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2022-01-24梁国华赖宝瑜

北方药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罗非班血小板脑梗死

梁国华,赖宝瑜

(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肇庆 526000)

脑梗死是指大脑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致脑部组织的缺血和缺氧,发生局部组织软化、坏死,主要包括脑血栓和脑栓塞,脑血栓则因为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栓塞主要因为心源性因素导致。急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个时间段,一般是指1个月内发生的脑部梗死,在急性脑梗死发生之后的3h、6h属于超急性期,该时间段如果可以将血栓取出或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会取得较好的疾病治疗效果,如在发病之后的12h仍未进行及时的救治,则仅能通保守治疗[1]。虽然现阶段静脉溶栓以及机械溶栓在临床大量开展,可对预后进行及时有效的改善,但是部分患者病情会出现波动和进行性加重的问题。而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可逆的非肽类药物,可以为疾病提供较为有效的治疗[2]。本文对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时间确定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之间,自本院随机抽取100例急性脑梗死,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纳入指标:(1)患者均经过脑CT、MRI检查后确诊[3];(2)病历资料完整;(3)意识清醒、依从性好;(4)签署实验同意书。排除指标:(1)肿瘤;(2)精神疾病;(3)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2,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为(66.12±4.56)岁,基底节梗塞15例、丘脑梗塞17例、小脑梗塞18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4/11,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为(66.74±4.32)岁,基底节梗塞16例、丘脑梗塞17例、小脑梗塞17例。对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入院之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吸氧、维持电解质平衡、抗凝以及扩容等治疗,对血压进行持续监控,如血压较高则进行乌拉地尔静脉泵注,速度为10mL/h,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给予氯吡格雷口服,剂量为75mg/次,每日1次,阿司匹林口服,100mg/次,每日1次。

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治疗,将12.5mg的该药物加入生理盐水中配置成50mL注射液静脉泵注,给药速度为0.1μg·kg·min-1,持续时间为24h,并观察患者疾病状态的稳定性,如果不稳定则可将泵注时间延长72h。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项目评分标准对神经系统进行评估,时间确定为治疗前、治疗后12h、治疗后24h、治疗后7d。

②对比两组凝血指标,通过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

③对比运动和生活能力,两组运动和生活能力评估,使用FM(运动能力)评估量表对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运动能力恢复越好,使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分值越高生理能力越理想。

④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再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2h、24h、7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详细数据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NIHSS评分分)

2.2 对比两组凝血指标

观察组PT、APTT以及T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数据如表2。

表2 对比两组凝血指标

2.3 两组运动和生活能力评估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运动和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评分、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详细数据如表3。

表3 两组运动和生活能力评估分)

2.4 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血小板减少1例,对照组血小板减少5例、再出血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1/50)较对照组14.00%(7/50)降低显著,χ2=4.891,P=0.027。

3 讨论

脑梗死因为脑部血流供应发生障碍而导致脑组织不可逆转的缺血、缺氧性损伤,疾病对机体的伤害较为严重,有超过50%的患者会出现残疾等问题,劳动能力丧失,对社会和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脑梗死在急性期内中心坏死区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存在可挽救的半暗带,如果及时进行疾病的控制,可对半暗带的组织进行恢复[4]。

上文中数据分析可见,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12h、24h、7d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T、APTT以及TT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运动和生活能力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评分、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0%)较对照组(14.00)降低显著,P<0.05。分析原因:引发脑梗死血栓不断进展的原因包括血小板激活和聚集,常规阿司匹林等药物对于慢性代谢型患者的治疗无效,而且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改进[5];替罗非班则是一种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使用之后可以对纤维蛋白与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结合进行抑制,控制血小板的聚集,减轻炎性反应,实现血栓的溶解,及时恢复神经各项功能的供血,减少损伤;替罗非班半衰期一般为2h[6],因此不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血管闭塞的反弹,可以对不良反应进行控制,而且药物作用效果较好,一般在静脉给药的5min即可发挥作用,峰值时间低于30min,给药1h即可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减少神经损伤,及时恢复运动和日常生活功能,安全性高[7]。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使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可更好的恢复神经功能,保持凝血指标的问题,控制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作用理想。

猜你喜欢

罗非班血小板脑梗死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HPLC法测定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中光学异构体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替罗非班诱导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