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的效果分析
2022-01-24林丹
林 丹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人民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医院感染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医疗卫生行业的一个重要难点,是加重患者病情、引发患者其他感染性疾病、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一种院内感染[1]。近些年来,术中感染的发生频率不断增高,手术前预防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趋势,以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来降低术中切口感染的风险[2]。因此在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也逐渐由原本的药房执行向当前手术室护士执行而转变。尽管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普遍,手术室护士执行成为常态,仍旧需要进一步加强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科学性[3]。以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的方式,或能够更好的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用药合格率。本次研究以我院2019年3月-2021年2月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前后用药情况的比较,展开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未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期间手术患者200例,设为参照组。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39~76岁,平均(43.26±10.72)岁,手术时间3.20~5.15h,平均(4.48±0.26)h。患者就诊科室:骨科52例、心内科41例、神经内科39例、妇科37例、消化内科31例。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2月(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期间手术患者200例,设为实验组。其中,男105例,女95例,年龄40~78岁,平均(43.30±10.70)岁,手术时间3.15~5.08h,平均(4.45±0.27)h。患者就诊科室:骨科50例、心内科42例、神经内科40例、妇科34例、消化内科34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纳入标准:①手术时间>3h;②对临床手术知情同意;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④接受用药后各项检查;⑤禁忌用药信息明确。
排除标准:①抗菌药物过敏者;②无需使用抗菌药物者;③不配合临床用药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⑤严重感染者。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期间,展开以下几项工作:①确定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制度。药剂科与其他相关科室配合,根据本院实际情况,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文件制定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制度,并于各科室手术室内下发文件、明确制度条款与管理体制;②设置管理组织机构。由医院主管院长牵头,药剂科与其他科室配合,参与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另外,需组织医务科协调,设计新的培训方案及计划,并联系药事管理委员会,由药事管理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持;③展开内部培训工作。组织各科室手术室护理参与到本次培训与指导中,强调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重要性,确定管理流程及制度,展开集中培训与讲解。主要对预防用抗菌药物应用目的、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方法进行集中培训,同时讲解科内预防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细菌耐药监测等相关知识,形成统筹管理模式;④确定预防用抗菌药物执行流程。向手术室护士进行集中讲解预防用抗菌药物执行流程,明确各流程注意事项、关键要素、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要求各手术室护士严格依据预防用抗菌药物标准流程执行用药,同时可设计反馈问卷,鼓励各手术室护士在标准流程执行中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反馈,与临床药师、主治医师等进行反馈沟通,有效解决预防用抗菌药物执行流程及实际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切皮前<30min、手术时间>3h、失血>1500mL)、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临床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病情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消失,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②有效:病情较治疗前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有轻微不良反应;③无效:病情无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未缓解、出现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统计学有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用药情况比较
实验组全组切皮前<30min用药合格率、手术时间>3h用药合格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全组切皮前<30min用药合格率、手术时间>3h用药合格率比较[n(%)]
实验组失血>1500mL的患者共13例,用药合格率92.31%(12/13),参照组失血>1500mL的患者共15例,用药合格率60.00%(9/15),实验组失血>1500mL的患者用药合格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P<0.05)。
2.2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分析与讨论
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趋势,能够较好的控制术中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也减轻院内感染对患者病情的影响[4]。一般来说,在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执行中,依据相关的流程并做好常态化的管理能够规避多种不合理用药情况,保障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但基于医院患者病情多样、术中用药类型多样、可能造成的感染类型多样,因此在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执行及管理中皆可能出现多种问题,引发不合理用药情况,造成威胁患者健康的多种不良事件[5]。因此在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流程管理,明确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执行流程,加强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确定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提高药物应用科学性与合理性[6]。
本次研究指出,在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前,切皮前<30min用药合格率、手术时间>3h用药合格率皆较低,且失血>1500mL的患者用药合格率也较低。但在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后,用药合格率皆显著得到提升。这说明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用药合格率,该管理模式、标准化执行流程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另外,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在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临床治疗疗效评估中,包括患者病情是否得到改善,临床症状是否缓解,是否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常因开放性手术、侵入性手术等问题而引发术后感染,影响临床治疗疗效。但在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后,多种抗菌药物的应用更加规范,手术室内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更强,因此能够减轻术中感染的影响,提高手术疗效。且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后也能够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而减轻药物不合理使用对中枢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组织、消化系统及其他组织或系统的影响,因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临床用药合格率提高。
在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中,通过确定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制度、设置管理组织机构的方式,在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流程管理上设置更为明确、具体的制度,有效提高了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水平。
总的来说,手术室护士执行预防用抗菌药物流程管理能够提高用药合格率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该管理模式的执行及应用具有显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