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次单元咨询模式的青少年危机干预探索
2022-01-19郭霞
郭霞
摘要:青少年期心理危机的主要形成因素涵盖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危机干预是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通过一次单元咨询模式,可以在一次性咨询中协助当事人发掘出生命的意义与力量。它以问题解决为咨询的表层目标,以建立生命意义与力量为咨询的深层目标,让当事人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力量,放弃原有念头。
关键词:危机干预;一次单元咨询;生命意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2-0043-03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经常遇到应激或挫折,一旦自己不能解决和处理这种应激或挫折,就会产生心理失衡,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危机”[1]。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心理危机的主要形成因素涵盖生理、心理、社会诸多方面,包括:处于性成熟过程与“生长爆发”阶段的发育冲突;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模糊性(同一性迷惘);突发事件与应急能力低下;一些与心境障碍、精神疾病等有关的前驱表现。以上种种均会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焦虑及自主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而一次单元咨询模式可以在一次性咨询中,鼓励当事人觉察其个人的正向特质、内在力量与资源,从中萌发生命的希望与价值,以重新定向、采取行动、促成改变[2]。下面,我以2021年暑假某天接到的一起自杀自伤危机电话为例,呈现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索过程。
一、展现良好的咨询态度,建立咨访关系
七月的某天下午两点多,心理热线值班中,电话铃声响起,我刚接通,电话那头就传来很虚弱的女孩的声音:“我好难受,好难受,可是我找不到刀……”
我心里一个激灵,轻问:“要刀做什么?”
“割手啊,割了就没那么难受了,我手臂上已经有三百多刀了。”
出于职业敏感,我判断是自伤事件。为进一步评估危机程度,在贴着女孩情绪走的同时,我了解到她此时在家,身边无危险刀具,处于安全环境,我松了一口气。
一开始,沟通进展比较困难,基本上是我问一句她答一句。辅导过程中,我以真诚的态度表示同感,拉近双方距离,使她相信自己找到了能理解她痛苦的人,倾诉从被动转为主动。
在沟通中我了解到,她今年15岁,初中刚毕业。在断断续续的讲诉中,她说起了昨晚与母亲发生的一次冲突,她一晚没回家,在楼门口蹲了一晚上,没睡觉。现在又刚刚吃了药,更加不想睡了。她随口说出了四五种药物名称(盐酸舍曲林、碳酸锂等),我初步判断女孩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可能,在后续的咨询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谈话中,我一边积极共情,协助她释放积聚在内心的不良情绪,一边继续做风险评估(4P:痛苦程度、自杀计划、自杀史、当前现状),判断为二级中危个案(A. 有自杀史且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一年;B.出现自杀意念,但不具体;C.同意执行安全计划)。
二、肯定当事人的求助行为与面对问题的勇气
在女孩同意执行安全计划后,我和她探讨了可能发展为危机的预警信号,如想法、意向、情绪、情境、行为等,商量在遇到上述信号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女孩试探性地问出一句:“就像现在我给你打电话?”我不假思索地肯定了这一做法,并且通过假设、叙事外化等方式将她的部分行为和想法正常化。由于此时女孩还处于服药后的后续反应中,我自始至终顺应她的情绪,不断感应她情绪的微小波动,对于女孩所做出的任何一点努力,我都立即抓住和积极赞扬。她的情绪明显好转不少,声音力度变得坚实一些,电话中也出现了笑声,她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你好会夸我啊!”
在肯定女孩的求助行为及面对问题的勇气时,我秉持的态度始终是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以具有积极内涵而可加以改变的方式来描述她的问题。相信女孩也捕捉到了这些,在放下心防的同时,慢慢接受了我的一些提议。
三、凸显咨询焦点,找出当事人的生命意义与力量
咨询过程中,女孩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从多年前的经历到昨天的事件,从自己的情感到周围的人际关系,以及患病前后的种种。我无法全部分辨出哪些是客观现实,哪些是她的主观臆断,但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女孩的真实体验。在一次单元咨询中,我需要聚焦她目前的最大困扰:持续低下的心境及无目标。为此,我透过想象或隐喻来凸显晤谈的焦点,在她提供的信息中挑选出一些她感兴趣的内容,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对焦期待。
在我的不断引导下,女孩聊到了喜欢的手游《第五人格》。对此游戏我不是很了解,但从她喜欢的角色、记忆深刻的片段以及使她兴奋的游戏点中,我挖掘出她本身存在的力量感。女孩语速明显快起来,开始频繁出现“你知道吗”这些起始语句。就这样,以女孩为主体,我适时引导,使她转移了注意力,慢慢走出低迷心境,她还说起了自己未来的憧憬,希望能拥有如何豪华的大房子、如何称心如意的布置等。对于她这些天马行空的梦想,我带着欣赏的眼光和她探討,引导她一步步从虚幻落到地面上。当女孩说到“我讨厌英语,但数学不错,而且我也喜欢挑战”时,我感受到了她的生命力。
四、提出具体可改变的任务,演练可能的解决方案
由于女孩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时不时会被突如其来的恶劣心境所困扰,这些不能只靠心理咨询来解决,因此,我温柔且坚定地建议她一定要按医嘱服药,并定期复诊。女孩小声说了句:“吃了好难受的!”我还没来得及再劝,她紧跟一句:“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一年我一直在努力吃药!”那一瞬间我特别心疼她。
在电话的后半程,我们重点探讨当再次出现恶劣心境时,有哪些方法可以采用。女孩说:“之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刀割手臂,看到血出来,就好受很多。”显然,她过往的经验模式完全错误,必须探寻新的可行方案。我先做了必要的心理教育,让她知道自残只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法,然后帮助她尽可能找到处理情绪的其他方法,比如唱歌、运动、跳舞。最终聊到了女孩感兴趣的cosplay,我具体化每个值得探讨的细节,帮她搭好可攀爬的“脚手架”,告诉她可以做什么、怎么做,鼓励她从最小的一步开始实施。
中间有个小插曲,女孩说除了自残,她还特别想喝酒,澄清后才知道她说的是锐澳鸡尾酒,其实也就喝过一次。为防止她饮酒成习惯,我玩了个概念偷换,把她原本追求的微醺感换成了刺激感,利用酒精含量和碳酸型饮料等相关化学知识,使其打消了用酒精缓解痛苦的念头。
五、肯定咨询师与当事人的努力成果
虽然女孩一直表示自己不困,但从她的描述中,我察觉出她昨天一晚没怎么睡,身体肯定是疲惫的。我为女孩做了简单的呼吸放松治疗后,看看时间也快一小时了,便问道:“一会挂完电话后,你会做些什么呢?”女孩想了想,说:“我会躺到床上,喝点甜的饮品,听着你推荐的歌曲,闭上眼睛休息会。”我由衷赞叹:“太棒了!没必要逼着自己睡着,可以听着歌,跟着歌曲的画面在脑海中展开想象,怎么轻松怎么来,好吗?”
女孩沉默了几秒,说道:“老师,谢谢你,没有这个电话,我可能……”这一刻,我似乎和她情感共频了:“孩子,也谢谢你的信任!”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曾说:“青少年好比蝴蝶,他们经历着从毛毛虫到蝴蝶之间的层层蜕变,这种蜕变充满着潜能,但也很脆弱。”若在他们的脆弱时刻,我们去倾听和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予支持,就能拉住他们因求救而伸出的手。看上去能做的很有限,但却十分重要。青少年的自杀自伤很多时候是冲动型行为,只要能及时给予安抚引导,帮他们寻找到各种内外的资源,让他们看到希望,找到自己的力量,就能让他们放弃原有念头。
此次一个小时的电话咨询,采用的是一次单元咨询模式,重心以协助当事人发掘出生命的意义与力量为核心目标,即以问题解决为咨询的表层目标,以建立生命意义与力量为咨询的深层目标[2]。咨询关系的核心是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怀、正确的同理心。当然,根据实际个案情况,还可继续追踪或进行下一次单元咨询,联合父母,共同开展家庭系统治疗,以帮助当事人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张秀琴,张英俊.团体辅导与危机心理干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2]王智弘,杨淳斐.一次的力量:含摄华人文化观点的一次单元咨商模式[M].台北:张老师文化出版社,2016.
编辑/张国宪 终校/刘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