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梭戛苗族13~17岁青少年的体型特点及发育规律*
2022-01-21喻艳琴赵安宿田薇洪伟陈江张婷王婵娟何燕
喻艳琴,赵安宿,田薇,洪伟,陈江,张婷,王婵娟,何燕*
(贵州医科大学 地方病与少数民族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贵州省医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贵州 贵阳 550004)
个体形态的表现称为体型,既可随年龄、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而改变,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可以通过体型的评价来指导并辅助其健康成长[1]。Heath-Carter体型法是“国际生物发展规划”推荐使用的体型综合评价法,该方法准确且容易推广,可以较好地反映环境、生活习惯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对青少年体型的影响,通过此法了解不同群体的体型特点可以为指导和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2]。20世纪70年代以来,Heath-Carter 体型法在体型与疾病、环境关系,体型与群体间的关系及不同民族人群的体型特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3-9]。目前Heath和Carter已汇集了世界各地多个人群的体型资料,包括布依族、藏族、水族、壮族、达斡尔族、回族及黎族等青少年人群的体型资料,这些不同地区、民族的青少年人群体型数据为了解不同民族青少年的体型特点及群体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10-16]。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生活着苗族的一个支系“箐苗”(下称贵州梭戛苗族),本研究通过调查测量梭戛苗族和汉族青少年的身高、体型、皮褶厚度、肱骨、股骨间径、上臂及小腿围度等指标,了解梭戛苗族青少年体型特点、变化规律及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青少年的体型差异,补充贵州梭戛苗族青少年体质人类学资料,进而为改进和提高贵州梭戛苗族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贵州六枝特区梭戛乡中心小学、梭戛中学及陇戛逸夫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要求世代居住于贵州六枝特区梭戛乡、父母均为苗族(平均居住海拔1 600 m)或均为汉族、体检健康的年龄13~17岁青少年。根据民族、性别及年龄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949人,贵州梭戛苗族242人、平均年龄(14.5±1.12)岁,男性120人、女性122人;汉族707例、平均年龄(14.6±1.04)岁,男性376人、女性331人,民族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测量方法
采用RGZ-120型体质量秤(江苏苏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JNT-WJG型弯角规(天津华力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JK6113型皮褶厚度计(北京精凯达仪器有限公司)、WOIFA型围度测量尺(搜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工具,参考文献[2]方法测量身高、体质量、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骨间径、股骨间径、肱三头肌皮褶、肩脚下皮褶、骼前上棘皮褶及小腿内皮褶10项指标。在进行测量之前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测试对象父母为同一民族、身体发育正常;各项测量指标每人重复测2次,取平均值。
1.3 评价指标
1.3.1生长发育 根据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依据身高、体重和BMI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
1.3.2体型指标及结果判断 根据Heath-Carter方法中规定的公式[2],结合身高、体质量、上臂紧张围、小腿围、肱骨间径、股骨间径、肱三头肌皮褶、肩脚下皮褶、骼前上棘皮褶及小腿内皮褶10项指标分别计算 内因子(反映个体的相对肥胖程度,其值越大表示越肥胖)、中因子(反映人体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其值越大表示肌肉和骨骼越发达)、外因子(反映身体的线性程度,即苗条程度,其值越大表示越苗条)、Ponder指数(身高体质量比,反映身体的充实程度,其值越大表示身体去脂体重越大)、体型位置距离(somatotype attitudinal distance,SAD;其值越大表示比较的2种体型间的差异越大,一般认为SAD大于1时,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此外,还可据内、中及外因子大小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内因子值占优势,且内与中、外因子差值大于0.5)、中胚层型(中因子值占优势,且中与内、外因子差值大于0.5)、外胚层型(外因子值占优势,且外与内、中因子差值大于0.5)及中间型(内、中、外因子值间的差值小于1)[2]。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贵州梭戛苗族不同性别生长发育及体型指标
贵州梭戛苗族13~17岁青少年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各指标比较结果见表1。生长发育方面,男性身高高于女性、BMI 值低于女性(P<0.01),其主要差异来自于16~17岁组(P<0.01);14岁以后,各组女性BMI值均大于男性(P<0.05或P<0.01)。体型指标上,男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外因子值大于女性(P<0.05),且除13~岁组外,在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因子值、Ponder指数各年龄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比较的SAD均大于1。根据3因子的大小判断苗族各年龄组体型类型,男性14~岁组为外胚层型,其余均为中间型;女性14岁及以下为中间型,15岁及以上为内胚层型。
表1 贵州梭戛苗族13~17岁青少年生长发育和体型指标
2.2 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男性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及体型指标
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13~17岁青少年男性同年龄组各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生长发育方面,除14~岁组苗族和汉族青少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年龄组汉族身高高于苗族(P<0.05或P<0.01);除15~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年龄组汉族体质量大于苗族(P<0.05或P<0.01)。体型指标方面,内因子值在13~岁、14~岁组汉族大于苗族(P<0.01);中因子值、外因子值、Ponder指数在不同年龄组间苗族与汉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SAD在13岁~、15~岁组大于1,其他年龄组均小于1。根据3因子的大小判断各年龄组男性体型类型,苗族男性14~岁组为外胚层型,其他年龄组均为中间型;汉族男性各年龄组均为内胚层型。
表2 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13~17岁男性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及体型指标比较
2.3 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女性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及体型指标
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13~17岁女性青少年同年龄组各指标比较结果见表3。生长发育方面,16~17岁组两个民族女青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组汉族身高高于苗族(P<0.01);体质量14~岁组汉族大于苗族(P<0.01)。体型指标方面,中因子值在16~17岁组苗族高于汉族(P<0.05);内因子值、外因子值、Ponder指数在不同年龄组间苗族与汉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SAD比较均小于1。根据3因子的大小判断各年龄女性体型类型,苗族女性13~和14~岁组、汉族女性13~岁组为中间型,其他各组女性均为内胚层型。
表3 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13~17岁女性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及体型指标比较
2.4 贵州梭戛苗族与其他8个不同民族13~17岁青少年人群的SAD值
贵州梭戛苗族与其他8个不同民族13~17岁青少年各年龄组人群的SAD值比较结果见表4。男性中,各年龄组贵州梭戛苗族与贵州水族、广西壮族的SAD小于1,与湖南侗、广西仫佬族的SAD大于1;女性中,贵州梭戛苗族与贵州布依族、西藏藏族、贵州水族、广西壮族的SAD小于1,与广西南宁汉族的SAD大于1。
表4 贵州梭戛苗族与其他8个群体13~17岁青少年的SAD
3 讨论
从出生到成年,个体的身体形态是处于一个动态发育的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体质量及一些生长发育指标随之增高[21],体型3因子的相对大小可以反映这些指标的变化[2]。本研究结果显示,贵州梭戛苗族男性13~17岁期间身高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在13~14岁出现生长高峰。梭戛苗族13~17岁青少年男性体型的变化出现在身高快速增长时期(13~14岁),此时身高增长较快,而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等发育较缓慢,而女性体型的变化出现在身高增长缓慢期(16~17岁),此时身高增长相对较慢,而肌肉、皮下脂肪及内脏器官等发育加快,体型由纵向发展转为横向发展,形成体型演变的转折点,并发展为男女两性不同的体型类型,提示苗族女生的皮下脂肪比男生多;男生则骨骼、肌肉较女生发达。本研究结果表明,贵州梭戛苗族16~17岁组男性身高高于女性(P<0.05),13~岁组女性体质量>男性(P<0.05),14~17岁各年龄组女性BMI 值>男性(P<0.05或P<0.01);根据3因子判断体型,随年龄的增长男性体型趋于为中间型,女性则是由中间型向内胚层型的转变,提示随着生长发育,女性体内脂肪增多、体型日渐丰满。苗族青少年体型呈现上述变化规律,可能是由于内分泌因素所造成的,进入青春期后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男性体内分泌大量的睾酮,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骨骼发育和钙磷沉积;女性体内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其对生长激素有抑制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增强,促使细胞质增大,蓄积大量脂肪,从而导致皮下脂肪含量升高,因而进入青春期后,男性表现为骨骼粗壮、肌肉发达、身体修长,女性表现为皮下脂肪日渐充实、体型较为丰满,但线性度稍差[11]。
贵州梭戛苗族和汉族青少年身高及体质量比较结果表明,13~岁及15~17岁组汉族男性身高高于苗族男性(P<0.05或P<0.01),13~、14~、16~17岁组汉族男性体质量大于苗族男性(P<0.05或P<0.01);13~16岁汉族女性身高高于苗族女性(P<0.01),14~岁汉族女性体质量大于苗族(P<0.05);三因子及Ponder指数比较,13~岁、14~岁汉族男性内因子值大于苗族男性(P<0.01),16~17岁苗族女性中因子值高于汉族女性(P<0.01)。上述结果显示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青少年相比,营养状态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可能与饮食及生活习惯相关[22-23],梭戛苗族居住于多雾阴雨的高寒山区,多以玉米为主食,喜素食、爱酸辣,来自主食的能量较少,摄入动物性蛋白质、饮食品种单调,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遗传因素在体型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有关[24-25]。
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13~17岁青少年人群的SAD值来看,13岁~、15~岁组男性SAD大于1,各年龄组女性SAD均小于1。Heath和Carter认为SAD大于1体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同时大量资料显示,女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营养不良或疾病影响的缓冲作用较男孩强,可能是因为女性拥有2条X染色体,男性仅有1条X染色体和1个小的Y染色体,前者更具调控效力,使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11],从而导致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体型差异主要发生在男性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13~15岁);女性及男性发育稳定后,贵州梭戛苗族与汉族体型相似,这可能是居住在同一地区,海拔虽有差异,但主要环境条件相似,饮食偏好互有影响,引起贵州梭戛苗族与当地汉族青少年在发育后期体型有一定的相似性。贵州梭戛苗族与其他8个不同民族人群比较的SAD值,梭戛苗族男性与贵州水族男性、广西壮族男性的SAD均小于1,与湖南侗族男性、广西仫佬族男性的SAD均大于1;贵州梭戛苗族女性与贵州布依族女性、贵州水族女性、西藏藏族女性、广西壮族女性的SAD均小于1,与广西南宁汉族女性的SAD均大于1,提示不同种族、不同地理位置的人群体型位置距离较远,而同一地理位置的体型位置距离较小,体型位置距离可用来比较不同种族间的体型差异,也可用于推断不同群体间体质的相似性,据此推测贵州梭戛苗族的体型与贵州水族、广西壮族相似。
综上所述,贵州梭戛苗族青少年13~17岁男性身高呈快速增长趋势,且在13~14岁出现生长高峰,体型类型主要为中间型,表现为体型匀称、外形消瘦、骨骼和肌肉发育一般;女性BMI值大于男性,主要体型为内胚层,体型较男性脂肪含量高,线性程度较低。梭戛苗族生长发育不如当地汉族,且差异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13~15岁),其后2个民族人群的体型较相似;与已有报道的8个群体的青少年体型比较表明,贵州梭戛苗族与贵州水族、广西壮族体型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