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2022-01-19俞彬彬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儿科福建省宁德市3521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溶血性丙种球蛋白黄疸

俞彬彬 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儿科,福建省宁德市 352100

在溶血性黄疸的诸多类型中,ABO溶血性黄疸是临床中常见的类型,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1~2d内开始出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患儿可出现嗜睡、肝脏肿大、血清胆红素浓度超高等症状,需在发现时及时采取相关治疗措施。针对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以往临床主要采用蓝光治疗。据相关资料显示[1],通过蓝光治疗,可使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最后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但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为病理性黄疸,单独采用蓝光治疗的效果还有待提高。有学者提出[2],丙种球蛋白含有健康人群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可有效切断溶血来源,将其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增强机体抵抗力,弥补蓝光治疗的不足。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就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的临床价值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美国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3]中关于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诊断标准;(2)出生时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17.1μmol/L;(3)血型均为B型或A型。排除标准:(1)伴有地中海贫血的患儿;(2)伴有败血症的患儿;(3)伴有RH溶血的患儿。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出生时间为3~27d,平均出生时间为(14.42±3.01)d;出生体重为2~5kg,平均出生体重为(3.12±0.07)kg;病程为1~4d,平均病程为(2.61±0.05)d。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出生时间为3~29d,平均出生时间为(14.50±2.96)d;出生体重为2~6kg,平均出生体重为(3.16±0.09)kg;病程为1~5d,平均病程为(2.65±0.07)d。两组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时间、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儿的黄疸程度给予蓝光持续照射72h,将照射的主要参数设为波长:430~470nm,单面功率:160W;同时将照射灯的灯管高度调节至距离患儿皮肤35~50cm处。照射72h后,关闭照射灯电源,观察24h;若患儿的TBil水平未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则继续照射至其TBil水平恢复正常。观察组在蓝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莱士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生产厂家: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F20023011;规格:5% 2.5g/50ml/支)治疗,按1g/kg肌肉注射,1次/d,连续注射3d。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分析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检验指标水平[TBil、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量表评分及疗效。其中,NBNA评分[4]包括行为能力(0~12分)、被动肌张力(0~8分)、主动肌张力(0~8分)、原始反射(0~6分)、一般反应(0~6分),总分≥37为神经系统功能正常。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皮肤黄疸完全消退,TBil下降幅度≥90%;有效:皮肤黄疸基本消退,TBil下降幅度在80%~89%之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1-无效率[4]。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检验指标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TBil、RBC、Hb、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Bil均下降,RBC、Hb、HCT均上升,但观察组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BC、Hb、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检验指标水平对比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NBNA总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NBNA总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BNA总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NBNA总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4.501,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n(%)]

3 讨论

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是儿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往临床主要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有学者提出[5],对于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患儿而言,其血脑屏障尚未发育成熟,单独采用蓝光治疗对其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欠佳。既往研究指出[6],丙种球蛋白经肌肉注射后,对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阻断作用,将其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帮助患儿恢复大脑功能。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丙种球蛋白可与吞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清除病原体,阻断T、B淋巴细胞对神经细胞的免疫刺激,进而能够缓解脑损伤[7]。因此将丙种球蛋白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使丙种球蛋白弥补蓝光照射在保护脑功能方面的不足,帮助患儿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RBC、Hb、HCT水平、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以改善黄疸现象,提高疗效。通常情况下,胆红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在蓝光治疗过程中,将其波长参数设为430~470nm,可使患儿体内的TBil发生充分的光氧化与异构,转化成光异构体经尿液、粪便等排出,进而降低TBil水平。丙种球蛋白含有人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不仅具有抗炎作用,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可帮助患儿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力[8]。因此,将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丙种球蛋白结合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可以改善黄疸现象,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猜你喜欢

溶血性丙种球蛋白黄疸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醒脑静注射液溶血性研究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60例新生儿黄疸的常见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