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生态巨变之下的财经媒体生存之道
2022-01-07吴玲
吴 玲
“你为什么要卸载微博?”这是知乎上一个很火的提问,目前共获得2230 多万的浏览量,以及上万个回答。
卸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微博不再是原来那个“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的普通人发声的平台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娱乐八卦、明星黑料、粉黑大战等饭圈事件,常年霸占热搜榜,乐此不疲地榨取粉丝精力。
此外,营销号过多、广告过多、限流等也饱受诟病。2020 年11 月,音乐人老狼转发的一条“读书分享会”博文遭到微博限流,老狼随后发文称:“新浪微博演出信息限流,书籍分享会也限流,都要花钱买头条,穷疯了吧。”
没错,微博确实变穷了。2019 年微博营收增速明显放缓,到2020 年开始出现负增长。但这只是表面的困境,内容和营销生态遭到破坏才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这样的现状之下,微博上大量的媒体用户能否继续坐享微博流量?有何生存之道?
一、微博社交和平台价值凸显
自2009 年8 月上线之后,新浪微博就一直保持着爆发式增长。艾瑞数据显示,上线仅一年时间,共有466 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118 家报纸、243家杂志、36 家电视台和69 家电台。上线短短一年半时间,新浪宣布其微博用户总数突破1 亿;娱乐明星如姚晨、经济学家许小年、陈志武,企业家王石等也纷纷加入微博大军,并拥有百万级别的粉丝群。
与此同时,新浪微博成功攫取了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等竞争对手的用户,成为国内用户数最多的微博平台。2014 年4 月在美国上市,是中文社交媒体在纳斯达克的第一股。
新浪微博的快速成长与其产品特点密切相关。
1.门槛低:每条微博不超过140 个字符,可以三言两语记录身边正在发生的大小事件,也可以发发感慨,晒晒心情。
2.随时随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手机短信彩信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
3.裂变传播:新浪微博本质上是一个新闻自媒体,其关系网是公开的,用户发布一条信息后,他的所有粉丝能同步看到,还可以一键转发分享给自己的粉丝,实现几何倍数传播,且互动性极强。
4.实时搜索:用户可以通过搜索找到其他微博用户在几秒前发布的信息,比传统搜索引擎的结果更有时效性,更加鲜活。
除了这些容易上手的操作和肉眼可见的传播效果,新浪微博的社交和平台价值也是其走红的原因。
其一,有人认为新浪微博在中国变成了Facebook 和Twitter 的合体,变成了大V 直接面对平民百姓的渠道。试问以前你“粉”一位名人,你可以和他交流吗?不可以,但是新浪微博拉近了这种物理空间。
其二,传统媒体过于强调舆论引导作用,缺乏足够的自由辩论空间,而新浪微博某种程度上充当了百姓参政议政平台的作用,为公众表达意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利于决策部门提高决策质量,这是好事。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初,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 年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各地各部门的政务微博联动协同,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发布疫情通报,报道各地区防控措施,解决受困群众诉求、推送抗疫正能量故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重要助力。疫情暴发后的两个月时间里,超3.7 万个政府官方微博参与发声,发布相关微博379 万余条,获得了超848 亿的阅读量和超1.9 亿的互动量。
二、微博财经媒体大V 如何炼成
除政务微博外,疫情期间还有3000 多家媒体微博发布权威信息,成为正能量担当。数据显示,2020 年媒体微博阅读量更是超过了66.8 亿次。那么,这其中财经媒体的发展情况如何?
早些年,随着微博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传统财经媒体纷纷加大在自媒体平台上的投入力度,依靠原有品牌和内容优势,不少媒体的官方微博已经成为极富影响力的信息源,并在多起资本市场热点舆情事件中成为重要传播节点。
早在2011 年,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发布《财经媒体官方微博影响力研究》报告,考量了受众的广度与深度、互动性等方面因素,最终评出十家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官方微博:财经网、新浪财经、环球企业家、21 世纪经济报道、创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华尔街日报、财新网、每日经济新闻和第一财经周刊。这也是首份财经媒体官方微博排行榜。
到2018 年的时候,微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社交媒体平台,月活跃用户达到4.3 亿,日活用户达到1.9亿。而财经领域是微博垂直运营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微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百家财经媒体和近万名财经自媒体在微博上活跃着,覆盖3500 万财经兴趣用户。
另据微博财经公布的数据,其中较活跃的150 多家财经媒体帐号每月平均发布760 条微博和131 条视频。在2018 年微博财经媒体发展峰会上,中国经济网、中国经营报、央视财经、蓝鲸财经记者工作平台、全景网、财联社APP、经济观察报、创业家传媒、云财经、华尔街见闻APP入选《财经媒体微博影响力榜单》TOP10,它们拥有财经领域20%的粉丝,占据了50%的PGC 阅读量和互动量。
在《2019 胡润中国最具影响力财经媒体榜》中,微博TOP10 媒体分别为:财经网、环球时报、经济观察报、每日经济新闻、新华视点、新京报、新浪新闻&新浪财经、央视财经、中国经营报、中国日报。
我们看到,上述三份榜单所列的财经媒体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各自的成功经验和过人之处值得思考与借鉴。以每日经济新闻为例,其在2019 年7 月成为第一家粉丝数突破4000 万的微博财经媒体账号。即使在所有媒体中也排进了前十位,其它九家都是央媒,如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网等,可谓强手如林。
财经媒体第一大V 是怎么炼成的?每经自我总结到:内容为王,技术与时俱进。2016 年,每经就已成功实现全媒体平台整合运营,打造新闻生产“中央厨房”,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传播。同时,将财经内容大众化、生活化,让复杂晦涩的财经消息变得朴实、易懂。
每经的全媒体矩阵中,微博的发展尤为迅速。这背后有一支朝气蓬勃的运营团队,积极揣摩微博平台的传播特点和新玩法,将大量的优质内容以更符合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规律的形态展现。比如在文案上加工出更符合C 端用户阅读习惯的导读和消息,拟定更有吸引力的标题,并通过设置话题、与用户互动、推荐给同行媒体使用等多种办法,实现新闻的快速传播。
三、微博还是财经媒体的主战场吗
微博上有以每经为代表的成功财经媒体,也有惨淡经营者,认为微博平台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加之这几年微博因生态环境产生巨变而饱受诟病,不少财经媒体人开始思考,未来微博还会是内容发布的“主战场”吗?
不可否认,微博也有过高光时刻。在资本市场,微博受2016 年奥运会相关讨论热度的拉动,市值一度超过Twitter,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社交媒体。2018 年又触及142 美元的历史最高股价,全年营收17.2 亿美元。同时,饱和的明星和KOL 矩阵为微博带来了极强的变现能力。2018 年微博广告和营销收入达15 亿美元,较上年大增50%。
但从2019 年起,微博走上了下坡路。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从上年的49%下滑至3%,净利润随之下滑;2020 年营收开始出现负增长,股价也一路走低,在30-60 美元区间波动,市值从昔日的300 多亿美元腰斩至130 亿美元。
更糟糕的是,微博为了增加营收而采取大量植入广告以及通过“限流”模式劝导用户购买阅读量和上头条的机会,不仅破坏了社区生态,还导致用户流失,2021 年一季度其月均活跃用户和日均活跃用户双双下降。
经常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一条热搜新闻只有个位数的热度,竟然上了热搜榜。而大量优质内容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这让受众本就狭窄的财经媒体内容传播难上加难。和铺天盖地的影视剧和综艺宣发内容相比,财经新闻占热搜的比例有天壤之别。
前阵子,一大批财经微博大V 因无证荐股等原因被监管点名,其中不乏“天津股侠”“王金生”这样坐拥粉丝七八百万的博主位列其中。这也暴露了微博作为平台运营主体的监管漏洞。
当然,微博认识到问题,也在主动求变,试图弥补原创内容下降等缺口。比如去年上线了视频号,不过眼下的短视频平台已经形成“双超+多强”的格局,敏锐的财经媒体人早已转战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更多用户没有离开,恐怕只是因为暂时还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微博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