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贴治疗小儿乳食内积症的临床研究

2022-01-22徐雪芳蒋红宇吴轶颖汪桔仙吴美丽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内积主要症状健脾

徐雪芳 蒋红宇 吴轶颖 陈 珊 汪桔仙 吴美丽

衢州市中医医院 浙江 衢州 310042

乳食内积症又称积滞,为儿科常见脾胃病症,多因小儿喂养不当、护理不周或脾常不足所致[1]。乳食内积症若日久不消,迁延失治,则会进一步损伤患儿脾胃,影响小儿的健康状态及生长发育。患病之后,小儿常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口服给药难度增加,致使消积导滞效果不佳。敷贴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发挥了不错的效果[2]。笔者临床应用本院健脾协定方,取神阙穴贴敷治疗小儿乳食内积症,临床疗效良好。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来衢州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乳食内积症患儿80例。本观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观察组采用健脾贴治疗,共40例;对照组采用保和丸治疗,亦为40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1~7.5岁,平均3.4±1.7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1~7岁,平均3.2±2.1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中医疾病诊断及证候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中医儿科学》中小儿乳食内积症诊断及分型标准[1-4]。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医乳食内积症诊断标准,且可口服中药;②年龄在1岁至7岁;③病程1~7d;④均有饮食不节和喂养不当;⑤近1周内未使用消化功能紊乱药物治疗;⑥所有患儿血常规检查指标均正常。

1.4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乳食内积症疾病、证候诊断标准者;②伴中度及以上脱水;③呕吐伴恶寒发热、腹泻等全身症状者;④肝肾功能异常者,心肺功能不全者;⑤严重营养不良者;⑥肚脐及周边皮肤有破损、创伤、感染等状况者;⑦穴位贴敷药物或敷料过敏者;⑧医生判断依从性不佳者。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保和丸(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50612)口服,每日服用3次,每次6粒。观察组采取中药敷贴敷脐方法进行治疗。采用健脾贴(炒白术30g,党参15g,茯苓、干姜各12g,生甘草9g),由衢州市中医医院制剂室统一调制配送。外敷于神阙穴(肚脐),黏贴6h后去除,每日1次。两组患儿连续治疗7d作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治疗效果。

1.6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相关规定对治疗前后患儿中医症状实施评分,包括纳差、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异常、夜寐不安及舌苔异常6项,并按严重程度分为正常、轻、中、重4级,分别记为0分、1分、2分、3分。

1.7 疗效评定标准:临床治愈:主要症状消失,疾病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部分消失,其他症状显著好转,70%≤疾病疗效指数<90%;有效:主要症状有所好转,30%≤疾病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疾病疗效指数<30%。疾病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愈显率比较:观察组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状况比较: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而观察组患儿下降趋势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后2.89±1.25*#5.01±2.1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0 40治疗前13.82±2.88 13.65±3.01

2.3 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比较:观察组患儿乳食内积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s,d)

表3 两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夜寐不安3.11±1.21#3.82±1.09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40 40纳差3.51±1.01#4.21±1.28恶心呕吐2.16±1.11#3.01±1.02脘腹胀满2.36±1.09#3.07±1.19大便异常4.99±1.65#5.69±1.55

3 讨论

乳食积滞是一种小儿常见肠胃疾病,《保婴撮要·食积寒热》中载“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化不食,久而成积”,明确指出了该疾的成因。乳食内积患儿会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呕吐乳块或酸馊食物等症状,若积滞日久,迁延失治,则会进损脾胃,日久不愈易演化为“疳证”,影响小儿发育[6]。当前,对于小儿乳食内积,传统中药、西药口服疗法因小儿药物吸收不佳与排斥而疗效欠佳[7]。穴位贴敷是一种基于中医经络学的独特保健与治病的中医外治疗法。随症选取药物与穴位,借助药物刺激穴位,激发人体经气,能够调和五脏、运化气血、平衡阴阳,实现治疗疾病目的。本研究取健脾贴敷于神阙穴,观察乳食内积症治疗有效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神阙穴位居肠胃之腹地,位于任脉,为神气所居,气通百脉,古语言“神阙穴健运脾阳,和胃理肠”,因此,于肚脐及其周围敷贴可有效地治疗疾病。

“健脾贴”由炒白术、党参、茯苓、干姜、生甘草组成。白术,始载《神农本草经》,入脾胃二经,《本草纲目》言其“健脾胃,去湿气,进饮食”,麸炒白术减少生白术辛苦之性,增强其健脾和胃功效。党参可健运脾胃而益气,《本草正义》:“党参力能补脾养胃……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茯苓,《本草纲目》中谓其“健脾胃,强筋骨”,益脾和胃外还可养心安神。干姜,善祛里寒而温脾胃之阳,为温暖脾胃之主药,《千金要方》用“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治寒热错杂之胃胀满、反酸、咽部不适、胃气不降等。生甘草功效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健脾助运之效。

本次观察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显著增高、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乳食积滞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健脾贴可显著改善患儿积滞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健脾和胃、消积导滞与降逆清热作用,值得临床上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内积主要症状健脾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猪传染性腹泻的发病特点、主要症状与防控措施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基于矩阵的内积函数加密
关于矩阵的Frobenius内积的一个推广
关于概率内积空间定义的平凡性
多内积空间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