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治理中的体医融合路径探讨

2022-01-12朱金宁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健康促进

朱金宁

摘  要:健康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人类健康面临危机。促进人的体质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成为重大挑战,推进体医融合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主要围绕体医融合新理念及体医融合模式的不同层次展开研究,尝试构建可供参考的体医融合路径,如制定全民参与的跨部门协同治理策略、构建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综合保障体系等,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治理;体医融合;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1-0-03

健康已成为很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一个经济体发展是否充满活力的重要指标[1]。衡量一个社会发展成功与否的标志不仅是GDP数字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公民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感指数[2]。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但目前人们对健身需求的增加和健康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和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日益激烈,体医融合成为实现健康促进的新理念和手段,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

一、体医融合新理念的提出

“体医融合”既是一种理论上学科的交叉,又是一种实践下健康治理的新方案。“体”即通过体育锻炼或其他体力活动的方式进行健身、健心,达到健康促进和预防一些慢性疾病的效果;“医”是通过药物、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患病群体解除疾病之苦,回归健康。“体”+“医”融合不仅反映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深层次需求。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的至理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揭示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即保持脑力和体力协调的适宜活动,是预防疾病、消除疲劳和健康长寿的要素。社会文明进步带给人类丰盛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减少,“静坐少动”常态化,慢性非传染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世界卫生组织(英文名称: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缩写WHO,中文简称世卫组织)研究发现,健康受多维因素影响,其中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占6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3]。2007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提出“运动是良医(Exercise is medicine,EIM)”的概念,希望通过增加日常体力活动促进个体身体健康[4]。国内于2012年6月正式启动EIM项目,成为中国运动科学与公共卫生领域融合的重要标志。

二、体医融合的“体”与“医”——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最初是指身体教育,属于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与维持和开展身体活动相关的教育过程。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涵盖了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等方面的内容。《美国体力活动指南》中的身体锻炼强调的是体力活动的输出。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与体育(sport)不同,PAG中将体力活动分为基本体力活动和健康促进体力活动,分别指低强度的日常活动和中等及以上强度的体力活动。该指南中的体力活动通常指实现健康促进的体力活动,即因骨骼肌收缩导致能量消耗增加的身体活动,此处的体力活动对运动的质量、运动的类型、强度和地域没有量化[5]。体育活动或体育锻炼(exercise)是有计划、有组织、可重复的身体活动,旨在改善或保持体适能,表现为身体健康的体力活动,体育活动或体育锻炼涵盖所有的运动强度,非锻炼类体力活动(non-exercise physical activity)是指锻炼以外的所有体力活动[6]。证据表明,较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可降低老年痴呆风险,并从多个方面改善认知功能[7]。

2018年美国体力活动指南咨询委员会(2018PAGAC)科学报告的研究成果表明,有规律的体力活动给健康带来益处,同时证明体力活动是公共卫生的“最佳选择”[8]。现代流行病学的研究证实,体力活动与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科学史上的经典案例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

三、体医融合模式的不同层次

对健康人群或亚健康人群來说,体育锻炼/体力活动能够起到预防疾病或延缓疾病发生的作用,是一种主动性“治疗”,简单概括为“治未病”。不同于体力活动的“主动性治疗”,“医”本身是“被动性”地解决健康问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是“治已病”,但不能从根源上消除病症,也不能从根本上增强人的体质。要实现健康全覆盖,疾病预防是关键。体育锻炼/体力活动作为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不仅能“治未病”,还能增强体质,降低患病风险。体育锻炼/体力活动已成为部分医疗手段的替代者,这也是EIM的重要理念。体医融合模式下相对健康人群与部分患病群体“体”与“医”见表1和表2。

四、健康治理中的体医融合路径探讨

(一)制定全民参与的跨部门协同治理策略

体医融合是体育、医疗等横向跨部门的协同合作,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协同治理作用,打造预防+治疗一体化的治理方式,降低或延缓患病风险。新的健康服务模式一方面是个体的健康促进,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幅减少社会的医疗负担成本,更好地促进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在跨部门的协同治理层面,PAG建议,充分发挥体育、卫生保健等部门的多元化“跨部门”合作指导全民健身。多元行为主体的职能见表3。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9]是中国健康促进策略的重要方向,首先需要在各相关部门之间形成联合决策和共同执行的制度框架[10],其次通过以政府主导、其他行为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制定治理策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二)构建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综合保障体系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简称《卫健法》),这是中国医疗卫生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第一次在法律层面明确“健康权”,规定国家尊重、保护公民健康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健康服务”作为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根本方针。“健康权”是对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提出的相应服务职责和义务,规定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护和实现公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权利。《卫健法》是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基本法,为体医融合的实践提供法律保障。随着观念的革新,人们健康思维意识由“治已病”向“预防病”转变,预防在前,治病在后,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一致。“预防病症”发生成为健康的首要任务,体医融合是实现“健康全覆盖”的重要防治策略。同时,还要加强公共卫生人员与体育健康指导人员的合作,为体医融合健康新模式提供人力资源条件。

(三)推动健康城市和健康乡村建设,塑造健康生活方式友好型社区

社会积极呼吁健全和完善卫生医疗体系及健康服务保障体系,以体育为手段,形成健康体育行为和文明生活方式,为“人人享有健康”提供条件。在医疗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趋于完善的同时,将“服务”更好地实践和细分化,落实到最小单元的社区和乡镇。通过构建健康社区和健康乡镇,以点带面,发挥辐射效应,搭建健康网络,共同实现全民健康。首先,以社区为中心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其次,建设健康乡村,以乡镇为中心,健全乡村体育健身服务设施,为乡村居民提供健身场地。再次,树立“健康城市”和“健康乡村”典型,如健身活动活跃社区,医疗资源保障到位的乡镇、体育健身与医疗保障相结合的康复方案实施典型单位等。对“健康城市”和“健康乡村”进行常态化田野调查,运用跟踪评估监测手段,总结建设经验并分享,为制定完善的公共卫生政策提供政策依据。无论是健康城市建设还是健康乡村建设,都以满足社会成员的体育健身需求为核心,行使法律赋予全体公民的体育权利。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真正实现健康政策全融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目标。

(四)构建信息透明化的健康消费环境

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我国相继发布《国务院關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办发〔2019〕32号)、《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三个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个核心,从“意见”到“方案”再到“行动”,逐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同时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二是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三是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四是努力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转变。实质是通过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多元合作,共担健康责任,共享健康成果。系列文件为深入推进体医融合提供前提和基础,为构建体医融合路径提供政策支持。路径构建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即信息透明化的健康消费环境。通过价格政策动态调整和健康消费清晰的标识,为有健康消费需求的群体提供可选择的健康消费环境。首先,公共服务产品方面,提供体育健身公共设施免费或低费开放服务。其次,加强对不健康产品的立法、管制和税收,如利用税收和价格策略实施控烟。再次,利用互联网优势,由体育部门和医疗卫生相关部门推出针对不同群体的在线健身方案和健康指导,通过在线健身学习赢得健康积分,利用积分“购买”个性化运动处方,邀请其他健身需求者,形成良性循环,使人人成为终身体育者。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体医融合模式是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结合,实现个体健康水平的提高、预防慢性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状态的一种新方案。也是一种新的健康服务模式,是体育、医疗卫生等横向跨部门的协同合作,可以降低或延缓患病风险。健康是人人享有的一项普遍权利,无论是建设健康中国还是全球健康治理,都需要各级组织的有效合作才能实现健康共同体目标。

参考文献:

[1]Marc Danzon. The Health for All policy framework for the WHO European Regio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R].Copenhagen,Denmark:2005.

[2]Stiglitz J E,Sen A,Fitoussi J P. Report by the Commission on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Progress,Commission on the Measurement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Social Progress[R].Paris,2009.

[3]柳鸣毅.健康治理现代化需把握好几个关系[N].中国人口报,2020-02-24(3).

[4]董姣姣,吴克琴,何朝珠.Motomed viva2型智能训练系统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害怕跌倒及运动功能的影响[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8.

[5]岳建军.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中体育与卫生医疗业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2017(4):31-40.

[6]王正珍.第65届美国运动医学年会概述及2018年美国人体力活动指南专家咨询委员会科学报告概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8):58-64.

[7]王正珍,王艳.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9):7-14.

[8]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2nded. Washington, DC: US Dep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18.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快“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EB/OL].[2020-06-08].http://www.gov.cn/xinwen/2020-06/08/content_5518040.htm.

[10]唐贤兴,马婷.中国健康促进中的协同治理:结构、政策与过程[J].社会科学,2019(8):3-15.

(责任编辑:张咏梅)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健康促进
2型糖尿病中医体医融合技术纲要
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健康中国战略下武术对学生的健康促进研究
健康促进对航海类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上海市某高新技术企业员工健康促进干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