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神经功能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SE、S100β、NPY及生活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2-01-24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缺血性神经功能神经

樊 润 利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00)

缺血性脑卒中(CIS)是以脑组织供血障碍致脑组织坏死及脑神经功能进行性损伤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常见危重疾病,有80%的脑出血病例是由虚血引起的脑出血,影响人们的健康[1]。此病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同时患有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糖尿病的病史的人群。临床上,CIS患者神经预后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而其神经功能的保护与修复是一个多因子参与的复杂过程[2]。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4例CIS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多学科神经功能干预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护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CIS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确定病例样本后,予以患者随机分组,分为C组42例和C+S组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C组和C+S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

1.2 方法

1.2.1C组

C组4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基础生理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体征监测、注意事项交代。

1.2.2C+S组

C+S组42例患者在C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多学科神经功能护理,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心理学干预。CIS所造成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介导炎症因子释放及加重神经损伤的重要因素。临床护理中重视患者心理活动的变化,认真分析患者所聚焦的问题,通过健康宣教活动的有效开展,向患者讲解CIS的病生理机制及临床积极治疗所取得的良好预后,在完善患者认知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改善焦虑、抑郁心理及其所造成的应激刺激,从而调节“心理-内分泌-免疫系统-神经”网络,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2]。(2)生物学干预。针对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积极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指标,防止血管内皮损伤及硬化斑块的形成;加强患者呼吸道管理和氧疗支持护理,在密切监测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基础上有效预防低氧血症,控制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3]。(3)行为学干预。从患者饮食、睡眠、日常活动等方面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如建立“低脂、低糖、低盐、高钙”的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定期检测微量元素,指导患者合理补充钙、锌、铁、钾、脂肪酸等营养元素,提高神经修复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同时,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提高睡眠质量,以减少大脑耗氧量,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加强日常保暖护理,防止低体温诱发脑组织代谢障碍而加重脑神经损伤[4]。(4)运动学干预。通过机体的康复训练,可促进大脑的神经和神经髓鞘的再生,从而改善神经功能。临床护理中,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早期被动、主动运动训练、中期平衡训练、后期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1.3.1神经功能指标

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肽Y(NPY)。

1.3.2生活功能

于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Fugl-Meyer(FMA)评价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生活能力。FMA总分、Barthel总分均100分,分值越高,提示功能越好[5]。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

护理前,C组和C+S组患者血清NSE、S100β、NPY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C+S组患者血清NSE、S100β、NPY均低于C组(P<0.05),见表2。

表2 C组和C+S组患者血清NSE、S100β、NPY比较

2.2 生活功能

护理前,C组和C+S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C+S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C组(P<0.05),见表3。

表3 C组和C+S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又称“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供血失调,导致脑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3]。多数患者出现情绪改变,头疼、头晕、紧张、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吞咽障碍、流口水、肢体麻木,典型的会出现偏瘫症状,严重的可以伴有脑水肿、头疼加剧、呕吐、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死亡[4~6]。此病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严重威胁,其诱因比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都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饮食方面患者要禁止吃脂肪高的食物,尽量以清淡为主。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依据多种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和发病时间等确定治疗方案,实施个体化为原则的治疗,在一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适当采用改善脑循环、保护脑、抗脑水肿、降低两种内压等措施[7]。所以对于此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可以以促进脑循环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可以选择抗凝的药物和营养神经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的药物方法来治疗并缓解,如果已经产生功能障碍的问题,尽早介入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恢复,以免产生功能障碍的后遗症,而且还要适当加强后期康复运动[8~9]。目前,医学界正在深入研究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学,特别是脑损伤前的研究进展,对缺血性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且在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患者一定要清淡饮食,注意调整心态,不要有负面情绪,保持心情愉快[10]。

多学科协作是当前医疗领域所倡导的新医学模式,旨在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治及康复需求,充分发挥各学科在疾病诊疗体系中的作用和优势,向患者提供综合、全面、全程的诊疗服务[11~12]。它可以在有效降低患者心理以及身体上伤害的同时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即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由主治医师、护士、麻醉师及护理医师共同完成,在术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实施麻醉等一系列干预,术后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实时监测,通过对相关指标的研究分析,制定适合患者肌体的一系列康复方案,加以多学科神经功能干预,以此来提高患者的各项神经功能指标,改善患者的生活功能,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缩短治疗时间,为患者降低经济压力,减轻负担,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13]。该种干预模式通过对一系列的医护模式进行改进,然后优化重组,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改善以及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很重大的作用,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能有最好的护理[14]。

本次研究中,CIS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预防及修复是心理学、生物学、行为学及运动学等学科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在多学科护理干预中,通过心理学干预,减少患者心理应激刺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生物学干预,积极控制各种神经损伤因子;通过行为学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通过运动学干预,促进大脑的神经和神经髓鞘的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C+S组患者血清NSE、S100β、NPY均低于C组(P<0.05),C+S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C组(P<0.05)。 由此可知,多学科神经功能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减少治疗措施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并能提高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多学科神经功能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NPY及生活功能指标,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效果,提高生活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缺血性神经功能神经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神经”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