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工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调查研究

2022-01-21门辉华宋卫海杨向黎杨振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农工题项集群

门辉华,宋卫海,杨向黎,徐 铮,杨振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随着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农工一体化已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农工一体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懂农业又懂工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农业生产领域,需要掌握一定工程技术的现代农艺师,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在涉农工业领域,需要掌握必备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农业工程师,以促进农工农艺的有机结合。培养农工融合应用型人才是新时代的呼唤,是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重大需求。

当前,涉农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农林相关产业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不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不到位,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举措未能主动适应农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二是符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不健全。农学和工学类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不到位,专业关联结构不明确,教学体系构建不合理;三是农工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未确立。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安排不够优化,农工融合、协同育人的理念未能有机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着眼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把“农工融合”确定为基本办学定位,并长期致力于农工融合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从农工融合专业体系、教育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农工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了农工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了解农工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对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选取10个专业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实验组为参与农工融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6个工学专业(物联网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遥感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的在校大学生,对照组为专业集群外4个工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物流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的在校大学生。实验组学生入学伊始就开始接受农工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

1.2 研究工具

以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时代应用型农林人才(本科)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和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有效自主学习模式构建技术:学习过程形成性自我评价研究与实践》阶段研究成果为基础,编制《农工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初稿。问卷初稿编制完成后,由项目组成员与相关领域专家反复修改,直至表述无歧义、简洁易懂。在些基础上,面向5个专业的559名学生进行前测和信度、效度等检验,根据前测结果修改完善,以确定题项。

正式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指导语,主要介绍测验目的、内容、答题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第二部分为个人信息采集,主要收集人口学变量信息;第三部分为问卷主体,共设置45个题项。问卷分为知农状况、爱农意识、为农能力三个子问卷,分别考察学生对农业农村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意识,以及服务农业生产活动的能力(见表1)。作答方式采用李克特(Likert scale)七点量表,被试需要对照自身实际情况判断各题项陈述与自身的符合程度,并选择对应的数字,“1”为“完全不符合”,“7”为“完全符合”。

表1 农工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情况调查问卷题项结构

调查共回收答卷1723份,删除5份无效答卷,有效答卷1718份,有效率99.7%。其中男性863人(50.2%),女性 855人(49.8%);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学生761人(44.3%),集群外其它专业 957人(55.7%);大一学生 532人(31.0%),大二学生 353人 (20.5%),大三学生 455人(26.5%),大四学生 378人(22.0%)。

1.3 数据处理

通过网络发送问卷地址及二维码,调查对象在线回答问题,教学改革小组相关研究人员或教师协调组织开展问卷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外就读学生知农爱农情况比较

2.1.1 知农状况

对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6个专业和集群外4个专业的学生答卷进行群内、群外总体比较,知农状况子问卷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大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集群外大学生,全部26个题项得分均(P<0.000)呈极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与集群外10个专业学生知农状况T检验

2.1.2 爱农意识

在爱农意识方面,除B06(热爱农业)、B10(愿致力于农业现代化事业)2个题项具有显著差异外 (P<0.05),其它题项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与集群外10个专业学生爱农意识T检验

2.1.3 为农能力

在为农能力子问卷8个题项中,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就读学生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能力明显高于集群外就读大学生 (各题项均为P<0.000),专业集群内外呈极显著差异。见表4。

表4 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与集群外10个专业学生为农能力T检验

2.2 集群内外代表性专业的大学生知农爱农情况比较

2.2.1 知农状况

在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外分别选择可比性强的机械电子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两个工学类专业进行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明显高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各题项均为P<0.000),两专业间呈极显著差异。见表5。

表5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知农状况T检验

2.2.2 爱农意识

在爱农意识方面,除B06(热爱农业)1个题项具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它题项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6。

表6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爱农意识T检验

2.2.3 为农能力

在为农能力子问卷8个题项中,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学生服务于农业生产的能力明显高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各题项均为P<0.000),两专业间呈极显著差异。见表7。

表7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为农能力T检验

2.3 信度与效度分析

2.3.1 信度分析。各子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86、0.974、0.977,总问卷的克隆巴赫 α系数是0.984。不论是子分问卷还是总问卷,信度均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2.3.2 结构效度分析。经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总问卷析出因子形成的维度与子问卷相符,结合专家评估意见,问卷的结构效度良好。

3 讨论

我校着眼于农业相关产业的现实需求和未来需要,提出“需求导向,农工融合,对接产业,集群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调整优化专业体系,构建农工融合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实施以“知农事、知农理、知农情,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为主要内容的“三知三爱”教育,搭建人才培养支撑平台,完善配套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农工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建设与改革实践。

本调查研究选取的10专业 (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专业6个、集群外专业4个)均为工学专业,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知农状况和为农能力方面,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外就读学生整体之间、集群内外代表性专业的就读学生之间,所有题项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0),说明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就读学生的农业农村知识和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均明显高于集群外的学生;在爱农意识方面,专业集群内外就读学生整体之间、集群内外代表性专业的就读学生之间,除个别题项存在显著差异外,大多题项无明显差异,说明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外学生的爱农意识基本一致,这可能与农业院校的爱农文化熏陶有关。

4 结论

信息化的发展促使农业生产方式正在也将不断发生变革,向着现代化演进,农业生产技术日益呈现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特征,农业和农业相关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农工融合应用型人才不仅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需求,也是涉农类高校的使命所在。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比分析了参与改革的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6个工学专业和专业集群外4个工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的知农状况、爱农意识和为农能力现状,通过研究发现,智能农业专业集群内学生的知农状况、为农能力明显高于专业集群外其他专业,基于农工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农工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

猜你喜欢

农工题项集群
探索“农工之家”建、管、用 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湖南最早的农工会组织在哪里成立?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免费农工”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