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中的功能分析及发展路径

2022-01-20齐鲁娇江立庚

山西农经 2022年1期
关键词:广西农民科技

□齐鲁娇,江立庚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主要是指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使用现代化技术装备,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可持续化的农业生产,具体表现为农业发展过程中科技成果的不断创新、推广及应用[1]。传统观点认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上游”是具有自主农业科技研发功能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由其研发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并进行内部试验。“中游”是政府相关部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这些组织起到中介的作用,对科技加以筛选并推广给“下游”。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终端也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需求端,典型代表是小农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等。传统观点认为专业合作社为科技需求方,只能被动接受科技扶持,无法自主进行科技创造与科技成果转化。

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对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投入品、技术、装备导入小农户。新时代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是被动接受科技的科技支撑体系末端,更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桥梁[2]。

1 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长期以来,广西的农业科技水平、合作社发展状况均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三五”以来,广西合作社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其数量5 年内增长了156%(详情见表1)。

表1 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趋势

2020 年桂林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 795 家,与2019 年比,增加523 家,总量与增量均排在广西首位。总体来看,依旧是经济发达地区领跑,部分地市出现了注销合作社数大于增量的情况(详情见表2)。广西平均每村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5 家,凤山县、兴宾区、覃塘区、龙州县、恭城县、江州区等平均每村拥有7 家以上的专业合作社。德保县、岑溪市、靖西市、金城江区、象山区等16 个县区,平均每村不足两家[3]。

表2 2020 年按地区分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单位:个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科技支撑体系中的功能分析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来源

农业合作社的科技来源主要依靠政府。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私人公司相比,政府农技推广部门与合作社的技术对接更紧密,科技推广人员越多,双方技术合作越紧密[4]。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传递走上了“快车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成为重要的技术支撑保障,科研院所能向合作社提供最先进的技术,但由于缺乏实践,只能小范围试点推广。合作社在获取科技成果后,可继续对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与推广,其作为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效链接,在新时代成为科技转化的中介。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科技传播中的功能分析

因地制宜推广科技。我国一直存在科技传播转化率较低的问题,主要由于供需端不平等,即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需求与开发的技术不匹配、农业经营主体学习能力低下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将打通科技传播的“最后一公里”作为有效抓手。一方面,专业合作社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学历、接受能力超出农村平均水平的村干部、乡村企业家甚至年轻返乡创业者,他们更容易接受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成果以及应用新的农业机械,并且在当地有较高的号召力。比起高校、农业推广中介等机构,更能获得当地村民信任。另一方面,农业合作社可以代表当地多数农户的需求,筛选学习到的科学技术,在科技推广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运用适合本地区的先进技术,以当地的语言方式、通俗的教学方法,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其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扶持、机械租赁、加工销售、“互联网+”等各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使村民学到需要的技术、学会现代化的管理手段[5]。

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农业合作社立足农业、根植农村,主要功能是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难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和运行过程中,将资源重组整合,节约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资源效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例如,广西宾阳县红红火火水稻专业合作社采用“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在2020 年初率先加入了科技小院,通过专家带队、研究生驻扎的模式,帮助相关企业研发先进生产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产品购销”的标准化绿色栽培管理,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和高效生产,解决目前水稻传统栽培中存在的产量低、米质差、农残超标等问题。

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健康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健康发展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我国提出力争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但农业领域的节能减排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在推动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节能减排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对社员和农户进行绿色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并推广现代化的节能减排技术。广西南宁市古辣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校进行合作,研究水稻减氮增效,试验成熟后,将该技术向农户推广,为农业生态建设作出了贡献。

助推科技精准脱贫。在脱贫攻坚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带领社员科技致富、打通市场销售渠道、优化工作岗位等先天优势,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以那坡县城厢镇口角村为例,该村通过整合土地,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运作模式,吸纳贫困户种桑养蚕,发展优势产业,依托深圳的对口帮扶政策签订产品购销合同,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户蚕茧产品,让贫困户有保底“红利”。实施“以扶转带”,实现精准脱贫,在加快桑蚕主导产业的发展、加速科技成果不断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3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速度快,在农业科技推广、技术服务、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新的卡点、难点,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1 人才匮乏,合作社人员素质偏低

农业生产者以留守人员为主,其年龄偏大且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人满足于自给自足,缺乏创新精神,难以预测市场未来的动向,难以适应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合作社规模的扩大。

3.2 运作不规范,“空壳合作社”较多

虽然广西已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在科技推广、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部分只想套取政府公共财政补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在组建后几乎没有开展过经营活动,变成了“空壳合作社”。据统计,广西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设立的专业合作社实有61 626 家,正常运营的专业合作社有49 595 家,合而不作、“空壳合作社”或设立不经营的合作社共有12 030 家,占比为19.5%。此外,部分合作社的话语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出现“精英裹挟”的现象,不利于合作社的民主发展。

3.3 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能力较弱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决定其凝聚力,但大多数合作社基础设施薄弱,只能提供基础的供销、集中种植等服务,无法提供技能培训、信息咨询、产品销售、品牌化等涉及产前与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同时,大多数合作社的整体资金实力不足,难以抵挡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风险,若引进先进农业技术但效益不佳,将难以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4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服务能力建议

加强农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与政策帮扶。调研结果显示,广西农村的生产条件落后,机械化水平低,农产品的产量有待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普遍存在信息来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短缺、难以抵抗自然及社会风险等问题,亟待政府相关部门予以扶持。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相关政府部门增强对合作社的资金扶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改善自身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机械化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同时也要预防政府过度主导,出现行政化。二是要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改善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信贷中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开发专门信贷产品,缓解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如农业发展银行推进的差异化特惠政策,确保新增精准扶贫贷款更多投向深度贫困地区,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的资金需求。

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带头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只有规范化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成员凝聚力、向心力,才能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要警惕“空壳合作社”与“精英裹挟”现象,坚持自愿互利与民主平等的国际通用原则,充分尊重社员的意愿,保障社员共同参与决策、管理、监督的民主权利,真正实现民办、民管、民受益,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合理分配收益。

因地制宜,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社会化服务水平和服务带动能力。社员的利益是合作社的根本,农业合作社要把解决成员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列为重点,加强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能力建设,提高自身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整合农业资源,让农民在参加合作社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大实惠。近年来,广西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显著,涌现出了大批农业示范合作社与品牌化农产品,如横县茉莉、百色芒果、阳朔金桔等。要继续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品牌,改进产品包装,制订行业标准规范,促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广西地形复杂多变,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因地制宜发展,努力探索满足当地农民具体需求、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和路径。特别是在那坡县、大化县、都安瑶族自治县等贫困县区,要合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贫困户进行引导、安置,确保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促进三产融合,探索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扶贫的新模式,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推广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

加强农业合作社人才培养与引进。只有合作社自身的科技水平过关,才能不断提高农业合作社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普遍面临着学历不高与人才紧缺的问题,社员科技文化素质整体偏低,缺乏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机会。社员有意愿改善现有的农业生产状况,学习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为了适应新时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一是要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核心队伍建设和社员培训力度,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科技水平和合作社社员素质。二是鼓励广大青年到基层服务、返乡创业,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队伍更加年轻化、现代化。三是鼓励合作社与高等院校实验室对接,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研究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5 结束语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引领和扶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长,在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中逐渐从被动接收的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科技传播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依然存在着人才不足、缺乏资金、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未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要确保人才支撑、财政支撑,使合作社发展自身科技水平与社会化服务能力成为“小农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猜你喜欢

广西农民科技
广西贵港
耕牛和农民
《广西戏曲》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