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上海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
2022-01-09李蕙棠
摘要:自1996年新加坡会议上贸易便利化议题的提出后,此后的将近十年的时间里,经过多方的不断努力,于巴厘部长会议通过决定,有关《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谈判就此结束。我国为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所做的准备中,最重要的是将《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实施工作于我国口岸现代化改革进程相结合,在这个进程中,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和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上海自贸区是我国自贸区的领头雁,因此为了探究我国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内化和吸收程度以及贸易便利化的实施,对上海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进行解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单一窗口”
一、设立上海自贸区的背景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2013年9月29日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七个区域。
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国外环境不断变化、中国经济“新时代”背景下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将贸易便利化作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重点,正是由于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国际贸易中心”的定位,以及上海各保税区已取得的贸易便利化成果,这有利于发挥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受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超级大国美国正力图建立新一代高规格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来取代世界贸易组织,希望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占据主导权;另一方面,中国国内面临着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问题,急需通过外贸发展拉动内需并转移多余产能。经济危机后的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新规则的产生。首先是开始重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推进“服务贸易协定”谈判,要求扩大服务贸易,并规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不可歧视外资企业。其次是开展“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试图在全球范围内构建高标准的投资规则,协定扩展了传统的投资规则,加入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在内的新条款。再次是跨太平洋、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推进。这两大战略要打造全世界范围最大、开放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区,并建立未来的全球治理机制。尽管美国已退出该战略,但我们仍不能忽视该战略在未来产生的影响。最后是西方发达国家企图借助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改变全球投资贸易格局、改变全球治理格局。
二、上海自贸区的贸易便利化措施
(一)推行便利化的优惠原产地规则
上海自贸区所实施的原产地规则是指,缔约方为了保障区域内成员方的利益,防止迂回贸易,促进外商投资所采取的一种贸易措施 。通过对某一产品的原产地是否属于成员国进行判断,如果其原产地属于成员国,则具有享受优惠待遇的资格。运用原产地规则的的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成员国在区域内进行贸易转移。原产地规则又和商品归类以及海关估价共称为海关的三大技术,三者联合,在简化通关程序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上海自贸区来说,原产地规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原产地规则支撑着上海自贸区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原产地规则的实施程度与自贸区实施的效果有着必然的联系,换句话说,若想将上海自贸区发展好,我们必须对实施原产地规则的程度进行合适的把握,实施合理的原产地规则,过于严格,会降低自贸区的功能性;过于宽松,则会产生效益外溢的后果。
(二)设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经成为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得到各国及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截止 2017 年,已经有超过 40 个国家在国内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13 年 12 月,WTO 在巴厘岛谈判中达成一揽子协定,这成为 WTO 建成18 年來达成的首个多边协定,而“单一窗口”就是这一多边协定中的重要条款。尽管我国近年来一直加快电子口岸的建设,可是相关环节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电子口岸的建设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外贸企业通关便利化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建设变得十分重要。
2014 年 2月14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首先在上海自贸区洋山港保税区试点,这是我国国内第一个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之后,企业可以直接通过单一平台接入,一次性递交出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标准化单证和电子信息,而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单一平台将处理状态及时反馈给申报人"海关监管部门按照某些确定的规则,获取相关部门的监管信息,共享监管资源,实施联合监管。“单一窗口”的设立降低了贸易和物流企业的综合运输成本,提高政府部门的监管效率、提高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有力提高了上海自贸区内口岸贸易程序的便利化程度。
在贸易环境不断优化的背景下,可直接利用信息化平台,通过“单一窗口”满足进出口企业须在第一时间对监管部门审批审核报告获得的需求,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也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企业也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信息处理方式,利用资源共享的整合平台提高信息处理结果的效率,减少失误次数。因此,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存在十分显著的战略意义的,通过“单一窗口”把企业与各政府职能部门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中,不仅提高了信息的可获得性,也使得办理通关的手续更加快捷与简明。自贸试验区“单一窗口”建设的不断深化改革,将会极大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并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贸易便利化制度建设
加强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建设是贸易区便利化的核心内容。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建设总共有五项内容:第一,单一窗口制度。企业和监管部门共用一个信息平台,在此单一平台上进行单证和电子信息的递交以及处理意见的反馈,这样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通关成本,提高企业通关和监管部门办事的效率。第二,快捷通关制度。对符合有关规定的企业实行快捷通关制度,可以简化通关程序。第三,提前放行制度。如果货物符合海关对于通关和放行相分离的相关要求,则交易企业只需要提供计税所需的基本信息,即可提前放行。第四,海关复议制度。设立专门的行政复议法院,建立专门的海关复议机制,可以提高效率。第五,风险管理制度。把享受特殊程序待遇的企业和其他企业进行分类管理,提前审单,对预归类的数据进行预先存储和处理,把放行与办理通关的货物分离,这样不但有利于防控风险,提高效率,更有利于促进其他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实施。
(四)设立无纸化贸易平台,提供贸易流通服务
2015年7月起,上海海关对自贸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进出口货物实施通关单无纸化,海关仅仅凭借检验检疫部门发送的出入境货物通关单的电子数据即可为企业办理相应的通关手续。除进口固体废物以外的进出自贸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法检商品,企业不需要再提供纸质 出、入境货物通关单,只需申报时填写通关单编号,海关系统将自动核验通关所需的相关数据,减少纸质文本交接周转的手续。此次,上海海关、上海国检在对口岸直接进出境货物开展通关单无纸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通关单无纸化业务范围,简化了通关手续,提高了贸易便利化和通关无纸化水平。
(五)建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平台
上海自贸区在2013年10月8日正式启动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平台,并运行自贸区内的跨境电商务物流中心。该试点平台主要包含导购门户网站、报关报检以及跨境外汇支付等系统,是一个面向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开放性平台。
三、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特点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政策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开放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政策分别在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条例》、《深化方案》中都有所体现,并且相关政策也是由零散规定发展到系统阐释,再到从大局入手紧扣重点,是渐进发展的。可以看到,从总体框架的初步形成到具体措施的细化落地再到针对重点问题特殊分析,上海自贸试验区对于贸易便利化的推进是循序渐进的。一方面,这能够体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性,即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求发展;另一方面,这也与贸易便利化本身的特性相符,因为随着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不断变化,贸易便利化也会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提升贸易便利化并非一日之计。这些都要求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政策体系开放,内容跟随现实变化不断进行修正。
第二,全面性。上海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全面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体现在政策不仅覆盖到货物貿易也覆盖到服务贸易,二是体现在贸易便利化政策覆盖了贸易开展的各个环节,三是体现在将贸易便利化的各个参与主体纳入其中。贸易便利化政策在原有货物贸易便利化的基础上提出要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扩大开放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和社会服务6个领域,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海关、检验检疫、物流等配套体系,并明确政府、企业和公共组织在其中应当扮演的角色。
第三,强调制度创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紧紧围绕“制度创新”进行展开,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是其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之一。关于上海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政策众多,涉及货物通关的方方面面,实际每一项政策都涉及到对海关监管制度的创新、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的创新、检验检疫监管制度的创新。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每一项政策都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通过深层次的制度创新,简政放权,优化流程,提升贸易效率,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提升国家对外开放的水平。
四、关于上海自贸区的未来展望
(一)积极改善
根据《上海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标准明细表》、现有行政综合服务管理实践经验,结合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专家建议,修改完善标准体系,最终形成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标准体系,拟将采取“成熟一批发布一批、贯彻执行一批标准”的方式,做到标准有质、有量、有序。
(二)加强宣传
通过宣传栏、宣传册、简报及其他信息手段,中心营造学习和实施标准的良好氛围。今后,中心将进一步对工作人员开展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工作,做好宣贯培训记录,使各岗位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标准内容。
(三)强化监督
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中心将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做好持续改进记录,做好意见、建议、投诉情况记录,及时处理、分析原因,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将由第三方评测机构对服务满意度展开测评。
(四)提高硬件设施的标准
最近,全新的叫号取号系统将上线实施,届时投资人将可以实现网上办事预约,随到随取,预约自由,办事窗口增加互动触摸平板。同时,中心将陆续配备自助查询机、自助信息屏等智能设备,以确保中心信息化设备完整、高效、统一、科学布局。
参考文献:
[1]付辰钢:《〈贸易便利化〉解读》,载《中国对外贸易》2015年第2期。
[2]王瑗媛:《上海自贸区的设立背景及发展现状分析》,载《物流科技》2018年第8期。
[3]谭娜,周先波,林建浩:《上海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下的反事实分析方法》,载《国际贸易问题》,2015年第10期。
作者简介:李蕙棠(1996.6-),女,上海,上海大学,200444,研究生,国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