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2022-01-19蔡天文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急救中心675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溶栓缺血性

蔡天文 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675000

脑卒中属于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与患者脑部血管突发阻塞或破裂造成血液无法正常循环引发的脑组织损伤有关,其中60%以上的脑卒中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如何尽早疏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堵塞的血管,恢复缺血组织血流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所在[2]。静脉或动脉内药物溶栓是目前较为高效的恢复患者血流的方法,但静脉溶栓存在血管再通率低、药物用量大、治疗时间窗窄、出血风险高等缺点,而动脉内溶栓能够对溶栓药物的使用进行控制,在提高栓塞血管溶通率的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3]。有研究表示,院前延误是导致无法及时接受治疗的主要原因,而院前急救可迅速对脑卒中可疑患者进行识别,并通过绿色通道的建立,及时对医院外突发急危重症的患者进行现场急救与转运,可减少院前延误[4]。但目前关于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运用效果的报道较为罕见。为此,笔者设置对照试验展开相关研究,期望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选择提供新思路,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2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2)发病时间≤4.5h;(3)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本研究;(4)未合并其他种类疾病。排除标准:(1)近期有手术史者;(2)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3)精神疾病者。本次研究所纳入病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救治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1例)与研究组(91例)。研究组男51例,女40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5±18.4)岁。对照组男50例,女41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2.3±18.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传统急诊治疗:患者自行或救护车送入医院后行颅脑CT等相关检查,并接受常规治疗:静脉注射20~40ml NaCl注射液(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764)和稀释后的4ml血栓通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Z44020284),2次/d;接受100mg/次,2次/d的阿司匹林片(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407)治疗等。研究组予以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治疗:(1)医护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赶赴现场,初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后,马上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工作,进入急诊绿色通道;(2)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1mmHg=0.133kPa)以下,血小板计数控制在100×109/L及以上;(3)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行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穿刺成功后将导丝、导管分别引入左、右侧颈内动脉,通过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明确血管闭塞部位等情况;(4)通过导管腔将微导管送至接近病变的部位,将50万~80万U尿激酶(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666)与浓度为0.9%的NaCl混合注入管腔内;(5)术中观察闭塞血管再通情况,0.67~1h后完成灌注,并使用血管造影对患者进行复查;(6)术后拔出导管、血管鞘以及导丝,按压穿刺部位,以绷带加压包扎,制动1d。并在手术后静脉滴注20%甘露醇(浙江济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599)250ml,连续治疗10d,静脉滴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2020703)100ml,连续治疗8d;(7)溶栓1d后,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635),100mg/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超早期时间窗内接受溶栓率、死亡率。(2)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进行TICI血管再通情况评估[5],0级:远端无血流,血管闭塞;1级:闭塞部位可通过部分对比剂,但远端血管无法充盈;2级:动脉远端基本可充盈对比剂,但速度缓慢;3级:对比剂迅速充盈、排空远端血管。0、1级为闭塞,2级为血管部分再通,3级为血管完全再通。血管再通率=(完全再通例数+部分再通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超早期时间窗内接受溶栓率、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超早期时间窗内接受溶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超早期时间窗内接受溶栓率、死亡率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比较 研究组溶栓再通率为93.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15.1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比较[ 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其致残率、死亡率极高,已成为导致我国人民疾病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的、具有循证医学依据的治疗方法,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7],其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发病后4.5h,但仅有不到10%的患者可接受静脉溶栓治疗,且其血管再通率仅10%~30%,易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8]。随介入技术的成熟,动脉溶栓由于具有选择性高、可增加血管再通率、药物用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大部分群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及严重程度的认识较为薄弱,院前救治能力不足等原因造成救治效率低下,而在抢救时间窗内给予血管再通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9]。因此,建立科学合理、针对性强、效率高的院前急救模式,在抢救时间窗内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10]。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超早期时间窗内接受溶栓率以及溶栓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进行治疗疗效更佳,可缩短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提高溶栓再通率。分析原因可能是,院前急救能够将救治从院内转移至院前,有效地缩短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CT检查至溶栓时间、入院至溶栓时间,并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具有高度的时间依赖性,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越短,血流重建越早,治疗疗效越好,患者获益越大[11]。同时动脉溶栓治疗也能够提高血管再通率。进一步研究显示,研究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分析原因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障碍,会导致患者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脑组织坏死[12]。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是能够及早将患者原本阻塞的血管疏通,改善患者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血流情况[13]。而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能够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恢复患者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血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院前急救联合急诊脑动脉内溶栓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更佳,可缩短患者从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以及死亡率。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溶栓缺血性
更正声明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胃溃疡治疗药物的应用及进展分析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老人夜尿多隐患大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