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临床意义
2022-01-10谭宝东崔连旭陆大鸿彭四维李昊旻
谭宝东,崔连旭,陆大鸿,彭四维,李昊旻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常见于神经外科,是常见的脑损伤后3周继发性疾病,在硬脑膜和蛛网膜下腔出现具有包膜的血肿。CSDH发病率高,平均患病率约为13.1 / 10万,但在7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达到58 / 10万,临床症状包括四肢乏力、头痛、呕吐及精神障碍等[1-2]。目前临床CSDH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如钻孔引流术等。有研究表明,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后仍然有10.7%~14%的患者复发,3.5%~12%的患者死亡[3-4]。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是S-100蛋白的亚型之一,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细胞、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等细胞中[5]。李季林等[6]发现,磁共振波谱MRS结合S-100β蛋白可以预测脑损伤后两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准确率达到81%。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脑损伤后早期进行MRS检测,结合检测血清中S-100β蛋白浓度,可以提高评估预后的准确率。
为探究CSDH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前后的S-100β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本文选取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钻孔引流术的CS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检测其血清蛋白水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并行手术的CSDH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头部MRI检查或CT检查确诊,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
纳入标准:①符合CSDH的诊断标准[7-11]: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肢体偏瘫或语言功能障碍,患者颅内压升高, CT 扫描示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的患者;②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CSDH的患者;③年龄≥18岁的患者;④近6个月内未行手术治疗者;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全身恶性肿瘤及血液疾病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伴有精神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④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CSDH患者入院时进行GCS评分,根据GC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脑损伤组66例(13~15分)、中度脑损伤组32例(9~12分)及重度脑损伤组4例(<9分)。所有CSDH患者均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做好手术前准备工作,并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根据脑部MRI或CT结果对患者血肿位置进行定位,明确患者血肿大小及特性。全身麻醉后暴露颅骨,并使用颅骨钻钻孔,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外膜后,放出积血并放置引流管。血肿引流结束,待血肿腔冲洗后引流液呈现清亮,引流管另一端连接无菌密闭引流袋,止血并逐层缝合切口。整个操作过程需在密闭状态下进行,避免颅内有空气进入,并确保患者的血肿腔保持轻微负压状态。此外,密切关注患者体位变化,避免患者因脑部血流变化严重而影响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术后嘱咐患者饮水,每天输注生理盐水引流,准确记录患者的引流量。严格对引流管进行消毒,避免患者因此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并给予神经营养剂等支持治疗。根据CT复查结果调整引流位置,术后复查提示脑部恢复良好,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患者术后3个月进行脑部CT或MRI复查,若重新出现血肿及临床症状,或血肿更严重,可以判断为术后复发,并根据是否术后复发分为术后复发组及术后未复发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一周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4 mL,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的水平。根据试剂盒说明操作,取外周静脉血并静置1 h后,离心,分离上清液。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CSDH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详见表1。
表1 102例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
2.2 不同程度脑损伤组患者基线评分及血清S-100β水平比较
与轻度脑损伤组比较,中度脑损伤组患者血清S-100β水平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重度脑损伤组的4例患者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脑损伤组患者(P<0.01)。结果详见表2。
表2 不同程度脑损伤组患者的基线评分及血清S-100β水平比较
2.3 CSDH患者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术前及术后7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比较
术后复发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高于术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DH患者术前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为(1.55±0.33)ng/mL,术后7 d的S-100β蛋白水平为(0.70±0.27)ng/mL,明显低于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复发组与未复发组CSDH患者的血清S-100β水平及术前和术后7 d的血清S-100β水平比较见图1。
图1术后复发组与术后未复发组CSDH患者血清S-100β水平以及术前和术后7 d血清S-100β水平比较
3 讨论
CSDH是常见的颅内血肿,多发于儿童及老年人,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CSDH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趋势,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疾病之一[12]。CSDH患者多数具有不同程度的脑部外伤史,硬膜下腔的持续性和少量出血形成血肿,在血肿形成1周后,血肿外围形成纤维壁即血肿外膜。血肿形成3周后,蛛网膜表面形成内膜,与血肿外膜一起将血肿完全包裹[13]。因此,CSDH患者早期血肿小,难被患者及家属发现,延误诊断和治疗时间。随着血肿体积不断增大,患者表现出头晕、呕吐及头痛等症状。CSDH患者由于血肿占位效应引起颅内高压,并且部分患者病程较久,血肿包膜因血管栓塞和组织坏死发生钙化,患者表现为进行性痴呆及记忆力下降等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及癫痫等症状[14-15]。
S-100钙结合蛋白因100%溶于饱和硫酸铵溶液命名,调节相关靶点活性以激活Ca2+运输。该蛋白家族组成均为二十个以上氨基酸序列和钙结合蛋白,S-100β蛋白是一类EF臂型钙结合蛋白,广泛分布于不同组织,尤其广泛存在于中枢系统神经细胞内。近年来,S-100β蛋白水平检测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该蛋白水平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定量指标,是一种敏感的病理学标志蛋白[16]。目前已有脑部损伤疾病的相关研究报道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升高,如心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症及急性脑梗死等[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重度脑损伤组患者的血清S-100β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脑损伤组患者,中度脑损伤组患者血清S-100β水平明显高于轻度脑损伤组患者,患者脑损伤程度越深,S-100β蛋白水平越高。由于脑组织受损时,受损伤神经细胞释放S-100β蛋白流入脑脊液中,并通过受损伤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脑损伤程度越深,脑脊液中S-100β蛋白浓度越高[19-20]。此外,S-100β蛋白具有调节细胞生长、能力代谢和信号传导等作用,由于在脑组织中浓度高,其特异性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并作为神经元特异性损伤的指标之一。
本研究发现,CSDH患者术后7 d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术后复发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术后未复发组患者。由此可知,CSDH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有效减轻脑损伤,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CSDH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的血清标志物[21]。患者术后监测S-100β蛋白水平,若升高则应加强患者临床观察,以便于术后复发的及时治疗,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监测[22]。血清S-100β蛋白水平与CSDH患者的脑损伤程度、术后是否复发等密切相关,使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患者,对降低其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有积极意义。此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被认为是颅脑损伤预后的另一有价值的神经生化指标,目前已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血清NSE水平与颅脑损伤及预后相关[23-24]。武贵旭等[25]的研究显示,CSDH患者术后血清NSE 含量明显低于术前,且CSDH患者术后血清NSE 含量逐渐降低,测定血清NSE 含量对了解CSDH术后恢复情况有重要意义。S-100β蛋白水平监测对CSDH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此外联合其他生物标志物对评估CSDH患者术后复发或恢复程度的预后价值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S-100β蛋白水平可反映CSDH患者的脑损伤程度,评估术后是否会复发,对预测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受损或恢复程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对CSDH患者术前和术后行S-100β蛋白水平监测,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分层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