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免疫功能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01-05周子力高东梅
邓 谦,周子力,高东梅,唐 波,周 雷
(1.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药理室;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内科,四川 成都 610014;3.大竹县中医院药剂科,四川 达州 635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因胃黏膜上皮受到持续损害,导致固有腺体减少,胃黏膜变薄,其临床症状主要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表现无特异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较为复杂,患者多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上常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即兰索拉唑片、阿莫西林胶囊及克拉霉素胶囊,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增殖,但病情存在复发性,且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的耐药性提升,并易引起不良反应,无法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1]。近年来,将中医药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展现了较好的效果。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胃痞”“嘈杂”范畴,其主要证型有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等,发病机制为情志失和、饮食不调、外邪犯胃,治疗应遵循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理气活血等原则[2]。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含有半夏、党参、白术等多味中药,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的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2(IL-2)、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60例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25~65 岁,平均(58.25±6.71)岁;体质量 55.4~75.9 kg,平均(69.61±5.91) kg;体质量指数 19.5~28.4 kg/m2,平均(24.06±4.17) kg/m2;病程 1.1~2.3 年,平均(1.47±0.28)年;31例胃阴亏虚,19例胃络瘀血,17例肝胃气滞,10例脾胃虚弱,3例肝胃郁热。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26~64岁,平均(57.45±6.32)岁;体质量55.6~76.2 kg,平均(70.61±5.22) kg;体质量指数19.7~28.1kg/m2,平均(23.82±4.01) kg/m2;病程 1.1~2.4年,平均(1.56±0.41)年;33例胃阴亏虚,17例胃络瘀血,15例肝胃气滞,10例脾胃虚弱,5例肝胃郁热。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中医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中关于胃脘痛的诊断与辨证分型标准;西医参照《内科学》[4]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且经临床医生检查确诊者;入组1个月前未服用药物者;满足药物治疗的条件,无药物过敏史者;配合度高者等。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严重疾病者;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合并胃溃疡、胃癌等疾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等。本研究经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通过,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兰索拉唑片(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957,规格:15 mg/片),15 mg/次,2 次 /d,早晚饭前空腹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3964,规格:0.25 g/粒],0.5 g/次,2次/d,早晚饭后口服;克拉霉素胶囊(海南海神同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877,规格:0.25 g/粒),0.5 g/次,2次/d,早晚饭后口服。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辨治,组方:半夏、党参、黄芩各15 g,干姜、炙甘草各5 g,黄连3 g,大枣3枚。胃阴亏虚加石斛、生地黄、玉竹、百合各15 g;胃络瘀血加丹参、蒲黄、五灵脂、香附各15 g;肝胃气滞患者加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各10 g;脾胃虚弱加黄芪、炒白术、茯苓、砂仁各10 g;肝胃郁热加赤芍、黄连、瓦楞子、浙贝母各10 g。水煎,1剂/d,分早中晚3次温服,每次100 mL。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愈为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幽门螺杆菌完全清除;显效为患者症状大部分消失,胃镜检查黏膜炎性反应好转,幽门螺杆菌清除约80%;有效为患者症状部分消失,胃镜检查黏膜病变缩小一半以上,幽门螺杆菌清除约50%;无效为患者症状未消失或加重[4]。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中医证候积分: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3]评估中医证候积分,症状包括胃脘痛、胃脘灼热、口苦口干、恶心呕吐,采用轻、中、重3种级别,以0~2分表示。③免疫功能: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一部分血液样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CD3+、CD4+、CD8+百分比,并计算CD4+/CD8+比值。④炎性因子: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备方法同③,另一部分血液样本待其自行凝固后,以3 0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IL-2、IL-6、TNF-α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中医证候积分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胃脘痛、胃脘灼热、口苦口干、恶心呕吐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胃脘痛 胃脘灼热 口苦口干 恶心呕吐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0 1.45±0.22 1.16±0.15* 1.47±0.23 1.20±0.14* 1.56±0.24 1.22±0.16* 1.54±0.20 1.21±0.14*研究组 80 1.46±0.23 0.91±0.11* 1.49±0.22 1.01±0.12* 1.58±0.25 1.00±0.12* 1.52±0.21 0.98±0.13*t值 0.281 12.021 0.562 9.216 0.516 9.839 0.617 10.76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免疫功能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CD8+百分比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CD3+(%)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0 54.12±3.09 56.21±3.98* 37.34±4.06 40.89±4.92* 23.76±2.64 21.64±2.18* 1.56±0.68 1.87±0.59*研究组 80 54.23±3.11 59.56±4.27* 37.41±4.13 47.87±5.08* 24.01±2.59 20.31±2.02* 1.55±0.71 2.23±0.57*t值 0.224 5.133 0.108 8.828 0.605 4.003 0.091 3.9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炎性因子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 4 两组患者血清 IL-2、IL-6、TNF-α 水平比较 ( ±s , pg/mL)
表 4 两组患者血清 IL-2、IL-6、TNF-α 水平比较 ( ±s , pg/mL)
注:与治疗前比,*P<0.05。IL-2:白细胞介素 -2;IL-6:白细胞介素 -6;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
组别 例数 IL-2 IL-6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0 21.87±3.18 15.39±2.68* 51.69±5.15 43.84±4.12* 2.62±0.31 1.95±0.28*研究组 80 22.01±3.21 11.28±2.33* 51.53±5.26 34.58±3.76* 2.61±0.29 1.42±0.18*t值 0.277 10.352 0.194 14.849 0.211 14.2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并不十分明确,主要受幽门螺杆菌感染、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及急性胃炎等的影响,加之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临床上由于抗菌药物应用不当,导致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增加,三联疗法的根除率逐渐降低,难以达到有效的杀菌作用,存在幽门螺杆菌复发与再感染的风险[5]。
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因气虚湿热、气滞血瘀所致,胃脘胀痛,得嗳气则舒,需养阴清热,疏肝行气化瘀。半夏泻心汤加减中的半夏、黄芩、黄连消痞散结、清热燥湿;党参健脾益肺;干姜温肺化饮;炙甘草、炒白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大枣、黄芪、茯苓补中益气;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生地黄、丹参、赤芍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玉竹、百合养阴润燥;蒲黄、五灵脂止血化瘀;香附、柴胡疏肝解郁;枳壳理气宽胸、行滞消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砂仁化湿行气;瓦楞子、浙贝母化瘀散结,诸药合奏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效[6-7]。当患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胃黏膜的健康细胞后,会导致胃黏膜的慢性损伤,从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CD3+、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提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当胃黏膜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诱导IL-2、IL-6、TNF-α等炎性因子释放,而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会促进NF-κB信号通路进一步活化,从而形成恶性循环[8]。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半夏中的生物碱可降低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释放,缓解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延缓对胃黏膜的损伤[9];黄芩中的黄芩苷通过抑制TNF-α、P选择素蛋白的表达,改善患者血液微循环,从而减少炎性因子的释放[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IL-2、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良好。
综上,将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应用于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安全性良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