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辅助双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2022-01-10韩芳任杰常伟东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罗非班氯吡格雷

韩芳,任杰,常伟东

进展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好发于肥胖和糖尿病人群,且男性更易发病。PIS主要指发病6 h至7 d逐渐进展的神经功能缺损疾病,即使在治疗后,疾病仍呈现阶梯性或进行性加重[1-2]。PIS的临床症状有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觉模糊和恶心呕吐等,且该病还有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高,复发率高和预后差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品质和生命安全[3-4]。脑动脉栓塞、颅内外动脉的狭窄和闭塞、血液学因素、血流动力学因素、感染和炎症等为PIS病因,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熬夜、肥胖和糖尿病等。临床治疗PIS主要以改善脑血管循环类药物和神经保护类药物为主。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临床治疗PIS常用的改善脑血管循环药物,具有抗血小板作用。而替罗非班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还可防止脑部血栓形成,缩小血栓大小,改善脑血管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病情[5-6]。为此,我们选取126例PIS患者,分析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PIS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PIS患者126例,将采用双抗治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的6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46~83岁,平均(66.09±4.87)岁;病程6 h至2周,平均(23.62±3.71)h。观察组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48~85岁,平均(67.03±3.68)岁;病程6 h至2周,平均(25.02±3.55)h。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CT检查确诊为PIS;②符合PIS临床症状[7];③病情在一周内,呈进行性加重;④未进行溶栓治疗。

排除标准:①伴血液疾病者;②意识障碍者;③7d内使用过抗凝治疗者;④恶性肿瘤者;⑤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分组方法与治疗

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23020493,规格:0.5g)联合氯吡格雷(Actavis Group PTC ehf,国药准字H20140965,规格:75 mg)治疗,阿司匹林口服,2片/次,1次/d,氯吡格雷口服,1片/次,1次/d。

观察组:在双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27)治疗,静滴,前30 min滴注剂量为0.4 μg/(kg·min),之后静滴0.1 μg/(kg·min)持续2~3 d,然后应用双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保护、改善侧支循环、清除自由基及他汀类调脂等常规治疗。

1.4 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46%~90%;缓解: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18%~45%;无效:治疗后,NIHSS评分下降或升高17%以内。显效、缓解例数计入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①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状态变化,总分0~42分,评分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②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总分0~100分,评分越低,生活活动能力越差;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④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较对照组的8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BI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较低,BI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NIHSS、BI评分比较分)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IB、D-D、hs-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IB、D-D、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FIB、D-D、hs-CRP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FIB、D-D、hs-CRP水平比较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与对照组的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PIS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疾病,主要指脑缺血症状逐渐发展和加重,数小时或1~2d内达到高峰,存在梗死灶。该病主要症状有一侧肢体麻木、意识障碍、视力丧失、口角歪斜和抽搐等,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较大影响。PIS病因较为复杂,脑动脉栓塞、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等均可促发PIS。且该病发病因素多样,高血压、糖尿病、熬夜、吸烟、肥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都是危险因素,给患者生活品质和生命安全均造成巨大威胁[8]。目前,尚无治疗PIS的特效药物,仅以对症治疗为主,多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9]。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抗血小板作用,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整体效果欠佳[10]。而临床研究新药物方案,是改善疗效的关键,探讨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治疗PIS有重要价值。

阿司匹林可直接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活性,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替罗非班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阻断血小板聚集、粘附等活化反应,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对治疗PIS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针对PIS采取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较对照组的8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可提高疗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抑制血栓形成,同时改善脑组织局部缺血症状,促进脑血管循环,恢复脑组织供氧供血需求,进而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合成相关受体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也可缩小已经形成的血栓,持续静滴可使血栓形成不易阻塞血管,并可促进再灌注形成,改善脑内微循环,减轻神经元损伤[11]。替罗非班可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协同工作,从而更加提高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减轻对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较低,BI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PIS患者血浆处于高凝状态,增加FIB,形成血栓,进而使D-D增加。血清hs-CRP可反映心脑血管炎症活跃度及其阻止损伤程度,推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IB、D-D、hs-CRP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可降低FIB、D-D、hs-CRP水平,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血栓形成,促进脑内微循环,改善血凝状态。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与对照组的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PIS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崔凡凡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分析原因在于替罗非班以原形经胆道和尿液排出,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联合双抗治疗PIS可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血管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罗非班氯吡格雷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