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晚期乳腺泌乳性腺瘤一例

2022-01-05施琴任芳袁海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肿物泌乳本例

施琴 任芳* 袁海英

泌乳性腺瘤是发生在妊娠期或泌乳期妇女的良性乳腺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较为少见,其含有良性上皮成分和稀少基质,边界清楚。临床上与乳腺纤维腺瘤不易区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状腺瘤,直径通常<3 cm,生长较缓慢。本文报道妊娠晚期乳腺泌乳性腺瘤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19岁,妊娠34+周,因“下腹痛”于2018年9月30日至本院产科住院,期间诉有右乳肿块。追问病史,孕中晚期发现右乳肿物进行性增大2个月余,肿块最初约鸡蛋大小,无红肿、疼痛、发热等不适,未行治疗,后自觉肿物逐渐增大,伴局部胀痛及下坠感,每日以手托举患乳。住院后超声检查提示右乳10.2 cm×9.5 cm×7.0 cm稍低回声团块。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报告:右乳穿刺泌乳性腺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病理结果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会诊后诊断为:右乳穿刺泌乳性腺瘤。后因患者下腹隐痛予地诺前列酮栓引产,于35+周平产分娩一婴,产后予溴隐亭口服回奶后肿块未见明显缩小,遂转入我科。查体:双乳不对称,哺乳期乳房改变,右乳较左乳明显增大,右乳3点~9点可及15 cm×12 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欠佳,触痛,左乳未及肿块,右乳皮肤局部发红,无破溃,双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见图1)。患者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吸烟饮酒史,生育史1-0-1-1,否认两系三代内有乳腺癌等肿瘤病史。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8.0×109/L;N %78.9%;Hb 102.0 g/L;PLT 229×109/L;CRP 22.6 mg/L。肿瘤指标:AFP 161.60 ng/mL;CA724 12.50 U/mL,CEA、CA125、CA153、CA199、CA242未见异常;心超未见异常。生化、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无异常。雌二醇43.10 pg/mL;促卵泡刺激素<0.30 mIU/mL;促黄体生成素 <0.07 mIU/mL;催乳素167.6 ng/mL;睾酮103 ng/dL;孕酮2.41 ng/mL。首次乳腺及腋窝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组织明显增厚,回声增强不均,乳头后方可见散在的管状液性暗区,较宽约0.2 cm,双乳多象限内可见形态可变的斑片状稍低回声区,右乳可及10.2 cm×9.5 cm×7.02 cm稍低回声团块,界欠清,CDFI血流信号稍丰富,RI 0.60(见图2)。双腋下可及数枚低回声结节,左侧较大者为1.72 cm×0.63 cm,右侧较大者1.99 cm×0.55 cm,界清。9d后再次查乳腺超声见右乳11.1cm×9.5cm×7.02cm稍低回声团块,界欠清,CDFI血流信号稍丰富。

图1 查体见双乳不对称,右乳较左乳明显增大,右乳3点~9点可及15 cm×12 cm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欠佳,触痛,局部皮肤发红,左乳正常。图2 超声示右乳稍低回声团块,部分界欠清。图3 产后术前胸部CT:右乳外下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缘欠清,双肺未见异常。图4 术后标本所见:肿瘤大小13 cm×10 cm×8 cm,重约470 g。肿块切面呈黄色,伴囊腔形成及坏死,内容物呈黄色乳状。图5 术后病理检查:“右乳”泌乳性腺瘤。图6 术后2个月余,查体双乳对称,无红肿疼痛,未触及肿块

因患者右乳红肿,胀痛,疼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乳腺正常形态完全丧失,患者要求手术。完善术前评估,行胸部CT:双肺未见明显异常。左侧局部后胸膜肥厚。右乳外下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边缘欠清,两腋下可见淋巴结影(见图3)。鉴于穿刺病理提示良性病变,评估后认为可完整切除肿块,遂于产后4 d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边界清晰,血供较丰富,乳房下象限几乎无正常乳腺组织。术后标本见:肿瘤大小13 cm×10 cm×8 cm,重约470克。肿块切面呈黄色,伴囊腔形成及坏死,内容物呈黄色乳状(见图4)。常规病理:“右乳”泌乳性腺瘤(见图5)。患者术后恢复佳,术后7天顺利出院。术后2个月余,乳房形态恢复佳(见图6)。复查AFP 5.1 ng/ml,CA724 5.36 U/ml,泌乳素8.2 ng/ml,指标均恢复正常。查B超:双侧乳腺增生,内部回声增强不均,结构紊乱,可见散在的形态可变的低回声区,未见明显导管扩张。CDFI无殊。

2 讨论

泌乳型腺瘤常发生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1],常单发,无真正包膜,肿物活动,无痛,伴炎症或出现梗死时有疼痛,边界清楚,适当切除后无复发,无癌变倾向,但在少数情况下可与乳腺癌同时发生[2],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状腺瘤,可异位到腋窝,胸壁和外阴等部位[3]。肿块一般体积不大,通常生长较缓慢,最大直径<3 cm,偶有报道直径>20 cm者[4],呈实性或多囊性,棕黄色或灰色,质地软,可伴坏死。泌乳性腺瘤镜下可见肿物由密集增生的分叶状小腺泡组成,腺泡衬覆立方上皮细胞并呈广泛分泌改变,分泌程度不一。本例患者肿物体积较大,肿瘤大小13 cm×10 cm×8 cm,重约470 g,由于肿物生长迅速,体积增大较快,患者疼痛难忍,较为罕见。因所有乳腺癌中约有1%~2%发生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因此本例先行空芯针穿刺活检以鉴别恶性肿瘤[5]。鉴于泌乳性腺瘤预后良好,肿物切除后,无局部复发及恶变风险,手术切除是泌乳性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6]。在药物治疗上泌乳性腺瘤可选择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其可在术前通过抑制肿块泌乳功能使肿瘤缩小。待肿块缩小后行手术切除。本例因患者乳房胀痛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因此未等到患者肿块缩小而直接行手术治疗。该患者术前肿瘤标志物AFP、CA724较正常升高,术后恢复正常。AFP是一种检测肝脏肿瘤免疫功能强弱的糖蛋白[7]。在一般人血清中含有极少的AFP。妊娠时,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 mg[8]。CA724是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抗原,是胃肠道和卵巢肿瘤标记物[9]。本例患者因在妊娠期发病,AFP增高可能与孕期有关,但是否与泌乳性腺瘤相关,尚不可知。泌乳性腺瘤是否伴随部分肿瘤标志物的升高,目前尚缺乏相关报道,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肿物泌乳本例
母乳钠离子浓度变化与泌乳启动关系的研究进展
拇指关节腱鞘囊肿合并滑膜软骨瘤1例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先天性外眦肿物合并眼睑畸形2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母猪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泌乳量的措施
奶牛泌乳高峰期的饲养与管理方法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综合护理干预对100例剖宫产产妇泌乳及母乳喂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