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视域下国际留学生外科护理学教学策略

2022-01-05袁潇宁丽杨湘英吴清清雷雨汤桂芳王睿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护理学外科留学生

袁潇 宁丽* 杨湘英 吴清清 雷雨 汤桂芳 王睿

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王睿)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国际留学生人数增多。有资料显示医学是我国除汉语专业外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学科[1-3]。浙江省某院校自2006年成立国际教育学院以来,招收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坦桑尼亚等多个国家的护理专业国际留学生,其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及知识水平,加之中外国家高校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及师生关系方面存在差异,且外科护理学在专业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因此,有必要根据外科护理学针对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从“文化+”视域审视国际留学生教学策略,以期更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激发其内在潜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教学效果及培养质量的提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资料饱和原则,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浙江某大学42名护理本科留学生接受访谈和网络问卷,其中在校生24名,因疫情未返校学生18名。42名学生分别来自4个不同国家,均为女生,来华时间均不>3年,出国前有1年以上汉语学习经历者8名,85.7%的学生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四级,14.2%的学生通过HSK三级。留学生入选标准:①护理学专业学生;②在大学学习时间超过6个月;③正在接受或已接受过外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④自愿参与。

1.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2021年1月至4月,对24名在校学生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法及18名线上学生进行电子问卷调查或语音访谈调查,线上线下调查内容一致,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全部访谈内容进行转写和分析。访谈采用半结构式个体化深入形式进行资料收集,访谈前首先向被试解释研究目的,强调研究的保密性,征得其同意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同步录音。全程于独立安静房间完成,无引导、暗示,无歧视语言和行为。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及时将所获信息反馈给被试,以确定信息输入的准确性。研究结果采用匿名方式对学生进行编码,访谈结束后及时撰写访谈日志。

2 结果

2.1 课程适应性受文化背景差异影响 在外科护理学课程满意度方面,有 28.5%的学生表示 “十分满意”,有 64.2%的学生表示“满意”,有 4.7% 的学生表示“还可以”,其余学生则表示“不满意”。在中文水平调查中,仅7.1%的学生“中文能力良好”,有59.5%的学生“只掌握日常用语”,有 33.3%的学生“能听懂简单词汇”。通过访谈和调查的结果得知留学生在学习外科护理学的过程中,存在最大的困难在于语言交流困难,尽管在留学前拥有一定的汉语日常交流能力,因存在文化差异,老师的英语水平受限在学习过程中仍然无法较好理解和记忆。在问及 “最喜欢哪种教学模式?”时,有48.6%的学生表示“更期待 PBL 教学模式”,有35.0%的学生表示“喜欢CBL教学模式”,剩余表示“两种均可”。

2.2 课程满意度与整体学习条件有关 学校在几十年发展中完善着自身的办学条件与环境。笔者调查了学生对学校教学设施、学习氛围、文化活动、教学能力、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学生评价总体上满意度较高。见表1。

表1 学生对课程学习条件满意度评价[n(%)]

2.3 课程参与度受教学设计影响 在该次访谈中,有28.5%的学生表示“与授课教师的交流障碍”;有9.5%的学生表示“带教教师水平有限”。究其原因,部分留学生带教教师因临床工作量较大,对上课准备欠充分,对留学生缺乏引导和启发,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带教目标。此外,部分授课老师的英语能力有限,与留学生交流不顺畅,进而影响教学质量提升。对此,提高教师的带教意识与责任感,使其为该项工作注入更多精力与热情,为留学生学习外科护理学水平提升打下坚实基础[3]。

2.4 对课程认可度与教学模式有关 调查结果显示,66.6%的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常规适应较快,这部分学生表示“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比较传统的外科护理学与自己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教学方式有类似的地方,因此比较容易接受。但其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频率相对较低,倾向于听讲、记笔记、点名问答的方式参与课堂活动。33.3%的学生表示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太适应,学生认为与母语文化课堂的学习常规不太一样,其更习惯主动交流的方式,如讨论、提问、回答来参与课堂学习。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在外科护理学的表现受到跨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目前在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占的比例较高,部分老师太过注重理论的教学[4],且教学以老师示范为主,教具和模型形式单一,在对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举措的感官性认识缺乏,使留学生失去主动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现状不理想,不适应目前国际留学生文化背景的特点。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对传统教学课堂交际的理解以及实际课堂表现与其他学者总结出的规律非常接近,必须在"文化+"视域下考察学生学习效果[5]。学生坦言对教学模式的喜好以及个人对课程学习的建议。在教学中难免遇到更多困难,主要体现在语言交流困难、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落后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留学生外科护理学教学创新措施:(1)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外科护理学在专业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一名优秀的医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结构,还应注重人文属性,授课老师可在课堂中应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通过中国学生、留学生、临床专家定期举办座谈会;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积极开展跨文化教育,培养留学生的人文素养[6]。(2)加强留学生中文水平:针对留学生中文水平低下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一是在留学生的宗教文化的前提下结合留学生教育现状,在理论学习期便为留学生提供大量实用的中文信息,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二是采取捆绑教学互助模式,如将“授课老师、中国护理本科生、留学生”构成一个捆绑小组,采用“1+1+1”互助教学模式提高留学生的中文能力与学习效果。选取本校优秀的护理本科生学生带留学生,使留学生的学习模式更加丰富,中文水平得到有效锻炼和提升[7]。(3)重视计算机多媒体的利用:大部分留学生有良好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前后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可布置学生预习并重视计算机多媒体的利用,查阅课堂教学内容相关文献及前沿知识,将疑问集合在课中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并更好完成外科护理学护理问题,此方式可以利用闲暇时间随时随地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碎片化学习,提高临床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8],使课堂效率提升,并能在课堂中解决学生疑问。(4)开展模拟教学,多种教学模式互动:2008年美国护理学会提出模拟教学[9],学校可设立模拟训练室,学生以3~4个为一小组进入训练室,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及临床护理问题设立不同案例情景,包括患者的评估,生命体征的判断,心电监护装置及药物使用等,在学生进行“临床护理”模拟训练时,教师在控制间全程操纵模拟人对话,并进行护患互动。留学生有别于国内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点广泛,更加喜欢并接受互动式教学模式[10],此教学模式可以使留学生尽快安全有效的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每次把模拟人当成是真正的患者,了解临床情境,掌握更多综合技能,通过反复培训与磨合,能够在实习中模拟就诊与诊疗,且有可控制,可模仿,可反复的特点,也有助于有语言困难的留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很快能适应及独立上岗。(5)加强师资选拔与培养:学校派遣中级职称以上,英语能力较强的人员胜任岗位,并开展英语沙龙活动、全英文授课比赛等,促进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提升。也可邀请外教教师针对医学英语表达、日常交流、英语查房、英文医疗文件编写等方面进行培训,培养教师英语交流的习惯,使带教人员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再如,全英文讲课大赛中可邀请评委从选题、课堂设计、课件设计等方面综合评估,入选教师可参与更高级别的医科全英文授课比赛,使其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护理学外科留学生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中山大学《康复护理学》幕课上线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留学生的“捡”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