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密度对大豆品种贡秋豆 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022-01-19杨世鹏向仕华杨华伟

大豆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粒数农艺行距

杨世鹏,向仕华,胡 苓,杨华伟

(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自贡 643000)

贡秋豆5号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国审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高蛋白、适应性广、籽粒大、抗病性好等特性[1]。目前对自贡市及周边地区调查发现,贡秋豆5号的种植密度普遍偏小,无法发挥出贡秋豆5号的产量优势。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其直接影响大豆的群体结构和光能利用率,从而最终影响大豆的产量[2-3]。而在一定的密度下,行距和株距是调整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手段[4]。为了更好的推广贡秋豆5号,试验通过研究贡秋豆5号的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贡秋豆5号合理密植,深度挖掘增产潜力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大豆品种为贡秋豆5号。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20年6月20日将贡秋豆5号种植于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龙潭实验基地,试验采用行距(A)和窝距(B)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有5个处理,以A1、A2、A3、A4和A5表示,依次为30、35、40、45和50 cm;副区为窝距,有2个处理,以B1和B2表示,依次为20和25 cm。每个小区7行,每窝2株,2次重复,共计20个小区。在大豆成熟时,每个小区连续取10株进行考种,测定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每个小区取中间5行进行小区测产,再折算成667 m2产量。

1.3 分析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使用SPSS 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差异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贡秋豆5号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贡秋豆5号行距和窝距裂区试验的方差分析可知(见表1),主区行距间、裂区窝距间和行距×窝距的互作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行距、窝距及其互作对贡秋豆5号的产量均有极显著影响。

表1 行距和窝距对贡秋豆5号产量的方差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2个窝距处理的贡秋豆5号产量均值之间达到了显著差异,B2窝距处理的产量显著大于B1窝距处理的产量。在B1窝距处理条件下,贡秋豆5号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大而增加;在B2窝距处理条件下,贡秋豆5号产量随着行距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A3时贡秋豆5号产量达到最大。5个行距处理的贡秋豆5号产量均值由高到低为A5>A4>A3>A2>A1,A5产量最高,A1产量最低,A3、A4和A5处理的贡秋豆5号产量均值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A1、A2处理之间差异显著。

表2 种植密度对贡秋豆5号产量的影响

综合以上结果,贡秋豆5号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先增加后减少,当密度达到13 334株/667m2,即A3B2密度处理水平时,产量达到最大,为180.25 kg/667m2(见图1)。

图1 贡秋豆5号种植密度与产量的相关关系

2.2 种植密度对贡秋豆5号农艺性状的影响

方差分析表明,行距对贡秋豆5号的各农艺性状均有显著影响,株高随行距的增大而减小,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大;窝距对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有显著影响。株高随窝距的增大而减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随窝距的增大而增大(见表3)。

表3 不同行距、窝距处理对贡秋豆5号农艺性状的影响

进一步分析发现,贡秋豆5号在低密度时株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变化不显著,当密度达到13 334株/667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贡秋豆5号株高显著增高。贡秋豆5号主茎节数各处理间变异幅度小,主要受品种基因型控制。分枝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分枝数逐渐减少。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见图2)。

图2 贡秋豆5号种植密度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关系

3 讨论

大豆农艺性状受到种植密度的影响,杨加银等[5]研究表明,大豆株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增加趋势,而分枝数随密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刘卫国[6]研究表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显示,贡秋豆5号株高与种植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种植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这与前人试验结果一致。于德彬等[7]研究表明在低密度时,植株对光、水、肥等资源竞争压力小,导致植株单株生产力高,随着种植株数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大;当密度达到一定株数后,过高的密度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会导致植株高而细,造成大量倒伏,同时植株病虫害率增加,落花、落荚、病虫荚严重,单株生产力极低,株数的增加不能弥补单株生产力的减少,造成大豆减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果,贡秋豆5号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先增加后减少。

大豆产量是由群体产量决定,群体产量多受生态环境、栽培措施及品种特性等多因素影响,而种植密度对群体结构影响最大。当种植密度过小时,单株产量较大但群体产量不高;种植密度过大时,单株产量又下降严重[8]。通过改变种植密度,可以使大豆个体和群体达到最佳配置,最大效率的利用环境资源,促使大豆高产。

4 结论

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贡秋豆5号产量和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贡秋豆5号株高与种植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种植密度(行距×窝距)为40 cm×25 cm时,即密度达到13 334株/667m2时产量达到最大,为180.25 kg/667m2。

猜你喜欢

粒数农艺行距
种花生的合理行距和株距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粳稻盐粳188 航天诱变后代穗部性状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种植密度和行距对荞麦田杂草及荞麦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