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与胰岛素联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2-01-05何宜汀连鸿胜
何宜汀,连鸿胜
(大埔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广东 梅州 514299)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以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一少(体质量少)等症状为临床表现,且发生多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酮体、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若患者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情将进一步发展,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是采用胰岛素药物,可有效控制机体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易发生炎症损伤与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预后[1]。乌司他丁属于一种内源性蛋白酶抑制剂,其可抑制蛋白酶活性,且可发挥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作用,临床常将其用于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脓毒症等疾病[2]。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干预方法,其主要是通过规范、系统化急救护理流程,缩短患者急救时间,进而提高抢救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3]。本研究旨在探讨乌司他丁与胰岛素联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对患者血糖与酸中毒指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大埔县中医医院就医的12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6、24例;年龄28~65岁,平均(45.52±5.24)岁;糖尿病病程2~18年,平均(8.52±1.24)年;糖尿病类型:1型42例,2型18例;诱因:急性感染39例,胰岛素药物中断9例,外伤、手术等7例,饮食5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7、23例;年龄27~65岁,平均(45.42±5.12)岁;糖尿病病程2~19年,平均(8.54±1.25)年;糖尿病类型:1型43例,2型17例;诱因:急性感染40例,胰岛素药物中断10例,外伤、手术等6例,饮食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考《实用糖尿病学》[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实验室检查确诊者;尿血糖>17 mmol/L,血酮体>4 mmol/L者;尿酮体阳性者等。排除标准:急、慢性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者;对本研究采用的药物过敏者;其他代谢性疾病者;合并心、脑、肾、肺、肝脏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等。此研究经大埔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补液、禁食、抑酸等措施,同时予以胰岛素注射液(杭州国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362,规格:10 mL∶400 U)静脉滴注强化治疗,初始剂量为0.1 U/(kg·h),经血糖检测,其空腹血糖(FPG) < 13.9 mmol/L 时,予以 0.05 U/(kg·h)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Novo Nordisk A/S,注册证号S20140060,规格:100 U/mL,3 mL/支)静脉滴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3,规格:5万U),将20万U注射用乌司他丁溶于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1.2.2 护理方法 予以两组患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干预:①建立护理小组,其成员有护士长、主管护师、气道管理护士、管理静脉通道护士等,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且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专业的知识技能,使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护理流程更加清晰、明确,有利于规范化、系统化,护理更高效。②制定院内护理程序,患者入院后需立即将患者送到相对应的抢救室,并需快速、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气道、呼吸、脉搏血压、意识感知等),以有利于预防威胁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保障其生命安全。建立大静脉通道(2~3条,留置针),遵医嘱补液,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尿液、瞳孔、血糖),以预防低血糖、急性脑水肿等的发生,若有异常,需及时向医生报告。此外,予以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以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同时予以个性化饮食护理,若患者昏迷,则予以置胃管辅助饮食。③制定院前护理程序,每天予以急救箱检查,以便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缩短准备时间,在接到院前急救通知,小组部分成员可随医生到现场。成员到现场后需实施快速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管理气道及静脉通道等措施,并依据制度流程进行,其他措施与院内相同。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14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2014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5]中的相关诊疗标准进行评估,其中显效:治疗后24 h内患者尿酮体消失,且高酮体、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治疗后24~48 h患者尿酮体消失,且高酮体、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治疗后48 h尿酮体未消失,且高酮体、代谢性酸中毒等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缓解。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复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pH值纠正时间情况。③血糖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与餐后2 h静脉血5 mL,将其置于离心装置中(3 000 r/min,10 min)离心后,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使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④酸中毒指标。治疗前后,采血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③,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硫胺素、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β-羟丁酸(β-HB)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血糖复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pH值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 h)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 h)
组别 例数 血糖复常时间 尿酮体转阴时间 pH值纠正时间对照组 60 22.56±2.85 37.89±4.86 2.23±0.25观察组 60 14.63±3.56 23.85±4.65 1.46±0.12 t值 13.470 16.169 21.508 P值 <0.05 <0.05 <0.05
2.3 血糖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FPG、2 h PG、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FPG:空腹血糖;2 h P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 h PG(mmol/L)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7.74±1.25 8.25±1.14* 16.57±2.32 11.82±1.34* 9.22±1.16 7.24±1.17*观察组 60 17.71±1.22 7.52±1.11* 16.55±2.35 7.38±1.37* 9.28±1.14 5.22±1.13*t值 0.133 3.554 0.047 17.946 0.286 9.6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酸中毒指标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硫胺素、CO2C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血清β-HB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者酸中毒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患者酸中毒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β-HB:β-羟丁酸。
组别 例数 硫胺素(nmol/L) CO2CP(mmol/L) β-HB(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4.75±1.27 12.27±2.85* 6.55±1.38 18.84±2.33* 1.92±0.12 0.24±0.06*观察组 60 4.44±1.14 17.54±2.52* 6.54±1.32 24.35±2.32* 1.88±0.13 0.12±0.03*t值 1.407 10.730 0.041 12.980 1.751 13.85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主要是因肥胖、精神刺激及创伤等因素导致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陷,使得代谢发生紊乱,进而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状态的一种疾病,其可随着病情的进展,诱发机体组织器官(眼、肾、神经、心脏等)出现慢性进行性病变,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病之一便是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主要是指机体血液中的酮体堆积过多,其代谢能力已超负荷,进而引发代谢性酸中毒的一种病症,其具有起病较急、病情严重等特点,且可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胰岛素静脉滴注强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主要是通过加快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使得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情况减少,进而抑制酮生成,控制病情进展,但胰岛素剂量使用过大,同时饮食控制不严格,可导致体质量增加,加重胰岛素抵抗,同时出现的高胰岛素血症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使出现心脑血管合并症风险增加[6-7]。
乌司他丁主要是通过抑制多种酶(纤溶酶、胰蛋白酶等)发挥作用,阻碍炎性介质合成、分泌,促进清除自由基,从而发挥抑制机体发生炎症反应与应激反应的作用,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一种急性感染疾病,机体可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且伴随炎症反应,在临床应用中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炎症、应激损伤,改善临床指标,调节血糖水平[8]。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缩短发病至急救时间,并对患者病情状况予以准确、全面的评估,解决护理问题,进而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从而改善患者预后[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糖复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pH值纠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血清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表明乌司他丁与胰岛素联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硫胺素静脉注射后在肝、肾等组织中磷酸化为焦磷酸硫胺素,参与PQ酮酸的氧化脱羧和磷酸戊糖旁路代谢,使三羧酸循环中糖代谢正常进行,而乳酸属于糖代谢中间产物,因此硫胺素可促进乳酸分解、转化、再利用作用,使其血中含量很快降低,迅速纠正酸中毒;CO2CP反映体内碱贮备量,主要用来了解血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判断有无酸碱平衡失调及其程度,评估纠正机体酸中毒的程度;β-HB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感染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同时胰岛素产生不足或血糖水平增加会诱发感染,而感染是加重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因素,会释放大量促炎因子,降低患者免疫功能,积聚酮体,加重酸中毒程度,从而进一步释放β-HB,形成恶性循环。乌司他丁主要是通过发挥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糖尿病症状,降低血液中酮体水平,从而改善酸中毒指标,促进患者恢复[10]。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通过制定相关的护理程序和标准制度,让急救护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做到分工明确的抢救,以此提升急救的工作效率[11]。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硫胺素、CO2C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β-HB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乌司他丁与胰岛素联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改善酸中毒指标,且效果显著。
综上,乌司他丁与胰岛素联合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血糖水平,改善酸中毒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