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智能可计数分药盒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2022-01-22邹秋红朱江李海燕

军事护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药盒红外线药丸

邹秋红,朱江,李海燕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血管外科,上海 200433)

市面上很多中药以丸剂形式出现,且一次需口服多粒。对在家自行服药的老年患者而言,自行服用该类药物,需花费很长时间也不能正确给药,带来药物浪费和服药差错的风险。对临床一线护士而言,数、分丸剂药物需花费一定时间,有时为了快速分药,甚至把药丸倒在手中,带来药丸污染可能。为解决以上问题,我科设计了一种智能可计数分药盒(2020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201710123460.7),并将其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后转化为实物。该分药盒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的制作及工作原理

1.1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结构 该分药盒包括上盖、药仓、液晶模块和出药抽屉。上盖可螺旋拧开。药仓内设有分药器,中间为防潮盒,分药器上壳与下壳间设有药物运输轨道,通过转轴与主体相连。主体内部设有药物运输通道与红外线感应装置。药物运输轨道呈弧形下降结构。红外线感应装置内有减速电机、计数器,外侧有液晶显示器组。液晶显示器组由计数器、开关、镜片等组成,显示器下方设有按键。药物运输通道末端为储药抽屉,储药抽屉下方设有电池盒,底座为电池盒盖。见图1。

图1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结构示意图

1.2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工作原理 药丸倒入分药盒药仓,通电后药仓转盘开始转动,药丸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分药盒分药槽,分药槽只可容纳单个直径适宜药物依次通过,后进入弧形下降轨道。在弧形下降轨道末端,设有红外线发射装置和感应装置,药丸依次经过红外线区域后会进入底部出药抽屉。当药丸经过红外线区域时,红外线就会被阻挡,感应装置就接收不到红外线。被阻断1次,就会被装置记录为1次。一旦出药数量达到设定的数量,通道即被阻断。见图2。

图2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工作原理示意图

2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的应用效果评价

2.1 测试对象 2021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上海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抽取以下两组人员:(1)护理人员,为临床一线健康护理人员,共22名,年龄21~34岁,平均(27.2±3.7)岁,均为女性。(2)患者,为该科室住院患者,共78例,患者年龄61~88岁,平均(71.4±6.7)岁;男性60名,女性18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8例,腹主动脉瘤患者11例,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研究,双上肢功能完好,肌力5级,神志清楚,具备分药能力,可独立完成此项操作。排除标准:失明、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或生活自能能力评估为重度依赖的患者。所有测试对象均已进行智能可计数分药盒使用方法的培训且掌握使用方法。

2.2 测试方法

2.2.1 手工分药法 22名护士和78名患者均采用传统方式手工分药,其方法为取到瓶装药(六味地黄丸)后,打开瓶盖,数出9粒药丸并倒入小药杯,此过程由一名工作人员用秒表全程计时。

2.2.2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分药法 固定一名本科室高年资护士向测试对象讲解并演示智能可计数分药盒的使用步骤,根据测试对象接受能力调整演示次数,演示次数1~5次不等,直到所有测试对象完全掌握药盒使用方法,并确保测试对象可以独立使用药盒进行分药。操作方法为:操作者先打开分药盒上盖,将药丸倒入药仓内,盖紧上盖;在液晶显示器下的按键上设定需要出丸的数量,再按确认按键,指定数量的药丸便自动落入出药抽屉中。

2.2.3 观察指标 (1)分药所需时间:固定一名本科室高年资护师负责记录时间,分别记录每名测试对象手工数9粒药丸与使用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分药所需时间。手工分药法以手触碰到药瓶瓶盖为计时起点,当将9粒药丸分入一次性塑料口服药小盒内作为计时终点。采用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分药法计时起点与手工分药法相同,分药盒分药结束后,测试对象取出储药抽屉作为计时终点。(2)护士和患者对智能可计数分药盒的使用评价。操作完毕后,采用Likert 5点量表分级方法对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后在简便性、清洁性、准确性三方面进行调查。每项内容设置5个选项,分别为“非常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五种回答,分别记为5、4、3、2、1分。

2.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对资料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P<0.05或P<0.01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结果

2.3.1 两组人员使用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分药法与手工分药法分药时间的比较 结果表明,两组人员采用智能分药盒分药时间均短于手工分药(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员使用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分药法与手工分药法分药时间的比较

2.3.2 两组人员对智能可计数分药盒与手工分药的使用评价 结果表明,在简便性、清洁性、准确性等三方面,护士和患者对智能药盒分药法的评价均优于手工分药(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人员对智能可计数分药盒与手工分药的使用评价(分,

3 讨论

3.1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可以节约护士与患者的分药时间 临床工作中,丸剂药物通常不以分装的形式下送到病房,需护士手工进行分药,占据护士大量工作时间,使得护患沟通时间减少。有研究[1]显示,良好的沟通可以有助于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的减退,手指灵活度和记忆力下降,分药时间较长,分药过程中容易因分药不准确而带来给药差错的发生。智能可计数分药盒的使用显著缩短护士分药的时间,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间接将护士的时间更多地还给患者;同时,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在患者人群使用后,也显著减少患者分药的时间,受到患者的欢迎。

3.2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可确保分药准确性 由于丸剂药物往往需要一次多粒口服,在老年患者出院后自行服用药物时,可能因患者慢性并存病多、服药种类多、认知障碍等原因导致给药数量不准确[2],影响患者出院后药物治疗的效果。在导致患者安全的危险因素中,用药安全已经成为最突出的问题[3]。可计数分药盒分药孔装有红外线发射和感应装置,每颗药丸经过此区域时,均可阻挡红外感应装置对红外线的接收。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完全按照精准指令出药,确保药量的准确性,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3.3 智能可计数分药盒分药更符合消毒隔离要求 临床一线护士在数分丸剂药物时,若手卫生知识缺乏或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在分药时带来药丸污染的可能,进而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的发生,这一问题尤其在新冠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更为突显。智能可计数分药盒数分丸剂药物时,避免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接触药丸,只需在第一次用药时将所有丸剂药物倒入药盒后便可准确出药。在保证药物存放密闭要求的同时,更符合医院消毒隔离的规定。

猜你喜欢

药盒红外线药丸
药丸病毒大作战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应用电子药盒辅助肺结核患者服药管理的实施情况研究
便携药盒有四怕
物品寻找器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便携药盒有四怕
旅行便携随身药盒
In a Pharmacy(在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