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肠镜结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老年结肠息肉中的治疗效果
2022-01-24莫焕娇莫锦伦
莫焕娇,杨 滔,莫锦伦
(东莞市桥头医院药剂科,广东 东莞 523520)
结肠息肉为肠道黏膜凸向肠腔内的一种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1]。有研究显示,结肠息肉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以男性多见[2]。结肠息肉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其中炎症性息肉可在炎症治愈后自行消失,而对于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并且存在恶变的可能[3]。目前临床上对于结肠息肉,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在于接受全结肠镜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后进行病理诊断。由于结肠镜属于侵入性操作,加上老年患者耐受性差,无痛肠镜更适用于老年患者[4]。而通过口服导泄药,做好接受无痛肠镜前的肠道准备,这对于更好的接受肠道检查以及息肉切除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一共收入100例老年结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19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00例老年结肠息肉患者。随机分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68.02±4.12)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2.01±0.42)年;观察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63~74岁,平均年龄(67.78±4.08)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03±0.3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经直肠指诊、肛镜、病理检查确诊符合《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中关于结肠息肉的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岁;依从性良好;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例如帕金森、脑缺血、癫痫等;合并严重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狭窄、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或肾功能障碍者;合并肠管憩室、肠穿孔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甘露醇(国药准字H20065025,规格:250mL∶50g,东莞市普济药业有限公司)每次服用250mL,再加500~1000mL生理盐水。
观察组患者接受无痛肠镜结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深圳万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27,规格:137.15g)将其溶于2000mL温开水中,每次饮用约250mL,于1~2小时内饮用完。
无痛肠镜过程:调整患者体位,置入肠镜后,根据患者结肠息肉的大小采取对应的切除方式,针对息肉直径<0.5cm或息肉蒂部较小的患者使用活检钳直接钳除;针对息肉直径为0.5~2.0cm的息肉,采用高频电凝黏膜切除术完整切除病变;针对息肉直径>2.0cm行经内镜黏膜剥离术,标本均送病理检查。
1.3 观察指标
记录和比较肠镜操作时间、息肉切除率。两组清洁度判定,判定标准:优:没有或只有少量稀液体残留,肠镜操作视野清晰;良:只有微、少量糊状粪便或者黄色清稀残留;中:有少量或中等半固定粪便,颗粒样或糊状粪便残留,经过冲洗后或吸引后部分影响视野;差:有较多固定或半固定粪便残留,严重影响视野。总清洁度=优率+良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息肉切除率比较
观察组息肉共63枚,对照组息肉65枚,对照组息肉切除率90.77%低于观察组息肉切除率100.0%,但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息肉切除率比较
2.2 两组肠道清洁度比较
观察组肠道总清洁度96.0%高于对照组82.0%,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肠道清洁度比较
3 讨论
在结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最常见,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与大肠癌的发生之间有紧密相关性[5]。通过接受无痛肠镜进行探查,结合其息肉所在的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选择合适术式,完成内镜下息肉治疗[6]。而其中导泄药的选择也十分重要。本次研究中对甘露醇、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息肉共63枚,对照组息肉65枚,对照组息肉切除率90.77%低于观察组息肉切除率100.0%,但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肠道总清洁度96.0%高于对照组82.0%,有统计学差异(P<0.05)。肠道准备是肠镜检查前的重要环节,良好肠道准备是顺利开展肠镜检查及治疗的基础,也是整个结肠镜检查的核心环节。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清肠类产品,属于等渗类型,其对胃肠道功能的影响不大,比较安全、有效,不会引起电解质的紊乱。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一种非渗透性的全肠灌洗液[7],可软化大便,增强小肠的推进能力,其不会被肠道吸收,也不会被分解代谢,已经被广泛用于肠镜前的肠道准备。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结肠息肉患者采用无痛肠镜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可实现良好肠道准备,实现更佳的肠道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