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农村“微小园”遇上自然教育

2022-01-23陈小兰

好家长 2021年12期
关键词:我园向阳稻草

文 陈小兰

我园一直秉持“童心向阳,塑本向新”的办园理念,坚守“快乐给幼儿,放心给家长”的办园宗旨,打造“实·真·爱”的团队精神,倾力营造尚自然、重实践的育人环境,让幼儿倘佯于乡土自然间,快乐成长。

一、向阳“有根”,理念的内化吸收

我园是一所农村“微小园”,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推进,我园曾迷失方向。

我园通过再次品读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和思路》和《课程在儿童的生活和行动里》,不断自省梳理:我园在哪里?我园要去哪里?

我园是一所“家门口的农村幼儿园”,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丰富的乡土资源为幼儿园带来了乡土活力。“生活即教育”,农村“微小园”就是缩影。幼儿置身于绿水田园间,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享受田野芬芳、探访自然奥秘、感受乡土气息。这样的生活环境为幼儿园发展提供了最直观、最真切、最生动的诠释。如何挖掘现有资源满足幼儿学习发展的需要?如何在现有资源上认识幼儿、追随幼儿?如何借助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提升园所内涵?是我园急于解决的问题。

且思再且行,“大步快走”不如“小步稳走”。我园关注自然资源、关注经验、关注兴趣需求,让教育观和课程观落地有声。

二、向阳“有形”,环境的本土回归

四季的流转中,生命是如诗歌般动人的存在。我园发挥本土优势,融自然、融本土、融特色,用“加法”和“减法”打造属于幼儿的环境。“减去”过多修饰,“增加”自然元素和材料。

莲藕缸、芦苇荡、芝麻地、荞麦地、水稻田的自然造化,栾树花、丝瓜茎、玉米苞叶、枝叶、稻草等自然材料,孕育着推进课程游戏化行进的美好环境;用自然原木搭建的“向阳亭”,用锅碗瓢盆等废旧材料开辟的“田园音乐场”,用自然农作物为游戏材料开辟的“户外娃娃家”,以小山坡为媒介的“田园野战区”等地,成为幼儿创造游戏的主阵地;玩泥区、玩水区、种植区的有机结合,成为幼儿的“创意乐园”;草窝、草圈、草球、草马、草人等资源,满足了幼儿打地鼠、跳房子、运输队、打保龄、躲避战的游戏等需求。

野餐、寻宝、过障碍、捕小鸟、闯关阵,都是园所里的亮点。每个幼儿都能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直接与自然环境对话与联结,充分探究、自主体验、收获快乐,成为发展的主人。

三、向阳“有神”,课程的沉潜创生

“世界,是需要幼儿自己去发现。幼儿习得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幼儿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我园跟随幼儿的脚步,不断优化“向阳·自然”课程。

(一)源于自然的生活课程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一种体验,是幼儿教育生发的场所和根基,是课程的基础、来源、出发点。

以《稻草乐》课程为例。稻草系列游戏是秋天主题课程的延伸,且稻草是我园这所村园周边随处可得的资源,我园的《稻草乐》课程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亲子作品摆设——是展示还是互动?

我园借助家长资源,制作了亲子稻草作品,有小推车、扫帚、稻草马、稻草枪、草篮子等,陈列在各班活动室门前的走廊里,散步时,有的幼儿好奇讨论,有的幼儿驻足观赏,有的幼儿用手碰触,但散步时间短,这些稻草制品未能与幼儿发生更多互动。

在业务学习时间,教师提出问题:亲子作品很精细但作品展示显得单调。怎样投放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玩稻草作品?

第二阶段:单一游戏玩法——是固定还是组合?

基于观察与思考,我园将稻草作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巧精致型,被投放到各个区域内。

如草窝变成种植角的花盆,小推车变成美工区泥工作品的陈列车,稻草人变成图书区的支撑架等;另一种为大型,被投放到户外游戏中。如稻草马加入了运输队,稻草枪加入了野战游戏,草篮子加入了野餐游戏等。

一段时间后,教师发现,稻草作品相对固定,幼儿玩了一段时间后便不再感兴趣。教师思考:要再投放新材料,提供每种材料的新玩法;要及时进行游戏评价,在业务学习时间统一反馈,把本班的玩法辐射到其他班级。

第三阶段:深度互动游戏——是联动也是创造。

在前期游戏基础上,我园再次进行调整,开展户外混龄联动游戏。幼儿自主选择,在更换游戏区域时,在自己的游戏记录卡上的对应区域贴上标记,方便游戏评价时统计。户外混龄联动游戏让幼儿拥有更多主动权,让教师拥有更多观察机会,将单一的游戏变得有深度。

在“稻草阵游戏”中,我园最先投放的游戏材料是草把,其结果是易弯曲、易倒、易掉草,教师为此开展实践研讨:教师跟着“稻草专家”(奶奶团)敲一敲、捋一捋、撞一撞,顺利解决了掉草的问题。如何让稻草站得更稳?我园通过改变稻草量、捆稻草的方法、稻草把的样式,形成了各种形态的稻草阵游戏材料,使其稳固性进一步提升。

这次改变既满足了稻草阵的需求,又满足了幼儿走、跑、跨、跳、钻、爬等方面的锻炼需要。

一段时间后,我园又发现稻草材料不持久,草把太重。教师针对问题,再次开展实践研讨,通过家园配合,我园最终结合稻草与地板,加入编压手艺,保证稻草阵具备持久性、稳固性。同时又方便幼儿移动取放,从而形成如今的稻草阵。

从游戏内容来说,不同阶段投放的稻草阵,让幼儿能够自主设计、主动排列,创设出不同游戏,如稻草迷宫、稻草阵寻宝、稻草集市和稻草阵闯关。在跟随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辅助材料也在不断增加,如秋收资源库素材、闯关任务卡等。

第四阶段:实现游戏转身——是自主也是自由。

继上学期的“稻草阵”游戏,这学期游戏形式有了变化和调整。

由每天轮换变一周轮换,材料和内容由单一变多元,一个班玩变混龄玩等。

本学期开始,教师观察发现,对于每天轮换的游戏,幼儿往往“玩不够”,由于变更地点和材料,很多新玩法未来得及实践,使游戏进入“高原期”。

这时,教师围绕由谁来设计游戏,如何让幼儿自主游戏等问题展开研讨,在前期丰富的稻草游戏经验上,教师决定将游戏决定权还给幼儿。于是,“稻草阵”里出现了丝巾、骰子、手环、沙包、扑克牌等材料,幼儿在“稻草阵”里玩起了蝴蝶找花、小碗秘密、翻山越岭、花样滑草、夹球过河等游戏。

幼儿充分探究材料,发掘材料功能,设计游戏,建构游戏,发现和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萌生了草球进洞、秘密基地、迷宫藏宝、动物投掷等游戏创意。幼儿在游戏中逐渐熟悉材料,游戏技能越来越熟练,游戏经验和体验过程也趋于成熟。

(二)源于自然的游戏课程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我园捕捉游戏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通过引导和建构新游戏,生发自然游戏课程,让幼儿不仅是游戏的创造者,还是课程的生发者和受益者。

例如,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一种本性,他们对泥土情有独钟,我园从关于“泥”的初体验、“泥”的再升华等方面记录了幼儿与泥的故事。课程《玩转泥巴》由此生发。泥巴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馈赠,也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原始的游戏材料。在与泥巴亲密接触时,幼儿通过交流、阅读、动作模仿等多种途径,逐步感知其特性。

“有根”“有形”“有神”“有情”,是我园在课程游戏化深入推进中的最美样态。作为课程游戏化项目共建园,我园借助专家的专业引领、结对园帮扶,采撷自然密语、吐放微园精彩,为建设农村微小园摸索出一条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我园向阳稻草
户外厨房诞生记
爱为本 绘美好
美育生活,艺术人生
新年话“福”
字海拾“贝”
你为什么抓住“佛系”这根稻草
赶 集
Sunny Side Up 向阳而生
红向阳
两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