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荔湾区疫情封控区域内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2-01-04卢慧娟姜素芳薛乐怡蔡海云郭军军汪玲珍邓丽丽
卢慧娟 姜素芳 薛乐怡 蔡海云 郭军军 汪玲珍 邓丽丽
1 湖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长沙 4100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510000;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麻醉科 510000;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 51000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 51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也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纳入国际关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1-2]。自疫情爆发以来,许多研究对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情况展开调查,其中主要集中于医护人员和患者等高危人群,部分研究会考虑社区成年人,少数研究会调查大学生[3-6]。但对于高中生,特别是疫情封控区域内的高三学生,对其在疫情期间不良情绪的调查少之又少。高三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过渡的关键时期,生理心理都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伤害。且2021 年广东正式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考试内容按“3+1+2”模式进行选考,学生不仅没有经验可循,还要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7]。因此对疫情封控区域内新高考模式下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并分析疫情封控区域内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优化学生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学生心理弹性,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 年6 月3 日通过下发纸质问卷对广州市荔湾区疫情封控区域内6 所中学的高三学生进行方便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1 163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150 份,问卷回收率为98.9%。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本次调查,本研究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包括与个人情况相关的如性别、年龄、父母学历等社会人口学资料,对疫情的态度和新冠肺炎认知情况等问题。
1.2.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 本研究采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问卷共包含抑郁(6 个条目)、神经衰弱(5 个条目)、恐惧(6 个条目)、强迫-焦虑(6 个条目)和疑病(2 个条目)5 个维度,25 个条目[8]。每个条目根据情绪反应发生的程度(没有、轻度、中度、重度)或频度(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计0、1、2、3 分,每个维度的总分除以项目数,即为该维度的得分,理论最高值为3,理论最小值为0,均分越高表示不良情绪反应越严重、心理状态越差。
1.2.3 心理弹性量表 本研究采用于肖楠和张建新[9]于2007年编制的汉化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来评估高三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该量表共25 个条目,包含力量、坚韧、乐观3 个维度。采用李克特(Likert)量表5 级评分法,从0~4 表示从来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如此。评分越高,表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使用[M(QR)]表示,采用一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纳入变量,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三学生一般情况 参与问卷调查的1 150 名高三学生中,男生565 人(49.1%),女生585 人(50.9%);年龄16~20(17.81±0.01)岁;班干部559 人(48.6%),非班干部591 人(51.4%);文科342 人(29.7%),理科808 人(70.3%);1 037 人(90.2%)表示会主动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113 人(9.8%)不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515 人(44.8%)表示会害怕新冠病毒,635 人(55.2%)表示不害怕新冠病毒;在接受调查的学生当中,87 人(7.6%)表示新冠病毒对自己高考完全没有影响,759 人(66.0%)表示稍微有影响,243 人(21.1%)表示有较大影响,61 人(5.3%)觉得疫情严重影响自己高考。
2.2 高三学生心理弹性得分情况 6 所中学高三学生心理弹性得分从高到低为力量性(2.78±0.64)分、坚韧性(2.55±0.65)分、乐观性(2.52±0.67)分。
2.2.1 不同特征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的高三学生的神经衰弱和恐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理科之间的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担任班干部的恐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学历不同的恐惧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主动学习新冠肺炎知识的恐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害怕新冠病毒的抑郁、神经衰弱、恐惧、强迫、疑病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1。
表1 1 150名不同特征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得分情况比较[分,M(QR)]
2.2.2 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影响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神经衰弱、强迫和疑病情绪主要受力量性、自觉疫情影响程度的影响;恐惧情绪受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是自觉害怕新冠病毒、认为疫情影响程度大等。具体见表2。
表2 1 150名高三学生不良情绪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公众不仅面临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心理健康也遭受较大影响。有研究表明,在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公众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威胁[10]。相比于成年人成熟的躯体和心理,高中生正经历由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期的关键阶段,身心还不够成熟,在疫情期间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伤害。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高三学生不良情绪中恐惧得分最高,且女生的恐惧情绪高于男生,这与孙桂芝等[11]的研究结果相同。在多数的研究中,女性的恐惧情绪高于男性,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男女在与恐惧相关脑区的脑生理结构、功能/结构连接性以及大脑可塑性上存在差异[12]。在本研究中班干部的恐惧情绪得分较高,这可能与班干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担负班级工作和责任,需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疫情的影响下恐惧情绪也更为严重。父母的学历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学历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13]。这与本研究结果不谋而合。但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父母为高中学历的高三学生恐惧情绪更高,这可能与学历为高中的父母对疫情虽有关注和了解,但存在对疫情真实性和谣言的辨别能力低的情况。父母在引起自我恐惧的同时,会对孩子的恐惧感产生一定影响。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对自身各种心理活动的认识也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14]。在本研究中,自觉疫情对高考影响较大以及表示害怕新冠病毒的高三学生在疫情期间各种不良情绪表现更为明显,且自觉疫情对高考影响较大的高三学生心理弹性得分更低。恐惧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身处疫情封控区域内这种直观感受可以通过害怕和自觉疫情对高考有所影响展现出来。
学校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特别是对于女生、担任班干部、父母学历较低的高三学生,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缓解其不良情绪。其次,现今疫情现状主要通过互联网获取,在本研究中主动学习疫情知识和父母为高中学历的高三学生恐惧情绪都较严重,这可能与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以及不正规平台散播的谣言和舆论有关。国外研究表明,公众对来自医疗体系和医药行业发布的疫情相关信息的信任度更高,且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相关的信息可以缓解公众对疫情的恐慌和焦虑[15-16]。因此,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医疗体系及医疗行业及时、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最新信息,增强高三学生及家长对疫情情况的正确了解,减少疫情带来的恐慌和不良情绪。最后,学校、相关部门、家庭应对高三学生进行正确的防疫知识教育,增加他们对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症状、传播途径及主要的预防措施的了解,增强心理弹性及对自身健康的保护。
综上所述,在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身处封控区域内的高三学生的不良情绪反应和心理状况值得关注。学校、相关部门和家庭要做到关注高三学生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不良情绪,增强他们的心理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