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背景下“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合作的协同增效

2022-01-11张彦著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矿业矿产资源一带

张彦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北京 100035)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碳中和愿景下矿业资源领域绿色发展的指引意义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擘画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宏伟蓝图。2021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目标”)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2]。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1+N”政策体系陆续发布。“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进一步丰富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要求,彰显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战略定位和重大意义。”[3]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愿景,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转必须彻底进行贯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4]。随着“双碳目标”倒计时进程的开始,如何切实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理念运用在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具体路径“工笔画”中已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5],在加速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国际共识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转型要求的社会经济系统性变革也将对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提出更高和更绿色的要求。矿业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要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密服务国家战略[6],加快国内行业现状的转变[7],同时也应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指引下,广泛借鉴国际经验和对接国际需求,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在应对全球挑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价值观灯塔下,提出我国“经略全球矿产资源”的共赢理念,从而为全球矿业繁荣发展提供指引和信心[5]。

中国的“双碳目标”对新发展格局构建过程有重要影响,应当在新发展格局多角度系统性规划中得以充分体现,并与我国2035 年远景目标衔接协同。中国的“双碳目标”对能源行业等重点部门提出了顶层设计和以系统思维统筹落实战略部署的新要求[8-9]。同时,中国的“双碳目标”也是全球致力于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在绿色发展国际合作中得以充分体现。目前全球有近60个国家已实现碳达峰,其碳排放占全球当前排放总量的40%。随着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全球有近70%的CO2排放国家或地区提出碳中和的目标,这些国家或地区又在全球占据技术主导和经济主导,从而为全球在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提供了可能性。随着各国碳中和目标的不断推出,实现《巴黎协定》全球控温2℃目标,甚至是更具雄心的1.5℃目标已经成为现实可行的路径[10-11]。另一方面,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90亿。城市化进程、能源供给、基础设施建设和实现全球脱贫将给全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实现低碳绿色经济的永续发展、提升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可持续开发资源以及降低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未来增进全球人类福祉的必由之路。当前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对可持续矿业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矿业资源合作成为能源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不断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和矿业领域绿色发展[1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理念在“一带一路”绿色矿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合作中将得到充分体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与中国在矿业资源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合作共赢潜力巨大;而2030年不仅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时间节点,同时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时间节点。矿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为推动我国及沿线国家能源体系的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和物质保障,对相关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实现全球控温2℃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推进“一带一路”绿色矿业资源合作倡议,对于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加速全球碳中和,助力沿线国家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有着重要的复合型协同增效意义,从而“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绿色共同体”[13],使绿色“一带一路”建设高度契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发展需求,进一步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兼容,服务好“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14]。

二、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治理提出的需求

国际社会在讨论低碳发展和矿产行业前景时,常常关注的是:为了实现《巴黎协定》所要求的全球控温2℃目标(后提出更具雄心的1.5℃目标),需要减少煤炭等化石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尽管也有诸多研究提出碳捕集技术的发展可应对煤炭资源产能所排放的CO2)。但却往往忽略了绿色转型所需建造的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低碳基础设施,这实际上意味着全球的关键矿产资源原材料需求大幅增长。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显示在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2℃升温或4℃升温的未来情景下,风能和太阳能年产能将大幅提升。到2050年,2℃升温情景下风能年产能是2018年水平的8倍,太阳能年产能是2018年水平的10倍。在实现2℃升温情景下,风能技术发展需要多种相关的金属矿物(铝、铬、铜、铁、铅、镁、钼、钕、镍、锌)增长约250%,太阳能技术发展需要多种相关的金属矿物(铝、铜、铟、铁、铅、钼、镍、银、锌)增长约300%。更为严峻的是,低碳转型所需发展的储能技术(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包括各种电池技术和电网系统储能技术,对多种战略性关键矿产的需求巨大。研究显示,在实现全球2℃升温情景下,储能技术设备及基础设施的未来发展趋势意味着多种战略性关键矿产需求量增长高达1 200%。世界银行2020年发布的报告MineralsforClimateAction:TheMineralIntensityoftheCleanEnergyTransition指出,到 2050 年,石墨、锂和钴等电池金属的产量必须增加约500%,才能满足全球对清洁能源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1)WORLD BANK. Minerals for climate action:The mineral intensity of the clean energy transition, 2020.https://pubdocs.worldbank.org/en/961711588875536384/Minerals-for-Climate-Action-The-Mineral-Intensity-of-the-Clean-Energy-Transition.pdf.。国际能源署(IEA)2021年的报告TheRoleofCriticalMineralsinCleanEnergyTransitions和2020年报告WorldEnergyOutlook则指出尽管矿产资源的需求前景和供应脆弱性因矿物而异,但全球能源部门对关键矿物的总体需求到2040年可能增加6倍,并取决于政府减少排放的雄心(2)IEA, The role of critical minerals in clean energy transitions. 2021, 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24d5dfbb-a77a-4647-abcc-667867207f74/TheRoleofCriticalMineralsinCleanEnergyTransitions.pdf(3)IEA.World energy outlook.2020. https://www.iea.org/topics/world-energy-outlook。世界银行2020年的报告《矿产品促气候行动:清洁能源转型的矿产消费强度》指出,金属矿产将在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种增长趋势可能对矿产和金属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全球未来转向以低碳发电和节能技术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将深刻改变矿产需求的规模和比重①。

国际上广泛使用可持续采矿(Sustainable Mining)概念,即强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中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政府层面在谈到可持续采矿时,除环境、经济、社会3个维度外,通常还强调资源的持续供应和代际公平。国际采矿与金属理事会的可持续发展准则包括了10项原则,涉及可持续发展、人权、风险管理、健康和安全、环境、生物多样性、社会、经济、透明、负责任的产品10个方面。在可持续概念框架下,国际上还有绿色采矿(Green Mining)、负责任采矿(Responsible Mining)概念。2019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气候智慧型矿业”理念,并设立气候智慧型矿业基金(Climate-Smart Mining Facility),强调“气候智慧型采矿支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矿物和金属的可持续开采及加工,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环境和气候足迹”[15]。这一“气候智慧型矿业”理念顺应了全球实现碳中和对深刻改变矿产需求规模和比重的新要求。

传统的矿业开发与资源利用活动尚未充分引入“气候智慧型矿业”理念,采矿冶金行业与应对气候变化及新能源相关部门之间往往具有隔阂或缺乏有效的合作,这是一种非完全理性的“利益冲突”和“价值观冲突”导致的结果。事实上,应对气候变化恰恰需要有效和可持续的矿业资源保障。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资源专家委员会(UNEP-International Resource Panel)的知名学者Saleem Ali在Nature上的文章指出,“向低碳社会的转型变化,需要大量的金属与矿物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与气候变化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不仅因为采矿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因为如果没有足够的矿产原材料供给来生产清洁能源技术设备,世界就根本无法应对气候变化”;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矿产供应需要有效的资源治理”[16]。Sovacool 等学者在Science上的文章提出“鉴于矿物和金属对未来低碳技术扩散的核心影响,建议将矿产材料安全积极纳入气候规划”[17]。

全球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愿景对全球能源体系的深刻变革和加速零碳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国际能源转型委员会(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表示,清洁电气化将是脱碳的主要途径,同时辅之以氢气、可持续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以及碳捕获[18]。世界银行的报告强调低碳未来所需的绿色能源技术的兴起,预计将导致对铝、铜、铅、锂、锰、镍、银、钢、锌和稀土矿物等各种矿物和金属的需求显著增长[19]。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近期宣布将扩大对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融资,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50%的绿色投资[20]。可再生能源电力(光伏、风能、水力)、核能、零碳氢能、可持续生物能,以及零碳能源综合利用服务(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等将是能源系统零碳化的重点发展方向。可再生能源领域正获得越来越多的投资,水电、太阳能和风能以及大型水电投资迅速增长,已与化石能源投资的重要性趋同[21]。

三、我国“矿产资源强国”建设、“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合作与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复合型内在协同性

(一) “矿产资源强国”建设与“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合作的协同增效

矿产资源是我国工农业生产与消费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矿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事关国家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等方方面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其他产业部门发展的硬约束条件,也是促进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对于国家来说,矿产的国内供给量、进出口供给链的平衡与稳定性程度以及外部风险的认识都是国家资源安全与战略决策必须考虑的重点因素[22]。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在新一轮矿产资源战略制定与实施中,都将重点指向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国防安全和科技安全的战略性矿产资源[23]。如何保障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的供给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切的重大战略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关注的前沿问题[24]。各国越来越担心由于地质稀缺、生产国高度集中和各种副产品特征导致矿产资源供应缺乏稳健性而造成供应风险[25],各国政府机构和学术界都十分重视矿产资源的关键性评估(Criticality Assessment)[26]。矿产资源已经在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矿产资源“大而不强”,存在的“贫杂细散”特征以及人均可开采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国情都决定了中国对国际矿产资源合作的需要。特别是未来15年,中国为了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和建设世界制造业强国这两大国家战略均需要更高水平和更安全的矿产资源保障,将矿产资源的主动权和发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27]。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最大限度地运用全球资源,开拓基于全球资源共同开发的互惠经贸合作平台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契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中,资源、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均是主要方面[28]。近年来,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对“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矿产资源的集中度高。中国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高,且依存的矿业资源种类多,中国工程院定义的45种战略矿产中有27种是中国短缺或暂不能保证自给而依赖进口的[22],7种矿产对外依存度高达70%,14种矿产对外依存度超过50%,战略性矿产的可供性存在受制于人的风险[24]。《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把24种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其中铜、铁、铝等矿产具有人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长期高位发展、对外依存度和集中度高等特点。这都促使中国需寻求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矿业合作与发展对接,实现共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这需要在立足国内资源储量的基础上,树立全球资源发展观,坚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推动矿业资源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矿业开发与合作为维护中国资源安全和供应链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本的物质资源基础,对于促进未来中国矿产资源来源的多元化及其提高中国资源供给的风险抵御和承受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一带一路”矿业开发与合作有益于振兴部分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造福沿线国家民众。“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发展中国家将矿产资源开发列入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议程,矿业资源供应链合作尤其对仍处于较低发展程度的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早期阶段意义重大。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将引领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化进程并为长期发展奠定工业能力基础。“一带一路”沿线越来越多的低收入国家和地区也更加注重将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加工利用作为推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活动,以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消除贫困”“工业发展”等多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银行报告也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必须更好地决定如何充分利用未来的商品市场,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9]。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关键金属在发展中国家的储量占比与目前开采量占比不协调。例如,目前发现全球铝土矿的94%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占全球已知储量的63%,但其产量仅占比约30%。特别是几内亚拥有全球已知储量的26%,但只产出全球6.5%的产量。因此,在关键金属矿产的开发领域通过“一带一路”矿产资源合作以使中国矿产资源从“大而不强”向“资源强国” 转变,同时借力于中国自身对矿产资源的高需求和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产业效率大有意义,体现了共同发展的协同效益。

(二) “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合作与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协同增效

关键金属对各种新兴技术的功能至关重要,但它们的供应不稳定情况要求根据这些金属的预期长期需求和供应以及相关影响进行战略规划。有研究分析了2050年以前的48种元素的未来发展趋势,认为现有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需求增长将引起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导致对全球供应链中消费国和生产国之间的空间差异关注较少,指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必要性,探索关键金属的未来长期趋势,这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落实密切相关[29]。

“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及地区是世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给基地。“一带一路”沿线铜、金、镍、铝土矿、铁矿石、锡、钾盐、磷矿石等重要固体矿产资源较丰富,在全球均占有重要地位(表1),这些重要固体矿产资源基本都是中国比较紧缺的战略性大宗矿产,而这些战略性矿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布广泛。

表1 “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产量、消费量

国际能源署(IEA)2021年5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国际社会要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需要尽快实现以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而非化石燃料为主导,需迅速摆脱化石燃料。中国自身的低碳转型,需要对能源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加快可再生能源装备的生产及系统建设;此外,中国亦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各种低碳技术产品(如风能、太阳能、聚光太阳能、碳捕集、核能、发光二极管、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电动摩托车)的主要制造国。中国政府已提出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在世界多国提出“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可依托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有力地为全球市场提供促进实现2℃控温所需的各种低碳技术设备。中国在低碳技术所需的关键金属储量和开采上占有优势,这是中国引领全球低碳转型的物质及技术基础。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我国的矿产品贸易情况(蒙古国、缅甸、伊朗、印度尼西亚、老挝、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菲律宾、乌克兰这10个国家与我国矿业经济贸易关系最密切,而这些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见,“一带一路”矿业合作对我国引领世界实现全球控温2℃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此外,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中国正全面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开发和综合利用市场规模增长快速,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已居世界首位[30]。随着碳中和牵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转型和绿色竞赛趋势,中国继续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将为世界提供低碳技术领域的制造业动力和能力,助力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合作以及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可再生能源投资持续增加,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提升我国低碳能源设备制造及出口,推动我国绿色能源技术企业走出去,势必将加速全球能源转型进程、推动构建绿色能源共同体,与全球碳中和进程协同增效。

(三) 我国“矿产资源强国”建设与推动全球碳中和进程的协同增效

李政等学者基于“结构性权力”理论提出了中国应从生产(矿产资源产业链)、金融(银行、投资机构、交易所)、治理(政府、国际组织)和知识(高校、科研机构)4个层面强化“矿产资源强国”能力[31]。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能源低碳转型的产业竞争和新一轮技术竞赛的大背景下,“结构性权力”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凸显[32],“矿产资源强国”的定义放在全球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更应体现矿产资源行业在生产、金融、治理和知识这四大基本方面全面引领和驱动经济社会进行“绿色、低碳、循环”系统性变革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中国建设“矿产资源强国”增添维护《巴黎协定》和加速实现全球控温2℃的时代意义与政治前景。

基于资源-产业“雁行式”演进规律[33],应充分认识到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深度良性互动与耦合,把握自然资源产业发展的脉络,明确自然资源行业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从而能够有效地协同促进我国产业链转型升级[34],并加速推动我国从矿产资源大国到矿产资源强国的转变[27,31]。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未来15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将稳步下降,而光伏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将迎来重大建设机遇,这意味着中国将需要开采或进口大量的关键金属及矿物原材料以生产和建设能够保障我国自身低碳转型需求的可再生能源设备和系统。此外,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全面布局绿色产业链竞争战略,如果“中国制造”(《中国制造2025》目标)能引领全球的可持续能源设备系统的生产与建设,则意味着基于我国先进生产制造能力条件的全球更大规模的矿物资源需求。“我国具备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与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链优势,为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降低和推广应用带来无可比拟的优势。”[8]因此,保障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所需关键资源供应、维护可持续的全球矿业资源开采与加工合作稳定则对于我国改变当前处于全球矿产资源产业利益链条底端以及在国际矿产资源市场上定价权和话语权缺失的劣势、把握低碳技术价值链上游地位,将中国“矿产资源强国”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大国”相耦合,加速实现全球控温2℃意义深远。

四、发展路径:系统、整体、协同地推进“一带一路”绿色矿业资源合作

“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合作既是满足我国资源外交的重要举措,又是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控温2℃的必要途径。然而,当下的壁垒是:传统的矿业开发与资源利用活动尚未引入“气候智慧型矿业”理念,国际社会在讨论低碳发展和矿业行业前景时,常常关注的是减少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但往往忽略了建造可再生能源系统与低碳基础设施,这实际上意味着对金属等矿产资源原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长;传统采矿与冶金相关部门与应对气候变化及新能源相关部门之间往往具有隔阂或缺乏有效的合作,这是一种错误的“利益冲突”和“价值观冲突”导致的结果;在“一带一路”矿业合作中,矿产品开采—加工—运输这一供应链有待进一步引进绿色技术、绿色管理、绿色资源利用、绿色运输等相关技术和管理手段;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矿业投资项目仍需注重保护当地环境和履行社会责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并把“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作为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宝贵经验。“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合作既是满足我国资源外交的重要举措,又是助力“一带一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和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控温2℃的必要路径之一。系统、整体、协同地推进“一带一路”绿色矿业资源合作,应强调能源系统转型对“一带一路”矿产资源供应链系统的引领和驱动作用,要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业资源开发纳入国际区域合作的整体规划之中,要谋划我国“矿产资源强国”建设以及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的实现,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打造绿色能源命运共同体,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复合型协同增效。本文建议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 以加速实现碳中和及全球控温2℃的低碳转型为目标指导“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开采与利用合作

世界银行2019年启动了首个致力于推动气候智慧型可持续矿业的基金——气候智慧型矿业基金,对我国未来在“一带一路”矿业合作中以低碳转型为目标指导资源开采与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了满足我国自身兑现《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承诺、实现“到2050年,风能和太阳能成为我国能源系统的绝对主力”这一转型目标的多种关键金属矿产需求,建议以加速实现碳中和及全球控温2℃的低碳转型为目标指导“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开采与利用展开相关国际合作。将“气候智慧型”理念嵌入“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开发与利用合作项目,对于我国自身实现能源系统转型以加速实现“双碳目标”,生产并出口可再生能源设备,引领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助力全球碳中和都是十分必要的。世界银行力推的“气候智慧型矿业基金”可作为促进我国对外提出“一带一路”绿色矿业资源合作倡议的“催化剂”。应进一步推动研究基于我国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和愿景所要求的能源系统转型对于关键矿产资源的未来需求,以及“一带一路”绿色矿业资源合作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引领全球实现2℃低碳转型的具体机制。这一气候变化与矿产资源相关性的战略研究可结合国际政治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工业生态学等研究领域优势,其研究成果将对我国的资源开采与资源外交具有重要战略参考价值。

(二) 在“一带一路”矿业合作中推广绿色价值链管理,切实保障我国资源外交和矿产资源供应链的稳定

资源国际合作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合作。一国的矿产资源安全形势与该国和主要矿产供应地的政治、经济、地缘关系密切相关。采矿及矿业加工行业在矿产资源开采、矿业加工及运输、矿产资源利用和能源消耗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物、废气排放。矿产资源供应链需要重点控制矿产资源加工利用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足迹。开展矿产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并将其扩展到“一带一路”矿产资源生产与贸易是现阶段我国“走出去”的迫切需要,也是能源和矿业在这一特殊背景下促进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一带一路”矿业合作中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助于在整个产业链上推进“绿色矿业”的共识,从绿色开采、绿色加工、绿色运输、绿色资源利用、矿区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环节开展生态环保技术与管理合作,以在矿产行业推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原则为抓手,对于规避“一带一路”矿产供应地的政治、经济、地缘关系方面的资源外交限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应,也有助于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所需的能源系统转型。

(三)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布局和矿业“走出去”战略,推广中国绿色矿业治理实践

利用其他国家与中国的资源和技术的互补性,以项目合作、技术交流、工程承包等形式推广绿色矿山治理的技术和模式。矿业管理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可以发挥组织优势,制定指引性规范,引领中国矿山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积极推广绿色矿山治理,树立负责任的矿业开发形象。在现有的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机制基础之上,加强绿色矿山治理的合作交流平台,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对外绿色矿山治理的示范项目;结合现有的国际学术会议组织,例如,国际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来加强绿色矿山治理的“政学企”合作交流。如,2019年,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绿色矿业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作为从知识层面强化“矿产资源强国”能力的努力),各国百余位学者、专家共同探讨可持续的矿业开发以及合作前景[35-36],拓宽与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伙伴关系等多利益相关方合作;发起“一带一路”绿色资源矿业合作倡议,开展“一带一路”地区的基础地质与矿产资源潜力调查、矿山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生态环境风险调查、生态修复技术推广与应用调查[37];建设绿色矿山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支撑“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的一项工作等,从而可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控温2℃的能源系统低碳转型而科学精准地开展“一带一路”低碳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合作。

五、结语:以生态文明指导“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合作体现“孔子改进”之治

以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整体、协同地统筹推进“一带一路”绿色矿业资源合作,对于中国建设“矿产资源强国”和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加速全球碳中和以实现《巴黎协定》2℃控温目标,促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打造绿色能源命运共同体,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复合型协同增效意义。这种复合型协同增效将有利于为我国“经略全球矿产资源”和引领全球矿业资源治理提供具有“碳中和”时代意义的引领性国际理念与对外叙事逻辑,将促进新时代我国矿业高质量发展,也将催化全球矿业整体繁荣发展,为我国深度参与全球资源治理提供先进的逻辑理念。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之上,“一带一路”矿业资源合作的复合型协同增效意味着绝不仅仅是中国获利,而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系统、整体、协同地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催化区域福祉的增量;更是通过矿业资源合作为全球能源系统转型提供物质基础,催化全球福祉的增量。这正体现了超越“帕累托改进”的“孔子改进”[38-39]。

猜你喜欢

矿业矿产资源一带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矿业企业境外资源风险管理的“道”与“术”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承包地上发现铁矿石,所有权应归谁
宁夏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从供给与需求看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