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2022-01-25丁才林
丁才林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泰州 225400)
0 引言
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以学生自建合作学习小组为手段,深入开展专业课程内容的教与学,不仅能增强班级团队的学习动力,引爆学生的动手实践热情,还能激发学生的尝新精神,填补学生专业需求空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间接助推学生就业率。然而,经过两年教学,课题组却发现,项目教学下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并不尽人意。对此,课题组采用实地调研法进行了问题梳理。
1 项目教学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调查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是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授课。考虑到学生学业水平有所差异,该课程同步启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截至2020年10月底,该课程项目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应用2年,具有一定的调研价值。因此,课题组以该课程为例,以本校18届、19届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专业的200余位学生为对象,全面开展了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以及面对面访谈,并得到如表1、表2、表3所示结果。
表1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学生学习兴趣变化状况
表2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学生任务分配方式
表3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效果评价
实地调研发现,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开展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使学生掌握钳工操作技能。然而,调研数据也显示,仍存在部分学生不受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影响,甚至于学习热情相对以往有所降低。面对面访谈这些学生,发现其基本认可此学习方式对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师生关系改善的促进作用,但实际参与时却经常感到格格不入。
实地调研发现,小组合作学习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内容时,大部分合作小组都倾向于先共同讨论,再查找资料以落实任务目标,或细分任务板块,再按能力优势分配板块任务,最后汇总完成总任务。这种任务分配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小组成员专业能力优势,使各成员间取长补短,逐步实现个人和团队能力成长。但同时,仍有部分小组采取独立完成任务,或先随意分配任务,再汇总结果的方式,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变质为“个人+个人=小组”,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实地调研发现,47%学生认为,相比以往的教学策略,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习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内容更能使之快速掌握专业理论与技能,教学效果更佳;29.8%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下课程学习效果并无多大变化;23.2%学生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差于以往教学策略,较难激活其学习热情,不愿参与学习。
2 学习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针对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教学下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对学生、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此方式应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2.1 教师层面
2.1.1 教学设计考虑不充分
通过访谈学生,发现教师教学设计考虑不充分是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性弱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教师不善于把握分组时机、未采取合适的分组方法,不注重检测分组学习的效果并做相应调整等。例如,在带领学生参观工厂车间钳工工作区时,教师仅向学生逐一介绍钳台、台虎钳、砂轮机和台钻等设备,而不曾简要说明其具体功能;在讲解锯削工艺时,仅向学生出示各类型锯弓与锯条,要求学生翻阅教材,说明不同工具的功能与作用,而不曾及时把握时机,让学生依照教师所示范的锯削操作,分组合作尝试锯削操作,导致学生技能认知仅停留在教师讲解层面。例如部分教师虽有引导学生体验推出、拉回锯弓,但却不曾及时分组,让学生相互合作,引入锯削原理、锯齿几何角度等理论以更深刻地感知所得技能。再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其结合锯削理论学习锯削实践操作技能以后,不曾引入钳工工作要求,或自行设计考核标准以检测学生分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调整和改进[1]。
2.1.2 教师指导能力不足
通过访谈,发现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教师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指导能力以及掌控能力也会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教师过分重视理论授课,而不注重加强技能实训教学,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相反,若教师积极践行理论与实践互通原则,且授课过程非常注重与现场实物结合,则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下,学生的认知结构、任务完成方式都将有所改变。部分学生甚至会因此养成遵守车间生产纪律的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更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应用型人才。
能耗强度与长三角城市群居民生活用电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耗强度每增加1%,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量增加0.222%。这表明,珠三角城市群能源技术水平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低效率的能源技术使得城镇居民生活电力消费总量快速增长。但是,能耗强度对京津冀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的影响不显著,说明能源强度并非是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电力消费的重要因素。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京津冀、珠三角地区较为显著地改善和推广了电力节能标准和技术,提升了电力能源消费效率,使得城镇居民生活用电未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
2.1.3 教师管理能力不足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需要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也需要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过程掌控能力,教师应从教学型教师走向既会教学又会管理的教师。从项目的设计开始,就要应用管理的理念,小组合作的资源有哪些?小组合作的关键要素有哪些?各资源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分配?各关键要素要注意哪些节点事项?关注过程并关注结果。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来源于过程控制,教师应该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评价及项目改进等方面着手,思考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失败的隐患,提前预防,在过程中关注细节,关注全体学生动态,关注过程,通过增强管理,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实施。
对于项目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是要采用有价值有意义的项目实施引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要实施学生价值回归。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参与团队的乐趣,否则,最终小组学习只会变成个别组长的事情;三是要通过展示及评价,进一步提升学生成就感,凝聚学生参与项目的信心。
2.2 学生层面
通过访谈18级、19级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会对其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初中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不当、求知欲不强的学生,因其自身条件弱势,思维方式固化,对专业学习丧失信心,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难融入团队内,技能学习热情也较低。加上钳工对学生基本功训练要求高,而基本功训练重复且枯燥,难免会使学生感到不耐烦。
中职生的低学业水平决定了其无法快速适应项目教学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例如,长方体加工项目在指导学生识读长方体加工零件图、量具使用方式、加工工艺、画线加工方法、锉削加工方法、工件检验方式后,钳工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长方体加工工作页。但是,大部分中职生的理论知识基础都不牢固,较难在学习以上内容后,迅速与组员合作编写理论与实践互为衔接的工作页。加上教师没有适时提供指导,其合作学习产生自卑感,难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项目任务,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
3 项目教学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通过调研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项目教学下小组合作学习状况,可知此方式的应用效果不尽人意,教师层面、学生层面的影响因素较多。对此,尝试从应用条件、操作方式、成效评价等方面重新改进[2]。
3.1 调研应用条件
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开展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时,需先梳理教师能力要求、学生学习基础状况,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
首先,教师能力方面,应要求教师精通划线、錾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套丝、锉配、刮削、研磨、矫正和弯形、铆焊、焊接、设备维修、基本测量等各方面技能与应用,以便为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各板块内容提供工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支持,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若教师能力不足,应当督促其积极进行进修,不断自我提升。
其次,学生学习基础方面,课程教师需通过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水平、认知图式现状等,掌握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再依据“组间异质、组内同质、优势互补”原则对学生分组,使学生在明晰自身任务的基础上,清楚地知道“我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进而有效推动组内有序交流,高效合作,按期完成项目教学任务。只有教师能力到位,学生学习能力互补,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推进,项目教学任务才能更高效地完成。
3.2 应用多种操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操作过程极大地影响到应用效果。因此,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授课时,要注重及时把握分组时机,采用合适的分组方法,合理分配合作任务,重视学生专业理论与技能指导等。建议授课教师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熟悉课程教材,依照教材单元规划,将课程内容细分成多个模块,例如,钳工入门模块、量具与公差模块、锉削理论与技能模块、划线模块、锯削与锉削模块、孔加工模块、刮削模块、装配模块、锉配模块、复合作业模块等。
其次,分析每个模块的任务要点,明确理论与基本技能应掌握的程度,理清对学生特质的需求,再针对性组合学生,例如,将理论理解力较强的学生与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联合起来形成小组,共同落实锉削理论与基本技能教学任务;将理论知识较扎实的学生与喜爱动手创新的学生联合起来,共同执行錾口锤子复合作业等。
最后,提供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例如,共同讨论、查找材料并践行技能;共同讨论,按组员所长分配板块任务,再合并形成最终结果;组内协商,组员自行挑选任务,最后汇总结果;教师安排任务,组长下达,组员执行,再汇总形成结果。多方法选择,更利于学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3.3 定期评价合作学习成效
任课教师是否定期检测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效率。因此,以项目教学模式为主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手段开展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定期检测和评价[3]。对此,建议教师采取以下方式。首先,依据钳工生产过程、生产环境要求、生产安全规定等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对学生信息收集、整理、应用、实践能力等进行评价,逐步形成符合本班实际的完整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针对合作学习内容差异选择不同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多媒体理论成果评价、实物展示成果评价、实操状况评价等,从而充分明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需求、态度、能力等,及时对不适应的状况作出调整。最后,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成效评价进行赏罚,对被安排任务却不执行、抄袭他人成果等的小组进行惩罚,对表现优异,特别是有创新成果的小组进行奖励,进而促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4 结语
工艺是利用各种生产工具对原材料或半成品按照设计预期的产品要求进行加工及处理的方法和过程。工艺也是职业学校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领,采用小组合作方式,采用项目教学驱动学生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既要从系统上改进存在问题,也要从细节处改进存在问题。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