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化语文要素 夯实复述技能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肥皂泡》教学为例
2022-01-18戴玉玲
戴玉玲
(福州市仓山区教育局,福建 福州 350007)
复述是学生对语言材料建构和运用的过程,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内化积累和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写作能力。统编教材中,复述能力要求按照学生年龄发展特点编排。低年级开始浅层渗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借助图片讲故事;之后随着年级的增长,复述方式逐渐复杂,可以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等不同类型。[1]此前,各个版本的教材对于复述能力的养成都十分重视,统编版教材在这一方面更是独具匠心,基于儿童成长过程中的语言发展方向,将复述能力的养成由易及难、有序分布在每个学段的多篇课文中,贯穿不同的学习阶段。
“复述”这个概念,在一二年级的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及,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才正式提出。[2]基于此,教师应遵循教材中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及学习成果评价,既不拔高也不降低要求。三年级详细复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指定的内容和故事发展顺序准确、完整地述说。详细复述的重点是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课文内容详尽地重述,又不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这,需要复述者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处理和转换:首先对课文的词语、句式、句间关系以至整体结构要熟悉,然后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3]
目前,小学生在复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以背诵作为复述;无条理,重点不突出,没有感情;甚至有些学生不知从何说起……如何扎实落实复述这个语文要素,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教师首先要厘清复述“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几个核心问题,从以下几个方向实施教学。
一、依据教材编排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关注教材的纵向编排以及单元课文之间的横向编排,关注它们之间的前后关联性。从横向看,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提示、课后练习题的安排相辅相成、前后呼应;从纵向看,教材整体对于复述能力的养成由浅及深、井然有序。教师要基于统编版教材编排特点进行语文要素的细化,设计复述的教学目标。
例如,《肥皂泡》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讲述的是冰心小时候吹肥皂泡的童年快乐。吹肥皂泡贴近儿童的生活,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设计和教学本课时,应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复述”,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在研读教材和研究学情时发现,三年级上册前几个单元要素没有明确提出复述要求,但是复述一直隐性贯穿,这样编排是为后面第八单元的详细复述做准备。本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即隐性提出复述。基于此,笔者细化语文要素,在第一课时确立“复述”目标。
从二年级开始,统编版教材就设计相应的复述训练内容,如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等课文,借助图片、提示等讲故事,帮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到了三年级,这种复述练习的要求逐渐复杂(见表1):
表1 三年级上册的复述练习
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掌握相关的复述课文的方法。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单元语文要素,对《肥皂泡》这篇课文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具体分为以下三点:
(1)认识“薄、娇”等8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会写“悠、碗”2 个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 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3)复习理解词语的不同方法。
二、针对实际学情,分步骤实施复述训练
设计教学目标后,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取重点词语入手,运用连接词串联成段落,最后实现整体详细复述。通过五个步骤,由浅入深,从点到面,展开有针对性的复述训练。
(一)提取关键词,提供支点
关键词是一篇课文的重要线索。学生运用关键词进行复述,相当于找到详细复述课文的脚手架。关键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语,应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将重点串连成线,最终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面”。不同类型的课文,关键词不同,如《肥皂泡》一文中,在做肥皂泡、吹肥皂泡的过程中离不开动词,所以这篇课文的关键词是“动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出动词“放、加、弄、蘸、吹、提、扇”,以精准的动词为支点,激活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可视的画面,促进文意的理解,又不失内容的童趣。
(二)把关键词送回段落,形成有效认知
提取关键词后,要将关键词连成线,这个“线”就是关键词所在的段落。通过这个步骤,对关键词形成有效认知。如在《肥皂泡》的教学中,找出动词后,教师去掉这些动词,让学生送动词回段落,加深对吹肥皂泡过程的理解: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 )在一只小木碗里,( )上点儿水,( ),使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 )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 )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 ),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 )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三)找出连接词,理清叙述顺序
将重点词送回段落后,要让学生明确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串联关键词,进行详细复述。具体到这篇文章的动词,教师提问:“作者是用什么词把这些动作连起来的?”引导学生找出关联词,“先……再……然后”。有序的连接词让学生的介绍井然有序。
(四)依托图表,把握关键内容
通过列表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明确活动过程的逻辑关系,把握段落的关键内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把内容复述详细。在《肥皂泡》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图表,讲一讲怎么吹肥皂泡(见表2):
表2 复述内容表
(五)整体详细复述,学以致用
整体详细复述是复述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阶段。在前四个阶段中,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针对性的复述训练;在整体复述阶段中,则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重点词语应用到详细的表述内容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总之,从课文编排和学生能力培养两方面来看,“复述”教学体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是从具体到创造,先“入格”再“出格”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反复实践练习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重组和创新,在表达与沉淀中,扎实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