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

2022-01-04蔡瑞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阑尾穿孔开腹

蔡瑞通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外四科,河南 商丘 476100)

阑尾炎是临床常发的外科疾病,按其发病快慢的不同分为急性阑尾炎以及慢性阑尾炎。而穿孔性阑尾炎属于急性阑尾炎,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手术是临床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既往主要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术,是临床上发展相对高度成熟的一种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费用便宜等优势,但该术式创伤性较大,且存在易感染、痛感强、易发生粘连及梗阻以及术后患者恢复慢等不足[1-2]。当前,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较为明显,越来越广泛用于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中[3]。临床针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及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讨论一直存在,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7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 7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8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6.91±9.42岁;病程2-44 h,平均病程28.63±3.05 h。对照组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6.46±8.79岁;病程1-43 h,平均病程28.74±3.03 h。两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疾病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标准;本研究均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以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肿瘤疾病者;精神障碍者;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严重病变者;免疫系统异常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气管内插或喉罩全身麻醉。对照组采取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在右下腹作麦氏横切口 4-5cm,顺着肌纤维方向钝性将腹外侧肌肉分离,保护切口使得阑尾充分暴露并予以切除,对残端实施荷包包埋缝合,用生理盐水将腹腔冲洗干净,必要时放置引流管,层层关闭切口。观察组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头部适当保持高位,抬高右侧,在脐部正中作纵切口1-2 cm,开放式放入5 mmTrocar,控制气腹压力在10-12 mmHg范围内,置入腹腔镜查看腹腔,腹腔镜探查下在左下腹以及腹中线耻骨上2 cm分别放入5 mmTrocar,抽吸腹腔脓液后充分暴露阑尾,使用丝线对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处理,再将阑尾系膜进行电凝离断,电灼灭活残端,使用不常规荷包对包埋残端予以缝合,将阑尾从脐部戳孔部位取出,用生理盐水将腹腔冲洗干净,如果放置腹腔引流管,则要从左下腹戳孔予以引出,逐层缝合关闭切口。两组均予术后进行为期1m的随访,评估手术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前3 d腹腔引流量、手术结束后初次排气用时、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用时、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的异同。

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2 h内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4]评估疼痛水平,分数范围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

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2 h内采集其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以3000 r·min-1离心速度及10cm离心半径,离心处理10 min后取上层血清,置于干燥试管中,利用ACL-2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

随访1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积液、肠粘连、腹腔残余脓肿发生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前3 d腹腔引流量少,观察组手术结束后初次排气用时、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用时、住院时长均较短 (P<0.05),见表1。

表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D,n=35)

表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D,n=35)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前3d腹腔引流量(mL) 初次排气用时(h) 术后首次进食时间(h) 首次下床用时(h) 住院时长(d)对照组 44.31±5.21 69.11±10.24 23.25±5.32 25.55±1.61 23.32±2.45 5.34±1.16观察组 23.36±5.82a 40.83±10.65a 17.31±4.21a 19.47±1.89a 17.25±2.43a 3.25±1.14a

2.2 疼痛评分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h NRS疼痛评分降低 (P<0.05),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前后NRS评分比较(±SD,n=3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NRS评分比较(±SD,n=35)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与术前相比,b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12h对照组 5.25±1.04 3.49±0.56b观察组 5.27±1.25 2.73±0.66ab

2.3 白细胞计数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h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 (P<0.05),其中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SD,n=35)

表3 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比较(±SD,n=3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术前相比,P<0.05。

组别 术前 术后12h对照组 12.26±1.05 5.51±0.66b观察组 12.28±1.07 3.79±0.46ab

2.4 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穿孔性阑尾炎是阑尾腔在受到多种细菌感染后或者腔内存在肠寄生虫与粪石导致阑尾管腔出现狭窄,继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其穿孔位置往往在阑尾根部或者近端的对系膜缘侧。穿孔性阑尾炎病灶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集中表现为持续状态下阵发性的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等。且因其穿孔口没有被包裹,阑尾腔内的积脓会任意进入腹腔内,形成弥漫性腹膜炎,并且其在血运受阻的情况下会造成穿孔、阻塞,引起感染,还将诱发阑尾痉挛、扭转和损伤,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因此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表明,两种常用手术方法相比,表明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减少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前3d腹腔引流量,缩短手术结束后初次排气用时、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用时、住院时长,且术后疼痛程度更轻,白细胞计数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分析其原因为:开腹手术创伤性较大,术中要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会不可避免的对小血管造成损害,进一步增加了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腹腔引流量,延长伤口愈合时间,手术结束后初次排气用时、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用时、住院时长随之增加,术后痛感较强,在增加治疗费用的同时,也增大患者的痛苦度,不利于患者预后[5-6]。并且,传统开腹手术作4-5 cm切口,虽然可以有效实现对穿孔坏死的阑尾的有效切除,但是其手术伴随着较大的创伤性,并且内脏器官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大大增加了被污染的风险,在进行切口缝合的过程中要更换皮巾、冲洗腹壁,会大大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7]。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利用腹腔镜一套特殊的装置建立起人工气腹,能有效探查腹腔内部阑尾的情况,预先对手术进行完整的评估,实现精确切除穿孔坏死的阑尾,降低对机体的干扰频次,利于术后恢复。并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相对于开腹切除术而言,手术切口小,能有效减弱术后痛感,且能够有效避免对血管造成严重损害,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腹腔引流量,有利于减少术后炎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各项手术指标改善明显[8]。腹腔镜下手术视野小但较为清晰,利用腹腔镜指导进行器械分离,能够高效将粘连组织分离,降低对肠管的损伤度,针对脏器损伤位置,使用电凝或夹闭,手术过程安全性高,进而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0]。

综上所述,相对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阑尾穿孔开腹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阑尾真的无用吗?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