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的合成在综合型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2022-01-15杨小凤郑鲁沂刘志莲王守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冰乙酸亚砜核磁

杨小凤 郑鲁沂 刘志莲 王守锋

(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1 化合物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合成实验的实施

1.1 实验原理

9,10-菲醌,乙酸铵,对苯二甲醛在冰乙酸催化下通过“一锅煮”反应得到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其反应合成路线如下: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

试剂:9,10-菲醌,乙酸铵,冰乙酸,对苯二甲醛,甲醇,乙酸乙酯,柱层析用200-300目硅胶,二甲亚砜(DMSO),10 mM PBS缓冲溶液,氘代二甲亚砜(DMSO-d6)。

仪器:圆底烧瓶,集热式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球形冷凝管,抽滤瓶,布氏漏斗,紫外灯,柱层析柱子,锥形瓶,旋转蒸发仪,布氏漏斗,真空干燥箱,抽滤瓶,容量瓶,比色皿,核磁共振仪器(Bruker AVANCE III 400 M),Shimadzu 3100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Edinburgh Ltd-FLS920荧光发射光谱仪。

1.3 实验过程

1.3.1 合成

在100毫升圆底烧瓶中加入0.1375克对苯二甲醛,0.0708克9,10-菲醌,0.5125克乙酸铵,以及 4.2毫升冰乙酸,在100摄氏度下回流2小时,冷却至室温,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抽滤,得到的粗产品依次用水和甲醇洗涤,真空干燥。

1.3.2 提纯

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法分离提纯,洗脱剂为乙酸乙酯,得到淡黄色的固体,称量产品,计算产率。

1.3.3 核磁检测及数据分析

称取20毫克柱层析纯化后的样品溶于0.6毫升的氘代二甲亚砜(DMSO-d6)中,用注射器将其转移至核磁管后摇匀即可进行NMR测试,测试温度为298K。测试数据通过Topspin2.0软件处理得到样品的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谱图。

1.3.4 光谱性质测试

称取0.0080克纯的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用DMSO溶解,用25毫升容量瓶定容,配制成1×10-3M储备液。移取1毫升储备液加入到19毫升DMSO中,PBS缓冲溶液定容至100毫升,混合均匀后,测定光谱。荧光分光光度计参数:ex=370 nm,狭缝宽度10nm和10nm,电压400v,测试温度23摄氏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化合物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的核磁谱图数据分析

图1为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的核磁氢谱图,由图可知,化学位移值为3.395 ppm、2.516 ppm和0.000 ppm处的三组峰分别为水、溶剂氘代二甲亚砜和标准样品四甲基硅烷(TMS)的溶剂峰;化学位移值为13.737 ppm处的峰归属于咪唑环NH中的氢原子,10.099 ppm处的峰归属于醛(-CHO)中的氢原子,化学位移值介于8.904 ppm和7.645 ppm处的六组峰归属于苯环上的12个氢原子。详细数据如下:1H NMR(400 MHz,DMSO-d6):(ppm)13.737(s,1H,NH),10.099(s,1H,CHO),8.875(dd,J=8.4 Hz,J=14.8 Hz,2H,Ar-H),8.636-8.561(m,2H,Ar-H),8.540(d,J=8.4 Hz,2H,Ar-H),8.140(d,J=8.0 Hz,2H,Ar-H),7.811-8.737(m,2H,Ar-H),7.674(dd,J=8.4 Hz,J=16.0 Hz,2H,Ar-H)。

图1:化合物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的氢谱

图2为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的核磁碳谱图,由图可知,化学位移值为40.62-39.37 ppm处的峰为溶剂氘代二甲亚砜的溶剂峰,低场的两组峰193.00 ppm和148.17 ppm分别为醛(-CHO)中的碳原子和咪唑环中C=N双键上的碳原子,化学位移值介于137.91ppm和122.41ppm处的峰归属于苯环上的二十个碳原子。详细数据如下:13C NMR(100 MHz,DMSO-d6):(ppm)193.00,148.17,137.91,136.53,135.91,130.67,128.83,128.55,128.21,127.79,127.67,127.32,126.92,126.30,125.97,124.64,124.28,122.68,122.41 ppm。

图2:化合物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的碳谱

2.2 化合物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的光谱性质研究

图 3为化合物 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在DMSO-PBS(2:8,v/v,pH 7.4)缓冲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发生光谱,由图可知,其在375nm处出现了一个很强的吸收带;在单一波长(370nm)激发下,化合物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在445和540nm处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发射峰,在445处的发射峰可以归属于菲并咪唑基团的发射峰,在540nm处的发射峰来自于菲并咪唑基团与苯甲醛基团产生共轭的发射峰。

图3:化合物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10 M)在DMSO-PBS(2:8,v/v,pH7.4)缓冲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发生光谱

3 结语

化合物4-(1H-[9,10-d]菲并咪唑基)苯甲醛的合成是一个完整的研究课题,整个实验包括文献查阅、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施、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合物结构表征及撰写实验报告。此研究课题有机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又锻炼了学生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

猜你喜欢

冰乙酸亚砜核磁
二甲亚砜对中国鲎NAGase的抑制作用
液体核磁管清洗方法进展
亚砜亚胺的合成研究进展
烯基亚砜类化合物合成研究综述
浅谈核磁共振仪自主开放前的准备工作
非水滴定法测定盐酸亚胺代甲醚的含量
氯化铷与氯化钾在冰乙酸-水中溶解行为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菇中半胱氨酸亚砜裂解酶的工艺
一种十八胺浓度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