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2022-01-24张玲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冷链物流

张玲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促使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产品流通呈现出规模大、距离远、淡季反季节销售等特点,这就要求农产品物流服务的规模和效率要不断提升。同时,随着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水平及能力的提高,不仅使得农产品在新鲜、营养及多样化方面接受挑战,而且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居民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的情况下,防止“物传人”的现象就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要严格执行相关防控措施,进行严格把关。

随着现代技术如“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效监管得到实现,同时也改变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物流模式。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其营养成分,保护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就离不开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不仅可以实现农民收入增长,同时还能够监控食品安全,进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一、“互联网+”时代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目的不是使储存农产品的温度越低越好,而是针对不同的农产品选择合适的温度从而保证农产品的鲜度和质量。因此,我们可以把农产品冷链物流理解为“农产品温控物流”(图1)。“互联网+”在农产品产业链全程追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可以形成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从而实现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加工企业、消费者整体利益,使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进而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图1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念模型

(一)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是“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发展必然趋势

随着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及新兴的购物形式,大部分消费者已经接受了网络购买农产品的模式,农产品销量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安徽省农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而由于农产品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的特殊性,传统的物流方式会导致大量农产品得不到冷藏而损坏严重,致使成本过高,且产品的质量也难以保障,亟须有相关的安全监管体系。而具有及时、双向沟通、跨越等特点的“互联网+”技术就成为建立互联共享、全程追溯、监测评估安全监控体系的不二选择,也是完善食品安全机制、建立稳定的市场秩序,进而实现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技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效监管提供机遇

当前,安徽省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由追求速度、产量、产品向追求效益、质量、品质、服务、品牌方向转变,同时也使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物流模式等发生了新的变革,给传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新挑战。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信息技术不断地突破,为实现农产品信息透明化、管理高效化提供途径,从而切实保障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农产品全程追溯能够助推质量安全监管

全程追溯能够保障农产品在产地进行预冷保鲜,在中间运输环节可以进行全程温度控制,在配送环节能够实现冷链配送,在此基础上,建立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不仅是保障农产品品质的有效手段,还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保证。建立和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系统,能够提供透明的农产品信息,从而实现规范有序的农产品市场,进而推动农产品更加高效的安全监管。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不健全

在冷链物流行业中,运输装卸环节起着关键作用。近几年,我国冷链物流水平整体情况虽然有所提高,但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现代化物流设施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需求量日益增加,其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表1)。安徽省目前并未实现农产品全程冷链运输,这会导致农产品腐烂率和损坏率大大提升,使得农民收入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权益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不完善及冷链物流运输车辆的缺乏,使生鲜农产品物流不能实现全过程冷链存储和运输,也就不能保障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与新鲜度,导致生鲜农产品损耗很大。

表1 2017—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及预测(单位:亿吨)

储存管理环节是指生鲜农产品通过物流,将符合标准的产品放入特定温度的仓库并定期维护的过程。安徽省冷库规模较小,且人均冷库容量只达到12kg左右。同时,冷链物流中心分布不合理,不能给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提供全程低温保障。很多冷库设计不够合理高效且控制系统不到位,使生鲜产品长时间的保存和库内间的运输存在很多问题。

(二)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运营环节主要是由生产者、经销商和消费者在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收集、发送和处理生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供需、价格、事故、售后反馈等信息的过程。信息不对称或不及时,对生鲜农产品销售运输将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同时,安徽省关于推进“电商安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会逐步增加农产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销售的逐渐深入,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但同时也会出现虚假信息,使得处理信息的难度加大。冷链物流体系在信息运营环节,对提高效率和辨别真伪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很多农民对信息接收能力和应用能力不高,冷链物流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投入较少,信息平台建设不足,信息技术运用不够广泛。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标准不完善

目前,全国各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和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章程和质量标准,同时也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是,由于各省情况不一样,制定出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标准不统一,导致农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追溯。以安徽省为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技术应用还不成熟,区块链技术和5G技术在溯源系统中的应用还在摸索中。然而,这些技术手段研发成本较高,普遍推广较难,一定程度上影响溯源体系的建设和普及应用。目前,在录入农产品溯源信息数据及跟踪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生产、运输、配送及流通加工等企业的自我约束与自觉自律,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等强制性措施,从而导致采集信息困难大,进而影响农产品质量溯源的质量。

三、“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

(一)利用大数据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模式

“互联网+”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行业,能够实现“1+1>2”的经济效益,利用大数据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系统,能够形成一个相互交织的多渠道网络,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发展,其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尤其在信息数据管理中展现出巨大优势。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从农产品的基本信息、流通、销售等方面,实现全程可追踪、信息可查询的目标,这也要求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及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参与其中。首先,利用大数据技术记录农产品生产者购买农资渠道,政府建立实名采购体制。其次,利用大数据衔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溯源系统和农资监管系统,实现信息共通,保障农资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模式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源头信息监管,进行有效核对,也完善了农产品监管流程。

(二)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近几年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中物联网标准化建设不完善,导致冷链物流与物联网结合不够紧密,使得在物联网构架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体系受到制约。因此,利用物联网技术发展农产品冷链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是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的必经之路。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同时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距离较长。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的第一步就要在产品源头进行控制,而物联网技术能够通过电子标记编码,建立产品数据库,从而在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当中进行连续监控。同时,联合中小型物流企业与农户或者农户组织建立物流合作联盟,实现生鲜农产品在周边区域范围内的配送及其在产地批发市场的集聚。

在仓储管理过程中,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无人识别(图2),无需人工操作即可实现农产品入库信息收集及全程跟踪。同时,建立农产品冷链物联网标准体系及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仓储过程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运输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可视化,实现车载农产品动态跟踪,实时监控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跨地区的冷链运输,在“最后一公里”配送过程中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

图2 RFID技术在农产品仓储应用系统结构图

因此,物联网技术能够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全程跟踪,实时传递数据,从而实现全程信息共享,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并且能够实现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上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共享。

(三)建立农业生产信用系统,做好生产相关信息的监管

近年来,国家农业部门制定了强制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记录共享为基;以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重点;以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核心,强化生产经营主体诚信自律,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由于农产品种类多,生产经营不集中,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很大难度。从安徽省实际情况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业生产信用系统,以此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中所提供的信息高度精准、可靠。

首先,通过在农产品生产者主体填写地理位置、规模大小、产品类别、农产品销售等信息时,要进行相关信息核验,保障后续监管数据更加精准。其次,政府部门要对农产品生产者进行客观评价并作出信用评分,以此来加强监管。再次,对于信用评分较低的生产者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并进行整改、监督,促使其诚信生产,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最后,对于农业生产信用系统中信用评分较高的农产品生产者,政府可以提供项目扶持,或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这部分生产者持续提高农产品质量。

建立农业生产信用系统,做好生产相关信息的监管,使农产品重点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信息基本实现全覆盖,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力有效,信用体系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上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以此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满意度。

四、结语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农产品供应链也相应产生许多新的发展模式。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已经涉及到耕地、育种、播种、施肥、植保、收获、储运、农产品加工、销售、畜牧业生产等各环节,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种植、培育、成熟和销售等环节的管理。安徽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在GDP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农产品中具有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非冷链物流莫属,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监管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保障改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标准化程度,而且对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消费者权益,继而实现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互联网+冷链物流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劲达电装联手开发冷链物流市场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