);自主选择专业425人(77.27%),父母和他人意愿选择专业122人(22.18%);393人认为所学专业是热门专业(71.45%),27.82%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学为一般专业;认为在校内本专业学习条件较好384人,一般160人,分别占69.82%和29.09%;调查对象中在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占11.09%,中等占67.46%,较差占21.45%,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认同评分比较

2.2 综合性地方大学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评分

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如表2,综合性地方大学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评分总均分为(3.68 ±0.57),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高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平均分3.34[3]。具体因子表现上,因子平均得分都高于中等临界值,依次为认知性(3.80±0.64)>适切性(3.75±0.60)>行为性(3.74±0.62)>情感性(3.52±0.64);从各标准差数值来看,专业认同总均分分布更集中,适切性、认知性、行为性、情感性四个因子数据密集程度相当。可见,所调查定向医学生比较了解专业基本情况,认为本专业与自身有一定匹配性,有一定积极的专业行为表现,但在对专业的喜好上评分最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体上看,综合性地方大学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评分处于中等水平。

表2 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均分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评分比较

由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和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学生干部、自主选择专业、认为本专业为“热门专业”、专业学习条件“较好”、在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专业认同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讨论不同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定向医学的专业认同状况,如表2所示:女生专业认同总评分显著高于男生(P=0.035),为(85.57±12.35);学生干部专业认同总评分为(86.75±11.46),当显著性水平为0.05,学生干部的专业认同总分与非学生干部存在显著差异。

高考志愿为“自主选择”的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总分为(85.90±12.24),高于其他志愿选择因素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是“热门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总分为(85.98±12.05),高于认为“一般专业”(81.79±14.15)和“冷门专业”(61.00±26.87)的学生;自觉本专业在校内学习条件“较好”学生的专业认同评分(86.59±11.80)高于觉得条件“一般”(80.63±13.87)和“较差”(80.63±13.87)的学生;在班级中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专业认同总分更高,为87.51±13.91,成绩“中等”学生次之(85.65±12.41),成绩较差的学生评分最低。

经方差齐性检验,不同志愿选择、专业前景、专业学习条件下专业认同度方差不相同,遂采用Welch检验来判断不同控制变量同情况对应的专业认同是否有差异。由表1可见,不同志愿选择(WelchF=9.203,F=0.019)、专业前景(WelchF=6.310,F=0.023)、专业学习条件(WelchF=12.132,F=0.001)定向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Games-Howell检验进行多重比较,进一步分析具体差异来源。志愿选择上由“自主选择”到“父母或他人意愿”的专业认同得分增加4.557(95%CI:1.434~7.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专业前景认知上,认为本专业为“一般专业”到“热门专业”的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评分增加4.194,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对在本校本专业学习条件的评价上,由“一般”组到“较好”组的专业认同得分增加1.2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由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学习成绩与专业认同度显著相关(F=10.443,P<0.001),采用Tukey-Kramer进行多重检验发现,从成绩较差到中等,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得分增加5.672(95%CI:2.482~8.862),在0.05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绩较差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得分到成绩较好得分增加7.534(95%CI:2.773~12.294),在0.05水平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述分析说明,在班级内不同成绩定向医学生的专业认同差异主要存在于较差的学生和中等、较好学生之间。

2.4 综合性地方大学定向医学生社会适应评分

学界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有不同的界定,基于研究侧重点,此处认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是“大学生对社会要求和变化了的学习方式、人际关系、外部环境等做出反应,并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地进行心理和行为调整,以便顺利、完满地完成学业,并为将来走进社会创造最佳的准备状态[5]。”本次调查中综合性地方大学定向医学生社会适应评分为(3.49±0.44),处于中等临界值以上;具体维度上来说,各维度因子平均分从大到小排序为:心理适应(3.62±0.54)>未来适应(3.55±0.65)>环境适应(3.54±0.56)>学习适应(3.41±0.54)>人际适应维度(3.32±0.66)。具体评分数值上,人际适应、未来适应最低平均分为1分,学习适应最低平均分为1.67分,环境适应、心理适应最低平均为2分,见表3。

2.5 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分析

运用550份有效调查样本数据,将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总评分与定向医学生社会适应力总评分及各维度总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符合正态分布,并且不存在异常值。如表4所示,分析结果表明:专业认同与社会适应的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拒绝原假设,选择备择假设,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与社会适应存在强度的正相关关系(r=0.722,P<0.001);其中,适切性(r=0.635)、认知性(r=0.602)、行为性(r=0.665)、情感性(r=0.690)专业认同因子与社会适应总分存在强正相关关系。

表3 定向医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均分

具体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①适切性专业认同因子与学习适应(r=0.639)、未来适应(r=0.643)呈强度的正相关,与心理适应(r=0.340)、人际适应(r=0.354)中度正相关,与环境适应(r=0.288)弱正相关。

②认知性专业认同因子与学习适应(r=0.606)、未来适应(r=0.585)呈强度的正相关,与心理适应(r=0.378)中度正相关,与环境适应(r=0.297)、人际适应(r=0.279)弱正相关。

③行为性专业认同因子与未来适应(r=0.681)、学习适应(r=0.652)呈强度的正相关关系,与心理适应(r=0.393)、人际适应(r=0.346)、环境适应(r=0.300)为中度正相关关系。

④情感性专业认同因子与学习适应(r=0.738)、未来适应(r=0.728)呈强度的正相关,与人际适应(r=0.412)、心理适应(r=0.361)中度正相关,与环境适应(r=0.215)弱正相关。

表4 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与社会适应的相关性分析

2.6 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度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总评分为因变量,将性别、是否学生干部、是否自主选择志愿、专业前景认知、专业学习条件认知、在班级中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总评分作为自变量,以逐步筛选策略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经验证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观测值间相互独立(Durbin-Watson检验值为1.852),无异常值、满足方差齐性和残差正态分布;VIF<10且接近1,容忍度都大于0.1,无多重共线性。

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4,545) = 158.088(P<0.001),调整R2=0.534,纳入模型的4个自变量对专业认同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社会适应总分、是否自主选择志愿、专业学习条件认知和性别四个变量对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情况模型可以解释53.4%的变异量。可得方程Y =10.294+0.890X1+2.509X2+2.2481X3-1.850X4。其中,是否自主选择志愿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最大,见表5。

表5 专业认同度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知,社会适应总分、是否自主选择志愿、专业学习条件认知及性别对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有显著影响,其中社会适应总分、是否自主选择志愿、专业学习条件认知对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这三个变量做得越好定向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越高;性别变量对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有负向预测作用,即定向医学生中女生的专业认同评分高于男生。

3 讨论

3.1 综合性地方大学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度中等偏高

研究结果显示,云南省某综合性地方大学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度总均分为(3.68±0.57),高于吉金山等所做陕西省地方综合性院校订单定向医学生(3.61±0.49分)[6]、研究河南省前三届(3.520±0.589)[7]和蚌埠医学院(3.38±0.59)[8]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的平均得分,略低于山东省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的得分(3.69±0.64)[9]。分析可知,专业认同四个主要因子评分由大到小依次为认知性>适切性>行为性>情感性,与李杰、张廷建、于奇等对各省医学院校定向医学生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在李杰、刘洋等的研究中适切性是学生评分最高的项目,认知性评分最低[6];于奇,杜恩情,毕玉等分析指出山东省首届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的情感因子评分最高,适切性最低[8];但结果与吉金山等对地方院校研究结果(认知性>适切性>情感性>行为性)相当。这可能与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政策的落实推进有关,自2010年政策实施以来各省陆续出台推进实施办法,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基层委培单位改善基层服务、管理办法,2017级-2020级定向医学生面对的政策落实现状更稳定、更完善,在报考之初即对专业和自身匹配度有了充分的衡量。由于入学就确定了未来职业,学生在其在学业过程中主观喜好对学业选择影响不大,学生更关注专业发展,这就需要对专业的了解更明晰、理清专业与自身的匹配性,从而聚焦问题,提升专业融入度。

不同性别定向医学生整体专业认同差异明显,同于奇等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与黄婷[10]、吉金山[7]等调查结果略有差异。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性别变量对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总体有负向预测作用,即定向医学生中女生的专业认同评分高于男生,在相同水平的社会适应、志愿选择和专业条件认知情况下女生的专业认同总评分均值比男生高1.850分。这可能与调查区域有关,前述学者调查区域涉及陕西、江西地区,本调查涉及云南省农村免费医学生。随着社会进步,女性的职业发展得到充分肯定,医生行业社会认可度高,女生对基层医务就业岗位更珍惜,更吃苦耐劳,期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学生干部的专业认同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学生干部接触到更多人才培养事务、普遍与教师关系更密切,能从课堂之外获取教学信息,榜样的自我约束也要求学生干部投入更多精力到专业上。自主选择专业、认为专业学习条件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专业认同显著高于其他学生,专业选择方式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最大。自主选择专业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兴趣带动积极性;认为拥有较好的专业学习条件、专业发展前景和本身学习较好,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自信心,增强行为的能动性。

3.2 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综合性地方大学定向医学生社会适应力中等偏上,本次调查中综合性地方大学定向医学生社会适应评分为3.49,略高于国内普通大学生社会适应总均分3.45[11]。研究结果显示,定向医学生专业认同及其四个因子均与社会适应存在强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定向医学生与学习适应、未来适应、心理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越强,其专业认同的适切性、认知性、行为性和情感性越高,与预期研究假设一致。社会适应力强的学生,能积极适应学习生活环境、角色转换,能主动应对培养中的各类挑战,抗压能力强,心理状态更平稳;专业认同度高的学生,学习热情高,积极性强,专业思想稳定,能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学习中,具备一定的探索性学习欲望。综合来说,专业认同和社会适应是能够彼此促进、相互影响的一组要素。

综合来说,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专业认同水平与其学习状态、未来基层履职能力密切相关,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综合性地方大学临床定向医学生培养中建议做好以下方面的引导:一是优化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价值引领。医学生培养课程理论性强,学生专业学习热情高,要牢牢握紧教学课堂阵地,实实在在落实“以课程思政为中心,日常活动教育常辅助”的教育模式,避免僵化宣讲,将医学人文、医学案例、生命教育、责任教育等形成模块“思政源”,在理论学习中生动注入;同时配合体系化活动延展,让课堂上听到的知识性教育实践于事务中。二是形成异化培养网格,关注学生性别差异。调查显示,女生专业认同显著区别于男生,且男生认同度更低。培养中论证课程属性,在日常教学基础上,建立性别化小课,针对群体特征开展焦点教育。三是生涯规划常态化,现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一门单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课程获得感低。定向医学生职业生涯路径比较清晰,但学生存在个人“提升”性迷茫。从大一开始制定常态化生涯指导,从大一新生适应、大二学习浸入、大三临床适应、大四学业提升、大五实习挑战及未来学业提升等时间节点出发,将职业生涯指导划小单元,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

猜你喜欢

定向医学生因子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定向运动的迁移价值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