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EA 模型的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分析
——以淮安市为例

2022-01-20裴焕焕王丙莹

山西农经 2022年1期
关键词:洪泽金湖县盱眙县

□罗 敏,梅 艳,裴焕焕,王丙莹

(江苏师范大学地理测绘与城乡规划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014 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强调必须确保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发展新型农业企业。土地问题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大局,是我国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尤为重要。淮安市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土地流转,重点培养了以个别规模经营大户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实验基地,并逐渐向其他地区延伸,但是淮安市各区、县在流转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着差异。基于DEA 模型,从投入和产出的视角,运用Deap 软件得出淮安市各区、县农村土地流转前后的效率,比较淮安市各区、县的配置效率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给出针对性建议。

1 研究区概况

淮安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我国重要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018 年,淮安市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年生产总值达到3 601.30 亿元。2018 年末,淮安市人口总量略有增加,常住人口有492.5 万人。

种植业对淮安市的土地流转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的土地流转形式由单一发展向多元化发展转变,促进了农业规模化发展。起初,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淮安市各地通过土地租赁、联耕联种、土地股份合作和农地入股等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截至2018 年,淮安市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22.7 万hm2。淮安市的农村土地流转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尚未发展成熟。

2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的评价模型

2.1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的评价方法

2.1.1 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多项领域交叉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广泛运用于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生态效率评价、科技园区创新效率评价等多个领域。DEA 方法适用于多输出—多输入的有效性综合评价问题。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研究需要运用多种投入与多种产出,符合该方法的原理,因此该方法适用于本研究。在用DEA 方法建立模型之前,不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用更加方便快捷。DEA 方法主要包括CCR 和BCC 两个模型。CCR 模型的DMU 在规模上衡量总效率,BCC 模型的DMU 在纯技术和规模效率上衡量。CCR 模型的原则更适用于本研究,因此采用CCR 模型衡量淮安市2018 年土地流转配置的总效率。

2.1.2 模型建立

假设研究k个单元的生产效率,则有k个DMU(j=1,2,…,k),所有DMU 都有相同的p个投入变量和s个产出变量。Xmn是从第n个地区到第m个输入的投入量,Ymn是从第n个地区到第m个输入的产出量。以第n个地区为目标函数,以每个单元的效率指数为约束条件,确定了最优化CCR 模型。模型如下。

式中:α 无约束,s+≥0,s-≥0。

2.2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

土地流转主要是指农业用地性质的土地转为非农业用地性质的土地,因此土地流转前的配置效率是以农业用地生产效率作为参考,流转后的配置效率是以建设用地生产效率作为参考。结合相关文献[1-4]可知,评价农业用地生产效率的投入指标主要有农业从业人数、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农村机械动力、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等;产出指标主要有农业总产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粮食产量、经济作物产量等。评价建设用地生产效率的投入指标主要有建筑面积、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等;产出指标主要有二三产业实际产值、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税收等。

结合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投入与产出指标,如表1 所示。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农村机械动力、耕地面积、工业产值、就业人数和建筑面积来源于2017—2019 年《淮安统计年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税收来源于淮安市政府统计公报。

3 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要素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3.1 结论

第一,淮安市整体的要素配置效率较高,土地流转前平均配置效率为0.923,土地流转后平均配置效率为0.864,见表2。

表2 2018 年淮安市土地流转前后DEA 检测结果

第二,土地流转前清江浦区、淮阴区、涟水县和金湖县的要素配置效率达到最高,其次是淮安区和洪泽区,盱眙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为0.745。

第三,土地流转后清江浦区、盱眙县和金湖县的要素配置效率达到最高,其次是洪泽区、淮阴区和淮安区,涟水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为0.443。

第四,在农村土地流转后,淮安市的资源配置效率平均水平降低了6%。主要原因是涟水县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幅度很大,下降了55.7%,同时淮阴区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幅度也较大,下降了17%。

3.2 土地流转前的要素配置效率分析

2017 年淮安市土地流转前清江浦区、淮阴区、涟水县、金湖县的配置效率都比较高,淮安区和洪泽区的配置效率次之,盱眙县的配置效率最低。造成各地区之间配置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农业从业人员差异较大。淮安市农业从业人员占各区、县劳动人口总数的比重差异较大,其中盱眙县的农村从业人员占劳动人口总数的比重相对较小,为30.18%,说明盱眙县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员相对于其他地区较少,人员分工不协调,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涟水县和淮阴区农业从业人员较多,农业从业人员是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农业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第二,农村机械总动力差异较大。从淮安市各区、县单位面积耕地的农村机械总动力对比来看,盱眙县每单位面积耕地的农村机械总动力在全市相对较低,为5 062 kW/667 m2。农村机械总动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盱眙县拥有的农村机械总动力较低,很多农民依然采用传统农业耕作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清江浦区、涟水县、金湖县的农村机械总动力与其他地区相比较高,农业生产趋于规模化、机械化,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财政支农预算差异较大。淮安市各个地区的政府划拨给每单位面积农业用地的预算差异较大,其中盱眙县相对较少,只有317.03 元/667 m2。盱眙县政府划拨的支农预算比其他地区少,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业科研进程发展缓慢,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清江浦区、淮阴区、涟水县、金湖县的财政支农预算虽有差异,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均居于前列,农村基础设施较好,农业生产效率较高。

综合以上原因,2017 年淮安市盱眙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清江浦区、淮阴区、涟水县、金湖县的要素配置效率较高。

3.3 土地流转后的要素配置效率分析

2018 年,淮安市农村土地流转后涟水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淮安区、淮阴区次之,洪泽区、清江浦区、盱眙县、金湖县的要素配置效率相对来说较高。造成土地流转后各地区之间配置效率差异的原因如下。

第一,淮安市各地区的工业产值差异较大。涟水县每1 m2建筑面积的工业产值在淮安市各区、县中最低,仅为1 664 元/m2。洪泽区、盱眙县和金湖县的工业产值均处于较高水平。造成淮安市各地区工业产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科学技术支出差异较大。涟水县的科学技术支出在淮安市7 个区、县中最低,只有1 099 万元,而盱眙县和金湖县的科学技术支出较高。传统生产方式的加工效率和资金利用率低,存在着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科学技术创新,综合运用各种实用的知识和方法,合理调用各种要素,减少了人力、物力浪费,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涟水县的科学技术支出在全市最低,科研人员没有足够的经费对科技进行研究和创新,因此涟水县的工业产值较低,建设用地的生产效率较低,导致土地流转后涟水县配置效率低下。盱眙县、金湖县、清江浦区的科学技术支出较高,工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工业效率,因此要素配置效率较高。

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异较大。涟水县1 m2建筑面积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淮安市各区、县中最低,清江浦区、洪泽区、盱眙县和金湖县1 m2建筑面积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于前列。造成淮安市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淮安市各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较大。涟水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2 569 元,而清江浦区、洪泽区、盱眙县和金湖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其他地区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中能用于支付家庭日常开销的收入,收入增加,消费相应有所增加;收入减少,消费也会相应有所减少。涟水县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其他地区相比最低,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低,要素配置效率低。清江浦区、洪泽区、盱眙县和金湖县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高,因而要素配置效率较高。

综合以上原因,淮安市2018 年涟水县的配置效率最低,清江浦区、洪泽区、盱眙县和金湖县的要素配置效率较高。

4 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前,盱眙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淮安区和洪泽区次之;农村土地流转后,涟水县的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淮安区和洪泽区次之。因此,针对盱眙县、洪泽区、淮安区和涟水县提出以下改善建议。

第一,盱眙县可以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合理分配政府的财政支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盱眙县农地较多,但农业财政预算相对较少,其他方面的财政预算较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预算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其他地区相比,盱眙县从事农业的人员相对较少,农村劳动力紧缺。可以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非农经济发展,缓解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现状。调整农村政策,促进劳动力流动和合理分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5]。

第二,洪泽区要调整耕地利用面积,平衡土地利用数量,促进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存在差异。根据研究可知,洪泽区耕地产出随着耕地数量增长而减少,适当减少耕地面积投入,与劳动力投入相适,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6]。洪泽区应适当调整农村机械总动力投入,调整农业机械投入结构,适当鼓励劳动力代替机械化,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象,鼓励农民流转土地,降低农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7]。

第三,淮安区可以增加农村机械总动力并加大财政支农预算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淮安区农村机械总动力低于其他地区,农村机械总动力是影响农村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增加农村机械总动力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淮安区科学技术支出比其他地区低,应增加科学技术支出,推动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促进工业发展[8-9]。

第四,涟水县应转变观念,着眼科学技术投入。涟水县应结合土地流转实际,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大力推动技术经济发展。整合全县科学技术要素,增加科学技术投入,重点培育制造产业,促进特色产业技术革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农用地机械化水平。土地流转后,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规模化经营和土地流转已经是大势所趋,可利用土地开发潜力存在差异,应选择合适的利用类型。

猜你喜欢

洪泽金湖县盱眙县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
珍贵的“礼物”
夏荷(新韵)
洪泽『蟹』逅
夕次盱眙县
江苏金康达集团资助200名“三好少年”
欢度“六一”儿童节
麦田欢歌
长江图
茉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