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实践研究

2022-01-13冉红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师生共读自主阅读农村小学

冉红

摘要:从今年高考语文的命题来看,对学生课外阅读知识运用的考查占比有所提升,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大量的阅读时间,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有效掌握文体阅读和深度阅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核心素养;自主阅读;师生共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环境现状分析

从农村阅读环境看,许多农村乡镇图书馆数量较少甚至没有建设图书馆,特色书店更是缺乏。一些小商店、小书店也缺少正规的图书来源。这样的阅读环境无法在课余时间为农村小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从农村家庭氛围看,农村小学生家长群体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家长为数不多。学生家中藏书较少,书目单一,大多都是学校教师推荐书目或是一些作文书。很难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2农村小学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策略

2.1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

1.学校图书馆(室)——弥补农村缺乏大型图书馆的不足。农村如今新建的学校,其规模不亚于城区,且每一所学校大都配有图书馆(室),里面的书籍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百科,内容丰富,应有尽有。但很多具备这种规模和设施的图书馆(室)没有物尽其用,并未对学生阅读真正起到助推作用。随着新教材教学的实施落实,许多农村学校开始意识到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意识到课外阅读量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图书馆(室)应当充分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首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室)管理制度,配备专业的图书管理员,将校园图书集合起来,分类贴上条码,并输入电脑进行登记。再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张电子借阅卡,方便图书的借阅和归还。

其次,学校应安排每周每班有两节或两节以上的自由阅读课,让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室),指导学生阅读各类书籍,将校园图书馆(室)变成学生的阅读教室,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

最后,学校要安排固定的借阅时段,让图书流动起来。例如,在中午学生休息和下午的点心时间,各班级同学可以轮流借阅图书,或以班级为单位,定时借阅,按时归还,两周一次循环。

2.班级小型图书角——培养农村小学生时时阅读的习惯。学校有一个较大的图书馆,学生随时可借阅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但仅靠学校的图书馆也是不够的,班级中可以再设立一个规范的图书角,以教科书上的作家作品和推荐书目为主,与课堂教学相衔接,这样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学生时时遨游书海。

(1)图书角的书籍来源。每学期开学初,由班主任和各学科老师推荐,将本学年所需阅读书目摘录给家长,经家委会讨论取舍后统一购买,分门别类放置于班级后排书柜。学生家中已有的书籍,也可以捐献给班级图书角。

(2)图书角的书籍借阅。图书角里的书籍是班级的公共财产,所有书籍无需办理借阅手续,学生均可自由拿取进行阅读。一学年下来,即使有部分书籍丢失或损坏,但学生能够轻易阅读到课本推荐书目,不必到处购买,与学生的收获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长此以往必将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2合力营造师生共读的良好阅读氛围

如何让学生有时间阅读,爱上阅读并增加学生阅读量呢?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合力营造一个师生共读的良好阅读氛围,播撒自主阅读的种子,让农村小学的阅读之花盛开。即将全面普及的统编教材,要求实现“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文结构,尤其强调“自读”。统编教材还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名著导读”等多个板块,如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鼓励学生跟父母、老师一起阅读充满童趣的故事、童谣、寓言、科普等文章。所以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进行调整,或增加语文课外阅读课,或改变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每周选取两节语文课作为“师生共读课”。学生与老师一起,与同伴一道,静心阅读,充分阅读,自由阅读。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无关习题,无关讲解,仅是陪伴。这样既能克服学生“孤读”现象,又能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1.学生自主选择,积累阅读经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在师生共读的前提下明确自己“陪读者”的身份,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不做任何干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借阅学校图书馆(室)里的任何一本书,找一个安静的角落阅读,无拘无束,任思想驰骋。唯有如此,学生才会心甘情愿走进阅读世界,渐渐爱上阅读。初入图书馆(室),陪读者切勿过多干涉,耐心陪伴守护,引领学生多读书即可。

2.开展群文共读,发展学生思维。凡事须循序渐进,阅读也是如此。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作为陪读者可以逐渐介入,适时做一些好书推荐,或者推荐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书籍开展群文共读。如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共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或曹文轩的作品,让大家看完之后进行交流探讨,畅所欲言,无谓对错,发展思维。群文共读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阅读书籍的选择更有方向性,作为陪读者的教师就起到了“读好书”的引导作用。

3.借助影视作品,提升审美情趣。学生的阅读活动随着年级的升高将逐渐深入,曹文轩说过,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阅读便不能仅仅停留在消遣有趣的浅阅读上,而应该通过“文脉深厚”的经典文本的细读,去浸润心灵,丰富生命的质地,打好精神的底子。陪读者需要为学生引荐更有深度更有文脉气息的经典名著作品。然而这样有深度的作品不易激发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时的陪读者就可借助影视作品为学生打开名著的大门,從而提升学生在阅读中的审美情趣。例如阅读课时间安排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从而爱上电影中的“小英子”,进而爱上林海音的作品。

结束语

在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要遵循新课程标准,以现有部编教材为依托,探索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执教的语文教师,必须着眼于当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方面的薄弱环节,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营造阅读氛围,播撒阅读种子。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探索实践,发展总结,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文珊. 核心素养下的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探究[J]. 情感读本,2019,(29):127.

[2]苏菲菲.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对策[J]. 广西教育,2019,(37):103-104.

猜你喜欢

师生共读自主阅读农村小学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巧妙运用绘本,实现师生共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师生共读整本书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